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4司马光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4司马光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司马光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价值:文言启蒙、呵护学趣。在阅读与思考中萌生并持续葆有学习古文的兴趣,初识学习古文的方法,为学生了解祖国文化,积淀文化素养打好底色。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中字词的含义。2.能够流利地翻译本篇课文,感受司马光身上的优秀品质。3.将传统文化知识浸润于语文课文中,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学重难点:1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2学习司马光身上机智勇敢的品质。课前准备:教学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课前互动(3分钟)课前我们来互动一下,要求是?指生读要求思考:1.用一句话概括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歌词中主要人物有什么品质?(沉着不慌张、聪明机智)板书沉着机智。设计意图
2、:从单元主题出发,引导学生倾听儿歌司马光砸缸引领孩子从熟知的故事中抓住最本质的知识点。一、初识文言文对比中发现1.教师简介司马光:司马光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他不仅小时候聪明绝顶,长大为官也是温良谦恭、刚正不阿,最后还高居宰相之职呢。(以配音的方式出现)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第24课司马光(录的音)2.对比文种找发现:他小时候的故事被编进了小学语文课本中,看,这是长春版小学一年级的课文,这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1)仔细读读并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136个字与30个字)其实这就是两种不同的文种,板书白话文、文言文,白话
3、文读起来让人容易懂(贴“易懂”)文言文简炼(贴“简炼”)。课文这种语言形式叫文言文,是中国古代人写文章时用的语言。同时文言文字少的我们又称为“小古文”(贴纸)。(2)我们都说司马光砸的是?(缸)但在今天这课文中却写着砸的是?(瓮)什么是瓮?到底有什么区别?大家看一下图,你发现了什么?你怎么知道的?是啊借助书下注释是学习文言文的一种好方法。板书“看注释”我国观复博物馆的馆长马未都先生曾说收口为瓮,敞口为缸。战国至西汉已经出现了陶制的缸,而制作大缸却是末的事比陶瓮晚了两千年,我们常说成语请君入瓮、瓮中捉鳖,而没有缸的事。所以说司马光砸缸正确的应该是司马光砸瓮或司马光击瓮、司马光破瓮。你看这就是瓮字
4、从篆体演变成今天我们熟知的楷体字的过程。设计意图:课件展示资治通鉴从竹简版到繁体纸版再到现代的白话文精装版本,让学生感觉文化的传承。对比两种文体,初步感受文言文简洁的特点。通过图片感受瓮与缸的区别,进一步感受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二、 走进文言文朗读中感受过渡:读中感受文言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又是学好文言文的窍门。1. 请你借助拼音还有书下备注把课文读通。师:文言文要读得慢一点,读好停顿。2.但是文言文光读通还不行还要有层次感。请听范读,自己在书中画出停顿符号。出示带有停顿符号的课文对照之后再读一遍。3.古代的文言文是没有标点符号的,这样你还能读吗?(评价语言:)4.繁体字的课文你还
5、能读吗?古人常是按从右到左顺序竖着写字的,你还能读吗?(评价语言:厉害,厉害,孺子可教,甚聪明。)5.默读课文,试着把主要内容补充完整。出示学习单:司马光讲述了()用()砸破(),救出掉在()里同伴的故事,这个故事出自()。设计意图:在层层渐进中读出古文的味道,在多变的形式中读,从读字面到走心,入脑,学生已然能够背诵这篇小古文了,不管看到的是繁体字还是篆书,都能读出来。三、 理解文言文讲述中感悟1.寻文眼理脉络看来小古文虽短,但却能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文中哪句话写的司马光击瓮救友、破瓮救友?别人呢?光是指?一个字在咱白话文中要用三个字,“举起大石头”在文中有一种简洁的表述叫做“持石”怎样把这两
6、个动作做得再好些。(如:要举双手,要对准了,要用力等。看来我们一定要想象出当时的情景添加文字也可以理解文言文。(板书想象补充)破之,这个“之”是指?(瓮)破之就是?谁能连起来说说这句的意思?在什么情况下,司马光这样做的?众是所有的孩子吗?弃是放弃抛弃,看来组现代的词来添加也可以解释文言文。看来他们遇到这种事都怎样了?司马光呢?(课件展示)这句就是整个故事的经过(板书击瓮)。那么故事的起因又是什么?(板书落水)像这样,一个在躲一个捉,就叫戏?在大树下玩可以说是?(戏于树下)在公园里玩呢?(戏于园)观察插图,看看对应的课文是哪一句话?“水迸,儿得活”对,这就是故事的结果。用自己的话来说说。看来借助
7、课文插图也可以学习文言文。水很快流出来就叫涌就是迸。原来砸瓮不是目的,救人才是目的。司马光砸瓮砸得好!(板书:得救)短短30字却讲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点击出示:起因、经过、结果)2.用方法讲故事(1)看图回忆课文:“与群儿戏于庭”要读出欢快的语气;“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要读出着急的语气;“光持石击瓮破之”要读出沉着的语气,敬佩的语气;“水迸,儿得活”要读出高兴的语气。(2)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同桌互相讲一讲,然后指名全班讲。(3)老师有一个想法,能不能把这篇课文编一个儿歌来试试。几个小朋友,围着大水瓮。一起做游戏,调皮又轻松。突然间扑通通,有人掉进()。大家全都吓坏了,慌忙()。少年司马光,沉着又()。搬起(),砸向()。(),一声响,流水()往()。小伙伴钻出来,大家真()。由于司马光从小爱动脑筋,会想办法,所以后来他成了宋朝一位非常有名的人,写下了著名的资治通鉴。同学们想进一步了解司马光的话,课后就再去找一些有关司马光的故事读读吧。四、 拓展小古文积累中升华放风筝放风筝青草地,放风筝。汝前行,我后行。龟兔竞走龟与兔竞走,兔行速,中道而眠,龟行迟,努力不息。及兔醒,则龟已先至矣.孔融让梨融四岁,与兄食梨,辄引小者。人问其故?答曰:“小儿,法当取小者。”总结:小古文的学习十分有趣,老师向你们推荐小古文100首希望你们在读中感受到更多的乐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