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3.3 我们来造“环形山”|教科版 (1).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3.3 我们来造“环形山”|教科版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3.3 我们来造“环形山”|教科版 (1).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我们来造环形山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我们来造“环形山”选自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材宇宙单元。教学中,教师试图引导孩子们利用模拟实验所呈现的实验现象和结果与真实现象进行比较,帮助他们建立关于“月球环形山形成原因”的初步认识。关于月球环形山成因的假说有很多,各种假说的检验过程遵循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建立假设(假说)(模拟)实验设计检验结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试图通过观察月球提出假设实验检验形成观点四个方面对月球环形山形成原因进行探究;教师试图展示一种被称之为“模拟实验型”探究主题的学习指导模式,从而让学生们体验了科学推理及模拟实验在解决未知现象中的重要性。【学生分析】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随着阅读面的
2、增大,对月球信息已有一定的认识,对月球的探索充满兴趣。由于是农村学校,学生对于月球比较深层知识的了解往往参差不齐;探究的氛围不足,小组合作不够到位,这使得这样的探究型课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不过只要做好充足准备,应该能够顺利完成,达成既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1、环形山是月球地形的主要特征,环形山分布杂乱、数量众多、大小不一、深浅不同、环中有环 2、环形山的形成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陨石撞击是成因之一。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月球表面的图片资料,了解月球地形特点及环形山的观察特征。 2、根据环形山的观察特征推测月球环形山的成因。 3、利用模拟实验重现“月球环形山”的观察特征,并利用模
3、拟实验推断月球环形山的成因。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科学探究需要大胆假说和细致检验。 2、体验科学推理及模拟实验在解决未知现象中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环形山是月球地形的主要特征,环形山的成因教学难点:通过建立模型探究环形山的成因【器材准备】模拟实验材料:面粉、小石块、金属球、大塑料球、小塑料球、正方体模型、镊子、水槽、抹布。教师上课准备:PPT、卡片【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出示月亮图片:问:同学们,这是什么?(月球)让我们拉近与月球的距离,来看一下 (连续播放月球照片)问:走近月球,你看到了什么?(预设:坑坑洼洼或环形山)二、教学新授(一)、发现特征问:请你观察这些坑(环形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3.3 我们来造“环形山”教科版 1 六年级 下册 科学教案 3.3 我们 环形山 教科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