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放大与缩小-苏教版(2014秋).doc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放大与缩小-苏教版(2014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放大与缩小-苏教版(2014秋).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内容:第十二册p3839页的例1、例2以及相应的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九的第1、2题。教学目标:1、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学会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的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2、 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难点】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教具、学具准备】相关图片、课件、方格纸等。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对比导入(1) 出示一张图片,再出示变大后的两张图片。师:图片美吗?老师想把这幅图片变大一些,放到镜框里?你
2、会推荐胡老师选哪一幅?课件演示:宽不变,拉长;长不变,把宽拉伸;长和宽按同时放大相同的倍数。师:老师把这张图片变大。与原来图片比,这两张图片有什么不同?让学生说一说。师:图形变大了,而形状没有变,我们就说把原来图形放大了,(板书1:图形变大了,形状没有变放大)而另一幅形状也变了我们就不说放大。(2) 出示一张图片,再出示变小后的两张图片。师:老师把这张照片变小,两张图片中你觉得哪一张是原来图形缩小的?为什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师:图形变小了,而形状没有变,我们就说把原来图形缩小了,(板书1:图形缩小了,形状没有变缩小)。小结:这一幅图变大了,但形状没变,我们在数学上称之为图形的放大,图形变小了
3、,而形状没有变,我们在数学上称之为图形的缩小,(板书)。图形放大或缩小了,而形状却没有变,这与图形的什么有关呢?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内容。板书: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点评:小学数学中所指的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实际上就是图形的相似。这与日常生活中一般所说的放大、缩小是有很大的差异的。因此教师在原图的基础上呈现变化后的图形,引导“与原来图片相比”,让学生看到变化后两个图形的不同之处,通过比较认识图形放大和缩小的本质特征:大小变化而形状不变。这为学生进一步研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获得了准确的概念,为后面学生的主动参与作好了准备。】二、 数形结合,探究新知1、 认识图形的放大。(1)师:右边长方形画是
4、左边长方形画放大后的图,放大后的图与原来的图形有什么关系呢?仔细观察两幅图的长有什么关系?宽有什么关系?先自己想一想,动笔算一算,再和同桌交流说一说,你们有什么发现?小结归纳:放大后图形的长是原来图形的长的2倍,宽也是原来图形宽的2倍。也就放大后图形的长与原来图形的长的比是2:1,宽与原来图形宽的比也是2:1。也就是对应边长的比是2:1,我们就说是把原来的长方形按2:1的比放大了。板书:对应边长的比是2:1,把追问:这里的2:1表示的是哪两个数量的比?突出:是放大后的边长与原来的图形对应边长的比。追问:大小变了,形状变了吗?()师:如果说成按1:2的比呢,还是放大吗?【点评:呈现例1后,引导学
5、生从图形的长和宽的变化着手,自己找出数据间的关系,启发学生利用“倍”或“比”的知识进行表述。通过师生间的交流、总结,帮助学生在理解图形放大的基础上,感受了图形的放大的本质在于对应边长的比相等,即变大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对应边长的比相等,就可以把原来图形放大。同时也为下一个教学环节类推图形缩小的含义奠定了基础。这样安排,使学生在主动操作、比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说明,有利于学生主动获得对知识的直接感受,从中获得对新内容的认识。】2、 认识图形的缩小师出示原图。师:如果要把原来的照片按1:2的比缩小呢?长方形的长和宽应是原来的几分之几?各是多少厘米?(1)同桌相互讨论。(2)汇报交流师:把原来图形按1:
6、2的比缩小了,就是把长方形每条边都缩小到原来的二分之一,对应边长的比是1:2。板书:把原来图形按1:2的比缩小了,对应边长的比是1:2。小结:把一个图形放大和缩小后,它们各对应边长的比都是相等的,我们就说把一个图形按几:几的比放大,或按几:几的比缩小。师:这里的2:1与1:2的前项都表示什么?(放大或缩小后的边长)后项呢?(原来的长)小结:把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这个比表示的都是放大(或缩小)后图形的边长与原来图形对应边长的比。追问:那我们来看一看,刚才两幅变形的图对应边的比各式多少?出示图:对应边的比不相等,所以大小变了,形状也变了。【点评: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图形放大的数学含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年级 下册 数学教案 放大 缩小 苏教版 2014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