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与中国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基于收入来源的分解分析-赖志花.pdf





《通货膨胀与中国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基于收入来源的分解分析-赖志花.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货膨胀与中国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基于收入来源的分解分析-赖志花.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64 -收稿日期: 2016-03-20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重点项目(11AJ Y0 09);河北科技厅项目(14457687D);河北社会科学基金项目(HB14YJ024);河北社会科学基金项目(HB15YJ022);博士科研启动项目(BQ201302);河北社会科学基金项目(HB2016ZT057);河北社科联项目(201603120410)作者简介: 赖 志 花(1 9 7 6 ),女 ,浙 江 龙 游 人 ,博 士 ,河 北 地 质 大 学 副 教 授 ;刘 义 臣(1 9 8 0 ),男,河 北 保定 人 ,河 北 地 质 大 学 助 理 研 究 员 ;王 必 锋(1 9 7
2、 7 ),男,浙 江 奉 化 人 ,博 士 ,河 北 地 质 大 学 副 教 授 。通货膨胀与中国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文献编码 doi:10.3969/j.issn.1004-6917.2016.07.0132016年第7期(总第253期)赖 志 花 ,刘 义 臣 ,王 必 锋(河北地质大学,河北 石家庄 050031)摘要: 在测算中国城镇居民分项收入集中率的基础上,采用动态面板模型估计了通货膨胀对城镇居民分项收入不平等的结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工薪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对城镇居民基尼系数的贡献率呈下降态势,是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的促减来源;经营净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对城镇居民基尼系数的贡献率呈上升态势,
3、是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的促增来源;通货膨胀加剧了工薪收入和财产性收入不平等,但却缓解了经营净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不平等;通货膨胀环境中,教育和金融发展可以缓解财产性收入不平等。关键词: 通 货 膨 胀 ;城 镇 居 民 ;收 入 不 平 等 ;集 中 率 ;广 义 矩 估 计中图分类号: F12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6917(2016)07-0064-07基于收入来源的分解分析一 、问 题 的 提 出通货膨胀和收入分配间的相关经验研究仍然存在争议,Galli and Hoeven称之为通货膨胀与收入不平等之谜1。Albanesi假设劳动生产率存在差异的两类家庭,建立政治经济
4、学模型分析通货膨胀和收入 不 平 等 间 关 系 。由 于 劳 动 生 产 率 的 较 大 差 异 ,更高的收入不平等使低收入家庭更易遭受通货膨胀的损失,从而进一步恶化了他们在议价中的位置2。Heer and Sssmuth是强调高通货膨胀导致实际高税负和证券投组合配置的股票市场交易成本,指出高通货膨胀显著地增加财富不平等3。E a s t e r l y 等 采 用38个国家31869个家庭民意调查数据,从国家效应角度指出穷人比富人更多提及通货膨胀作为重要的国家关注问题4。Desai采用19602000年期间的大量跨国样本阐述了政治结构和不平等间的相互作用。他们的经验研究表明,不平等和通货膨
5、胀间的关系是以政治结构为条件的5。国 内 学 者 对 两 者 间 关 系也做了有益的探索,如龚六堂、邹恒甫、叶海云6以及赵留彦7等从理论上阐述了通货膨胀对居民福利的 影 响 ;黄 智 淋 和 赖 小 琼8以 及 张 克 中、冯 俊 诚9等定量分析了通货膨胀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国内外文献对通货膨胀与收入不平等间关系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但是,对通货膨胀与分项收入不平等之间关系的研究比较欠缺。由于通货膨胀对不同 来 源 收 入 的 冲 击 存 在 差 异 性 ,因 此 ,只 有 确 定 通货膨胀对居民分项收入集中率影响的结构效应,才能更加准确地锁定政府旨在稳定物价和控制收入不平等的政策的重点领域。与已
