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反思 -3.3 我们来造“环形山”|教科版.doc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反思 -3.3 我们来造“环形山”|教科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反思 -3.3 我们来造“环形山”|教科版.doc(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我们来造环形山教学反思 刘洪媛我们来造环形山是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3课的教学内容。课堂上我将“小班化”教学思想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有机结合,上出了自己的特色,让学生亲身经历了“现象观察成因分析模拟实验科学解释”的探究过程,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推导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学反思如下: (一)优点:1、精心备课,备课标、备教材的同时备学生,了解学生的实际学情和掌握了他们的前概念后分层设计教学目标。2、精心设计导学单,指导导生“备课”,精心设计“独学自探、对学互探、群学共探、展学提升”内容,精心制作教学课件。3、本着“上最真实的课,展现学生最真实的学习状态”的目的,坚决杜绝弄虚作假
2、,不给学生渗透任何信息,放手让学生课前收集资料,放手让学生带着问题探究。4、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5、学生通过分层提问解答的形式,相互交流信息,达到资源共享,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升了学生参与交流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对信息处理的能力。6、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总能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课堂,对知识进行纵向延伸。总之,通过一学期的磨课、练课,我的课堂教学水平整体提升得较快,我的课堂不仅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而且得到了听课领导、老师们的一致肯定。(二)缺点:1、有时还是急躁了些,语速较快,环节总是前松后紧,时间把控不到位。2、教学评价语言比
3、较单一,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还有待提升。3、对于学生“猜测环形山的形成原因”环节,总是把控不好,导致后面的“造山”时间太紧。4、语言有时还是重复、啰嗦,不够简练。5、忽视对学生完成导学单情况的检查与评价。总之,本学期听了许多老师的课、也听了诸多专家的视频专题讲座,并通过一次次的出课、练课,我觉得自己收获非常大,进步也很大。现在每次上课都会将所学试着融入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像做科学研究那样,任何一个推测,任何一个设计,实验的任何一种材料的选择,都要有自己的看法和目的。正是这样,我和孩子们才会真正享受到课堂上的快乐虽然,我和名师还有很大的差距,可是我坚信:凭着不懈的努力和对课堂及孩子们的热爱,我定会迎头赶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反思 -3.3 我们来造“环形山”教科版 六年级 下册 科学 教学 反思 3.3 我们 环形山 教科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