我国高校学分制实施的制约因素及改革对策分析_刘丽华.docx
《我国高校学分制实施的制约因素及改革对策分析_刘丽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高校学分制实施的制约因素及改革对策分析_刘丽华.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DO I : 10. 13763/j. aiki. jhAnu. ese. 2006. 06. 019 2006年 11月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第 8 卷第 6 其月 Journal of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Educational Science Edition) 【高等教育研究】 Nov. 2006 Vol. 8 No. 6 我国高校学分制实施的制约 因素及改革对策分析 刘丽华,刘青 (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南京 210094) 摘要:我国高校学分制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对这些制约学分制实施的因素 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改
2、革对策,对于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我国高校学分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学分制;选课制;教学管理制度 中图分类号 :G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13X(2006)06008906 学分制是以选课制为基础,以学分作为衡量学生学习 的量和学习进度的计量单位的教学管理制度。 1978年以 来,学分制在我国许多高校实行,据调查,到 2002年我国 己有 57 %的本科院校实行了学分制 111,截至 2003年 6月 全国己有 79 %以上的高校己经或正在实施学分制 121。在 实施学分制的过程中我们看到,学分制一方面顺应了社会 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新变化,在弘扬学生个性、开
3、发 学生潜能、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取得 了引人注目的成效。另一方面,在实施学分制过程中面临 的各种因素,影响了学分制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如何认识 当前制约学分制实施的因素所在并迅速改变这一现状,是 当前改革和完善学分制管理的重要课题。 一、目前制约我国高校学分制推进的因素分析 (一 ) 传统教育观念的制约 在我国的文化中,等级服从观念根深蒂固。反映在教 育上,就是学生服从教师,学生服从教学管理者,即是教学 过程中的 “ 以教师为中心 ” 和 “ 以教学管理者为中心 ” 。因 此,各高校在学分制实施过程中几乎都遇到类似的来自教 师和管理者的阻力 :一方面由于长期以来 “ 以教师为中
4、心 ” 的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实行学分制后,教师总是担心 学生理解不了,掌握不好,仍然采用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 而学生虽然获得了一定的自主学习权,但由于传统教育模 式的惯性,又往往依赖于教师,缺乏独立自主意识,导致教 师对学生有 “ 包下来,管下去 ” 的倾向。另 一方面,传统的 教育质量观是一种以学生掌握知识多少、深浅来评价教育 质量的高低的质量观,忽视能力的培养,加之受 “ 重必修、 轻选修 ” 的传统观念的影响,教师对选修课准备不充分,学 生对上选修课不重视的情况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有的 教师唯恐自己的选修课遭冷落,便放宽要求,放松管理。 而学生在选修的时候有趋易避难的倾向,导致选修课
5、质量 下降,影响到学分制的改革进程。 同时,由于在教育理念层面上,学分制具有积极的主 体认定功能,它从制度上承认学生的个体意向及智能差异 化,尊重学生的发展权,强调学生学习上的合理选择权, 这 种 “ 承认 ” 、“ 尊重 ” 、 “ 强调 ” 对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 地位是一种保证,也是注重对学生个性发展和能力素质培 养的有效促进,但当学生中一部分学习自觉性不高,自主 能力较差的学生完不成学习任务,而出现高淘汰率时,是 令社会、尤其是家庭难以承受的 131。 *收稿日期 :20060306 作者简介 :刘丽华( 1956-),女,浙江杭州人,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研究员,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