6、有文献研究相比较,本文采用动态面板模型检验了通货膨胀对分项收入- 65 -不平等的影响,从而详细而深入地阐述了通货膨胀对居民分项收入不平等影响的结构效应。二、我国城镇居民分项收入集中率和贡献率的测算为了计算不同来源收入不平等对总收入不平等的影响,采用基尼系数分解不同来源收入不平等对总收入不平等的贡献。假设总收入是由f项来源收入构成,首先采用基尼系数公式计算第f项源收入的集中率(拟基尼系数),集中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Cy PW PQ21 1ff iifiifinin111=+ -=-=/(1)其中,QWif ifki1=/是前 i个收入组所拥有的 f种来源收入占总收入份额的累积比重。 W
7、if=Pimif /uf用于计算第 i个收入组的 f项来源收入在总来源收入中所占的份额, mif和 uf分别指的是第 i组 f 项来源收入和各组 f 项 来 源 收 入 的 均 值 。所 有 n个收入组的W 1ifkn1=/。 Cf指的是第 f项 来 源 收 入 的 集 中 率 。如果 集 中 率 越 大 ,则 说 明 第 f项来源收入在各收入组间的分布越不平等。计算出总收入的基尼系数和分项收入集中率之 后 ,可 以 采 用 以 下 公 式 计 算 出 第 f项来源收入不平等对总收入不平等的贡献率:()(),SGymCymS 1Ginifff fGinif=/(2)式(2)中, 和 f分别指的
8、是总收入的均值和第 f项收入的均值; Cf( yf)是第 f项来源收入的集中率, G( y)是总收入的基尼系数; SfGini是第 f 项来源收入对总收入不平等的贡献率。 SfGini可 以 是 正 数 ,也可以是负数。三、通货膨胀对城镇居民分项收入不平等影响的结构效应(一)模 型设 定本文使用中国地区层面的样本数据,定量研究通货膨胀对中国城镇居民分项收入集中率的影响的结构效应。设定基准的动态面板模型如下:Cirit=0+1Infit+2Infit*Educit+3Infit*Fdit+4Infit-1+5Infit-1*Educit+6Infit-1*Fdit+ Zit+1Cirit-1+v
9、i+it (3)上 式 中 ,下 标 i和 t分别指的是第 i个省份的第 t年; vi指的是不同观测的地区效应,反映的是不随时间变化的地区差异因素; it是随机扰动项; Infit是第 i个 省(市)第 t年城镇通货膨胀率; Zit是控制变量矩阵; Cirit是第 i个 省(市)第 t年城镇居民分项收入的不平等指标,本文分别采用城镇居民工薪收入( Cs)、经 营 性 收 入( Cb)、财产 性 收 入( Cp)和转移性 收 入( Ct)这四项来源收入的集中率分别作为被解释变量进行回归,以考察通货膨胀对城镇居民分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方程中核心解释变量是通货膨胀,采用各省市城镇通货膨胀率衡量。由于
10、收入不平等具有累积效应 ,即 消 费 者 在 收 入 分 配 中 所 处 的 位 置 受 到 初 始 财富和前期财富的影响。因而,本文引入滞后一的分项收入不平等指标以检验这种效应。除通货膨胀率和滞后一期的收入不平等指标外,还引入其他影响收入不平等的主要变量:(1)人均GDP的对数( InPgdp)及 其 平方 项( InPgdp2),纳入这两个变量的目的主要是考察库兹涅茨倒“U”曲线假说在我国是否成立,即随着经济发展城镇居民分项收入不平等是否呈现出先上升而后下降的态势。(2)金融发展以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占GDP比重( Fdit)来 衡 量。存 贷 款 余 额占 G D P 比 重 反 映 金融
11、机构用于经济发展的资金量,并且能够恰当地衡量金融控制政策(存款信贷配给政策)造成的实际后果,能够体现从储蓄到投资的转化和增加资本积 累 。( 3 ) 经 济 开 放 度 ( Openit),采 用 进 出口总 额 与G D P 比 率 来 衡 量 。( 4 ) 教 育 水 平 ( Educit),借 鉴 相 关学者的做法以6岁及6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来衡 量 。( 5 ) 城 市 化 率 ( Urbanit),以 非 农 人 口占 总 人口 的 比 重 来 衡 量 。( 6 ) 政 府 财 政 支 出 ( Govit),以 政府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来衡量,度量政府活动对收入不平等影响。(
