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 上册科学教案-8 物质的溶解粤教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三年级 上册科学教案-8 物质的溶解粤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 上册科学教案-8 物质的溶解粤教版.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物质的溶解教学目标: 1了解溶解度的概念和意义。 2探究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 3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 4渗透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溶解度的概念和意义。难点: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课前准备:1 学生准备:笔记本、纸、笔、学案(有老师发给学生)。 2教学器材:试管(长18cmH1.8cm)10支、酒精灯2盏、温度计(0100)2支、托盘天平(带纸、带砝码盒)、火柴、药匙12把、手纸、烧杯(250mL) 2个、量筒(100mL、50mL、10mL)各1只、石棉网2块、玻璃棒2根、平底烧瓶(50mL)1个、铁三脚架2个、乳胶管1根、带导管的单孔胶
2、塞1个、抽气筒1个。蒸馏水、硝酸钾固体、食盐固体、蔗糖固体、碘单质、无水酒精(密度0.7893g/cm3)。教学设计图示: 溶解度影响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检验交流讨论 教学设计过程:新课导入:假如一种物质能溶解在水中,你可能会问:“它能溶多少?”。我们能不能定量的表示物质的这种溶解能力呢?演示实验:室温下(20左右)用两只250mL的烧杯,各取100g蒸馏水,分别加入10g氯酸钾和10g食盐(10g氯酸钾和10g食盐是事先称好的),用玻璃棒搅拌,观察现象。现象:氯酸钾溶液已达到饱和,食盐溶液中的溶质全部溶解。结论:氯酸钾和食盐的溶解能力不同。食盐的溶解能力比氯酸钾强
3、(或氯酸钾的溶解能力比食盐差)。教师:由此可以引出一个概念溶解度(板书:溶解度)。它可以定量的表示(或描述)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的大小。指导学生阅读: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P32看第三自然段(给1分钟).教师:在溶解度的概念中,有四个要素,请同学们说说有哪四个要素?学生:在一定的温度下,在100克溶剂中。学生:达到饱和状态时。学生: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教师:(板书:在黑板上写出学生回答的四个要素)“100克溶剂”,如果没有特殊说明时,一般指的是水。“所溶解溶质的质量”,因质量的单位是克、千克、吨,在这里特指“克”。因此,固体溶解度的单位是“克”,或者说:“达到饱和状态时最多溶解溶质的克数”。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年级 上册科学教案-8 物质的溶解 粤教版 上册 科学教案 物质 溶解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