6、理研究; 刘青( 1980-),女,江苏南通人,南京理工大学学校办公室主任,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0 89 0 (二 ) 现有条件的制约 1. 选课制滞后于学分制改革的要求 学分制以选课制为基础。国外大学课程中选修课比 例大,选课自由度大,这正是学分制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 础。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 360学分中,有选择余地的课 程学分共 300分,占总学分的 83.3 %,法国大学本科的选 修课比例高达 40% 60%4。相比之下,我国高校各本 科专业总学分多在 150 170学分之间,必修课所占比例 过大,一般为 100 130学分 5,学生实际上自主选择的课 程很少,课源不足,在选修课
7、中 ,又有不少是限选课,任选 课一般在 20学分以下,学生选课的自由度不大。有的院 校即使开设了较多选修课或允许学生跨专业、跨系选修课 程,但学生在大量必修课的压力下,也缺少时间和精力去 选学,影响到学生对选修课的自主选择和个性发展。 2. 教育资源的不足 其一 .教师队伍的不足。实施学分制的关键因素是开 出高质量、较大数量的选修课,这需要有高质量的教师队 伍作保证。从目前来看,由于我国高校连续数年扩招,目 前高校普遍存在师生比偏高、专任教师紧缺的状况。据统 计, “1999 一 2001年,与我国普通高校学生规模增长近 1 倍的发展速度相比,教师总量仅增长了 31%” 161,2000年 我
8、国普通高等学校的生师比平均达到 16.3:1,2001年平 均达到 18.2:1,其中部分高校甚至超过 35:1161。同时,教 师配置也存在着严重的专业结构性短缺问题,一些基础课 及 高新技术相关专业任课教师严重缺乏,基础课甚至由缺 乏教学经验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和在读研究生担任主讲教 师。按国家教育发展 “ 十五 ” 计划,全国普通高校生师比 15:1计算,教师队伍的缺口达 11万。许多教师专业精深 但知识面相对狭窄,现有的知识结构和知识水平难以应对 学生的自主选课,难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难以开设适 应学生个性发展与社会现实需要的课程。 导师制的虚设也是学分制改革的制约因素之一。随 着学分制
9、的推行,各高校建立了导师制,但由于导师的工 作规范还不健全,从而造成导师工作不到位、指导力量配 备上的困难是推行学分制的难点之一,没有高素质的导师 队伍,学分制实施的质量就难以保证。 其二,教学投入的不足。学分制要求高等学校有比较 充裕的物资基础和比较雄厚的资金作保证,以应对学分制 所增加的物力、财力要求。教育经费的欠缺使得不少院校 学分制改革后劲不足。据了解,不少学校的国家拨付经费 中 80%以上都用于人头费,而剩下的经费难以保证实施 学分制所需的财力、物力 3。实施学分制后,学校的仪器、 实验室、图书、资料等部门需向学生全天开放,使用频率 高,这就需要大量增加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而资金不足
10、 和所需 硬件跟不上,也制约了学分制的实施。 3. 人事、劳动制度的改革滞后 目前,我国人事、劳动制度还未完全脱离计划经济的 轨道,人才流动的条件尚不充分,培养与使用之间的沟通 不畅,即使学生提前修完学分,也难以就业。 社会上劳动力市场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远没有真正 完善成熟,对于社会中专业门类的需求状况和专业人才数 量的需求状况,没有系统的统计和规划,带有很大的盲目 性和自发性,这就导致了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数量不足, 指导内容贫乏,难以回答毕业生真正需要了解和解决的 问题。 我国政府对高校实行集权管理。高校的学生录取、课 程设置、学籍管理、毕业证书的发放等都要受到省教育行 政部门和国家教委的
11、直接控制。而且,其他政府部门也直 接参与高校毕业生的离校手续的办理,如公安部门规定了 为高校毕业生转户口和粮油关系的时限,派遣证、户口和 粮油关系等也是统一办理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 学分制的实施。 4. 高校办学自主权的缺失 我国高校尚没有完全自主设置专业、没有完全按社会 需求招生的办学自主权。现行的高等教育的体制和管理 模式,大都是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和形成的,各校 的专业设置、课程安排、学制年限、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国家在宏观上都有统一的规定和要求。而这些对于我国 当前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完全成熟的情况来说是有积极意 义的,它能保证每年大学招生的规模效益 :所招学生按规 定修完计划
12、课程,按规定时间毕业,有利于我国各条战线 所需人才的有计划补充,而且所培养的学生有较强的专业 性,参加工作后能很快适应工作需要。然而,学生的学习 意向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人才市场的行情,人才市场的行 情又取决于经济发展的需要,而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 迅速多变的。这样一来,就可能使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 永远赶不上经济建设的需要。 5. 缺乏学分制运行的社会 调节机制 在我国目前的社会条件下,很难做到让学生在系科和 专业方面进行充分自由的选择。到目前为止,中国的大学 还不能让学生入学后随便选系选专业。如果放开, “ 热门 ” 专业会供不应求, “ 冷门 ” 专业却无人问津,而许多的 “ 冷 门 ”