12、二)数据 说明测算城镇居民分项收入集中率时需要个人和家庭的微观调查数据,但官方并未公布以家庭为观测单位的样本数据。因而,本文测算城镇居民分项收入集中率时采用家庭分组数据。现有官方统计资料给出了城镇和农村分组家庭调查的详细数据,其中以人口分位数格式给出城镇数据,以收入区间模式给出农村数据。相关统计年鉴上提供了城镇居民各收入组分项收入较完整的数据,而农村居民各组 分 项 收 入 的 数 据 则 缺 失 较 为 严 重 。因 而 ,与 农 村数据相比较,城镇数据连贯性、完整性相对较优,所【经济研究】 通货膨胀与中国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GUANGXI SOCIAL SCIENCES No.7.2016(
13、Cumulatively,No.253)- 66 -以本文探究了通货膨胀对城镇居民分项收入集中率影响的结构效应。在计算各省市城镇居民分项收入集中率时,需要各省市城镇居民不同收入组的收入数据和人口数据,这些数据均来自各省区市统计年鉴 。需 要 说 明 的 是 ,由 于 天 津 、河 北 、山 西、吉 林 、山东、湖 北 、湖 南、贵 州 、云 南、西 藏 、青 海 和 新 疆 等 1 2个省区市统计年鉴并未公布不同收入组分项收入数据,使得这12个省区市城镇居民来源收入集中率无法计算,因而删除了这12个截面单位。构造的其他变量基础数据均来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金融统计年鉴。本文收集整理了中国200
14、22012年19个省区市组成的面板数据用于计量分析。表1中给出了城镇居民分项收入集中率、通货膨胀及其他重要变量的描述统计结果。表 1 报 告了各 变 量 的 描 述 统 计 结 果 。工 薪 收 入集中率( Cs)、经 营 净 收 入 集中 率( Cb)、财 产 性 收入集中率( Cp)和转移性收 入集中率( Ct)均值分别为0.2871、0.2443、0.5090和0.2855,各自的10 %分位数分别为0.2269、0.0211、0.3622和0.1745,各自的90 %分位数分别为0.3448、0.4458、0.6395和0.3795,这说明各来源收入中财产性收入的不平等程度最高;各自的
15、标准差为0.0438、0.1586、0.1103和0.0792,这说明经营净收入集中率的变动程度最大,财产性收入集中率的变动位于第二,随着两者在收入中占比逐步增加,经营净收入和财产性收入不平等波动对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波动趋势的影响将越来越大。城镇通货膨胀率的均值为2.53 %,标准差为0.0231,中位数为3 %,最 大 值 为 8 %,9 0 %分位数为6 %,在爬行通货膨胀和温和通货膨胀之间波动。因而,样本数据适合分析通货膨胀波动对城镇居民分项收入集中率的影响的结构效应。(三)估 计方法为了 考 察 收 入 不 平 等 的 累 积 效 应 ,设 定 的 基准动态面板模型中引入其滞后一期的值
16、,一方面会产生解释变量的内生性问题;另一方面可能导致解释变量与扰动项的序列相关。如果采用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估计,则会导致参数估计量有偏且非一致。为了克服解释变量的内生性及通货膨胀的内生性带来的联立性偏误问题,本文采用广义矩估计(GMM)来解决解释变量的内生性和个体效应问题 。广义 矩 估 计 最 主 要 的 问 题 是 为 滞 后 变 量 寻 找 工具变量,但是在模型之外寻找其有效工具变量是相当 困 难 的 。因 此 ,本 文 在 模 型 内 寻 找 。具 体 地 说 ,本文遵循了布兰德尔和邦德(Blundell and Bond)的建议,对回归方程的拟合采用系统矩估计(System GMM)
17、10。估计系统GMM的基本思路是,为了消除固定效应,首先需要对回归方程进行差分变换,得到的差分方程如下: Ineit=1 Infit+2( Infit*Educit) +3( Infit*Fdit) +4 Infit-1+5( Infit-1*Educit) +6( Infit-1*Fdit) + Zit+1 Ineit-1+ it (4)式(4)是差分广义矩估计(Difference GMM)变换的实现。系统矩估计的有效性取决于工具变量选择的有效性,以及随机扰动项的差分项不存在序列相关性的假设。对于工具变量有效性可以通过Hansen和Sargan进行(原假设:过度识别是有效的),如果不能拒绝
18、原假设则意味着工具变量的选择是有效的。对于随机扰动项序列相关性的检验,即检验差分方程中的残差项是否存在二阶序列相关。(四)模型估 计 和 检验表2报告了采用系统GMM方法估计通货膨胀对各省区市城镇居民分项收入集中率的影响的结构效应的回归结果。表中给出了系统GMM估计的Arellano-Bond的 AR(1)和 AR(2)的 P 值 ,意 味 着 在1%的 显 著 性 水 平 下,扰 动 项 的 差 分 序 列 既 不 存 在 一阶序列相关,也不存在二阶序列相关,因而可以接受原假设“扰动项无自相关”,可以使用系统GMM估计。由Sargan检验得到的P值表明,在1 %的显著性 水平上,无 法 拒
19、绝“ 所 有 工 具 变 量 均 有 效 ”的 原假设,因而工具变量的选择是有效的。联合显著性Wald 检验的P值说明模型总体上是非常显著的。表 2 第1、2 列 是 对工 薪 收 入 集中率 回归 估 计 的结果,其中第1列是估计值,第2列是各统计量对应的P值。估计结果表明,当期的通货膨胀率对工薪收入集中率的影响不显著,但是却对其产生滞后一期的正效应(4.3583),并且在5 %的显著性水下统计显著。这意味着,通货膨胀对工薪收入影响存在一 期 滞 后 的 过 程 。由 于 我 国 物 价 上 涨 在 后,工 薪 调整存在滞后,并且工薪调整只能解决“保值”问题,变量 样本量 均值 标准差 最小
20、值 最大值 P10 中位数 P90Cs 209 0.2871 0.0438 0.1897 0.4105 0.2269 0.2805 0.3448 Cb 209 0.2443 0.1586 -0.2532 0.5915 0.0211 0.2541 0.4458 Cp 209 0.5090 0.1103 0.1251 0.7940 0.3622 0.5177 0.6395 Ct 209 0.2855 0.0792 0.0789 0.4763 0.1745 0.2892 0.3795 表1 主要变量描述统计结果- 67 -【经济研究】 通货膨胀与中国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而无法实现“增值”问题。在通货膨
21、胀环境中,中低收入群体工薪下降的幅度较大;而对于高收入群体,工资下降的幅度较小。之所以不同收入水平的城镇居民工薪调整能力和幅度存在差异,是由于他们的经济地位存在差异。为了刻画不完美金融市场中通货膨胀对分项收入集中率的影响,引入金融市场发展和通货膨胀的交叉项 Fdit*Infit-1。 Fdit的系数为-0.0577, Fdit*Infit-1的 系 数 为 0 . 7 5 8 1,均 在 5 %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这表明,当金融市场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时,金融市场发展和完善能缩小低收入群体和高收入群体的工薪收入不平等。虽然金融市场完善能够缩小工薪收入不平等,但是在通货膨胀环境中,城镇居民为了抵御
22、通货膨胀冲击,存在一阶滞后响应,加剧了工薪收入不平等。不同收入水平城镇居民工薪收入调整存在差异性,低收入水平城镇居民工薪收入调整速度和幅度低于高收入水平城镇居民。为了研究城镇居民个人禀赋对收入不平等影响,设置了教育变量衡量城镇居民人力资本水平,因而引入教育和教育与滞后一期通货膨胀的交叉项Educit*Infit-1,以研究人力资本在识别和抵御通货膨胀中的作用。教育的系数为0.024,教育与滞后一期通 货 膨 胀 交 叉 项 的 系 数 为 - 0 . 5 5 8 1,均 在 5 %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这意味着随着平均受教育水平提高,平均 受 教 育 年 限 的 延 长 加 剧 了 工 薪 收 入
23、 不 平 等,这 可能是由于高收入群体接受教育的机会优于低收入群体,他们能够更好地通过人力资本投资和积累进入高收入行业。但是在通货膨胀环境中,平均受教育年限延长却减缓了工薪收入不平等,而且这种交互效应远大于单一效应。随着我国教育发展和众化,低收入水平城镇居教育环境不断改善,随着资本市场完善,他们可以通过金融市场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因而可以获得更好的人力资本投资机会,可以缓解甚至消除低收入水平居民面临的劳动力市场进入“约束”,进而有利于实现各收入水平居民就业机会和收入机会“均等”。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其工薪收入水平,另一方面工薪收入受通货膨胀冲击幅度下降,因而缓解工薪收入不平等。城镇化缩小了工薪收
24、入不平等(-0.4009),可能是由于城镇化发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由于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他们挤占了原先由城镇居民工作的非正规部门,从而使部分城镇居民进入到收入水平较高的正规部门。 Govit的 系 数 为 - 0 . 2 6 4 0 ,这 说 明 政 府 支 出缓解了城镇居民工薪收入不平等。我国于1999年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断提高城镇居民最低收入水平所致。表 2 第 3 、4 列 是 通 货 膨 胀 对 经 营 净 收 入 集 中 率的结构效应回归估计的结果,其中第3列是估计值,第4列是各统计量对应的P值。估计结果表明,不同于通货膨胀对工薪收入集中率滞后效应,通货膨胀对 经 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通货膨胀 中国 城镇 居民收入 不平等 基于 收入 来源 分解 分析 赖志花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