13、 专业却是社会急需的。这样的机制必然使得有些学生 不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对所学课程也就没有兴趣,开设 选修课虽可解决一些问题,但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 学习积极性问题。 90 美国高校之所以能放开系科专业的选择,原因在于他 们具备了社会调节机 制,通过对不同行业经济待遇的调 节,使社会需要的所谓 “ 冷门 ” 专业,有很高的待遇,使学生 的专业志趣与社会需求之间大体保持总量平衡。我国目 前尚不具备这种社会调节机制,高校专业选择的完全放 开,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这也是我国实行学分制的一个 基本障碍。 (三 ) 管理环节的制约 1. 高等学校的内外部运行管理机制制约着高校的内 部创新 我国高校的
14、管理运行机制至今在很大程度上仍保留 着计划经济的特点。李江源博士 191认为这种运行机制的 主要特征是以政府行政行为为主的纵向约束机制,其主要 特点是集中控制和强制服从,这种制度运行的突出表现就 是由主管高校的上级行政部门直接任命的高校主要领导 以追求安全目标为其任职阶段的首选目标,而放弃了其主 动性和创新精神的发挥,只是选择在规则许可的条件下作 一些 “ 小打小闹 ” 和 “ 修修补补 ”的改革方案,而缺乏在一些 大的方面有所变更和创新,当然这也是我国高校一直难以 推行学分制的主要原因之一。 就高等学校之间的竞争而言,我国高等教育的产业化 运行水平很低,又加上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的
15、实施,高等教育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学 生选择高校的余地很 小,同时由于我国的教育市场还几乎 没有培育出来,高校的市场化运行程度很低,没有形成一 个竞争的氛围,学生转学转专业都非常难。在这种情况 下,就不会促使高校以学生(其产品 )的利益作为出发点来 进行改革,高校自身进行创新的动力也就不足。 2. 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滞后于学分制改革要求,影响学 分制有序高效的运行 学分制下教学管理的难度较学年制管理模式进一步 加大,学生群体性活动减少,而个体活动增加,同时由于打 破了年级、专业的界限,大大增加了排课、考务管理、成绩 管理、学籍管理等的难度。因此,实行学分制必须建立一 支优秀 的教学
16、管理队伍。然而,目前我国高校教学管理人 员的状况是 :一是学历结构偏低,人员数量不足。二是教 学管理人员缺少进修和培训机会,难以适应学分制管理要 求。三是管理理念落后,服务意识不强,影响到学分制有 序尚效的运行。 3. 按学科设置院系的管理体制影响学分制的实行 我国高校现行的学院 (系 )划分基本上是以学科为建 制,一个学科往往成为一个学院或一个系,并衍生成为一 个独立的教学单位,学院 (系 )在师资、经费、设备管理上自 成一体,不同院 (系 )之间有着明显的学术壁垒。高校这种 划分过细的两级管理体制势必造成学校师资、经 费和设备 的重复建设,阻碍了资源共享,浪费了教学资源,更重要的 是,它不
17、利于学生的跨学科、跨专业学习,给学生自主选专 业、自主选课程制造了障碍 181。 4. 按专业招生、培养人才的制度制约着学分制的实行 自主选择学科专业以及专业方向是学分制的一个重 要标志。现阶段,我国大部分高校没有专业自主权,专业 设置要按教育部统一的专业目录进行申报,并经教育部审 批才可开办,教育部对每个专业都规定了相应的专业课 程,学生选择课程的范围大打折扣。同时,由于现阶段我 国绝大多数高校实行按专业招生的制度,学生进校后重新 选择专业的机会很少。此外,高校之间的转学控制也十分 严格,这种现象与学分制充分发挥个人自主性、充分发挥 国家教育资源优势的初衷背道而驰。这也是制约学分制 实行的一
18、个重要因素。 5. 缺乏激励教师参与教学、开设选修课的机制 我国现行的高教拨款是定额的,多开选修课必然増加 教育成本。虽然各校为提高教学质量都尽力增加选修课, 但毫无疑问,经费的原因大大影响了选修课的开设以及课 程的建设。国外学生的学费按学分收取,教师的收入是与 开课多少、选课学生的多少挂钩的,这就促使教师积极主 动地多开选修课并努力提高选修课程的教学质 量。我国 高校形不成这种开课动力,往往是校方想开什么课,然后 指定教师开设,选修课程的建设一般投资较少,这样就开 不出足够的选修课,选修课的教学质量不高。 另外,目前高校的相关评价制度制约着教师参与教 学。当前,多数高校在评定职称时,在基本教
19、学工作量完 成的情况下,把教学工作量作为一个 “ 软 ” 指标,而把科研 成果作为最重要的指标,导致不少教师对教学不够重视, 不愿意上更多的课,把更多的时间用在科研上。如果不在 政策上进行引导,如増加教学时数、教学水平等在职称评 定中的权重,提高选修课课酬等,很多教师不愿意上选 修 课。而选修课过少,学分制就失去了根基。 6. 学生管理不相适应 学分制后,原有的班级管理模式完全不能适应需要。 学生跨院系、跨学科自主选课,自主选择课程进度,自主选 择上课地点,原先的一个教学班一张课表变成每个学生一 张课表,学生以课程为纽带,形成多变的听课群,同专业学 生不一定学同样的课程,同时入学的学生不一定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我国 高校 学分制 实施 制约 因素 改革 对策 分析 刘丽华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