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育研究中学术道德的失范与重建_李晓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教育研究中学术道德的失范与重建_李晓阳.docx(5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题目:我国教育研究中学术道德的失范与重建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 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 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己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 为获得西南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 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 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 : 签字日期: 2006年 4月 10曰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西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 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 许论文被查阅和借
2、阅。本人授权西南大学研究生院可以将学位论文的 仝部或部分内容编入冇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 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本论文: 不保密, 保密期限至 年 月止)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4 签字曰期:年分月 / 曰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_ 通讯地址: _ 电话 : _ ) 邮编: _ 我国教育研究中学术道德的失范与重建 教育学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李晓阳 指导教师:孙振东副教授 ( 摘要 ) 教育研究是涉及人的科学探究活动,其本身就具有明显的道德属性。当前教育研究过程 中不尊重人,不重视人,学术道德失范等等问题一直客观存在
3、。这不但有违教育研究 “ 崇善 ” 的本性,也阻碍了教育研究自身的健康发展。 教育研究作为一种带有明显道德属性的科学研究活动,对研究者的学术道德要求有别于 其他一般科学研究。它不但需要研究者遵守一般科学研究中的学术道德,还要求研究者在对 教育研究的性质、功能、目的和价值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把人文道德关怀融入到教育研究选 题、研究方法方式的选择、研究成果的表述、研究成果的评价、研究成果的 推广应用等研究 活动中去。 我国教育研究中存在着种种学术道德失范现象。结合目前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现状,分析 其成因并提出对策,对解决这一问题很有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通过强化教育研究者的科研 道德观念、加强教育研究中
4、的学术道德规范体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规范、构建合理的教育研 究评价机制、建立健全的教育研究学术道德法制保障体系以及规范教育研究领域内部的学术 道德监督机制等等措施地研究和实施,构建起教育研究中研究者自律、他律和法律相结合的 教育研究学术道德规范机制,对解决当前我国教育研究中的学术道德问题,提髙研究者的 学 术道德认识水平,规范研究者的学术道德行为,促成 “ 求真崇善 ” 的教育研究的开展很有意 义。 关键词:教育研究 学术道德 教育研究中的学术道德失范 教育研究中学术道德的重建 V The Nonstandard Study Ethics and Its Reconstructions In E
5、ducational Research in China Postgraduate Student Majoring in Educational Principle: Li Xiao-Yang Supervisor: Associate Professor Sun Zhen-Dong Abstract The educational research is a scientific research that involves the human beings. Obviously it has the ethical properties. But there are many nonst
6、andard Study Ethics problems in the educational research in China, such as disrespecting people, ignoring the people, violation in the science researches, etc. These circs have not only being disobeyed the educational nature which worships the ethics, but blocked the educational research development
7、 of its own. As it is a scientific research of ethical nature, the educational resear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general science ones in research ethics. Of course it requires the researchers obey the ethical rules in the general science research. Especially it needs that the educational researcher sho
8、uld recognize the characteristic, functions, objectives and worthiness of the educational research. On this these bases, the educational researchers should blend the solicitude of the ethics into all kinds of the educational research activities, for the selection of the educational research tasks, t
9、he choice of the research theories and mode, describing the research fruit, valuing the research fruit, using and extending the research and so on.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the nonstandard study ethics problems in educational research,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researchers? research mora
10、l idea, enhance the theoretical studies and nonnal actions in the practice of the ethics in the educational research. Simultaneously it is important to form the rational evaluation system and right legal guarantee system. Then there will be built an ethics mechanism which is conjoined with the resea
11、rchers5 discipline of their own, intendances of others and law. For these benefits, the nonstandard study ethics problems in the educational research should be solved easily. And this mechanism is good for advancing the researchers, moral cognition, standardizing the research behaviors of the resear
12、chers so as to cause the true and goo d educational research. Keywords: Educational Research, the Study Ethics, the Nonstandard Study E目录 III B . 一、教育研究中的学术道德及其对教育研究的影响 () 教育研究中的学术道德的外延和内涵 . 2 (二)教育研究中的学术道德对教育研究的影响 . 12 14 () 我国教育研究中的学术道德失范现象述要 . 15 (二)我国教育研究中的学术道德失范现象成因分析 . 19 三 、 重建我国教育研究中的学术道德的思考
13、 . 27 () 强化教育研究主体的学术道德观念 . 27 (二) 构建教育研究中的学术道德规范体系 . 30 (三) 构建合理的教育研究评价机制 . 32 (四) 建立健全的教育研究学术道德法制保障体系 . 35 (五) 规范教育研究领域内部的学术道德监督机制 . 37 四、 i寸论 . 39 参 考文献 . 41 后记 46 我国教育研究中学术道德的失范与重建 刖 英国学者 Burgess指出,社会科学研究 “ 本身就是一个社会的过程,因此它 本身就值得研究 ” , “ 研究并不仅仅是研究技术的应用而已,它关切研究计划的起 始动机和如何获得资助,如何进入研究现场,研究者如何形成与行动者的
14、关系, 使用哪些方法收集资料,如何记录和做出分析等等问题,同时,研究者本人对所 从事的研究活动及其研究经历进行研究道德上的反思是极为重要的。 ” burgess 的说法是很有道理的。在教育研究这样一个令人瞩目的研究领域中,以往大多强 调研究的技术标准,而很少有人对研究的学术道德标准作专门的探讨。事实上, “ 学术道德 ”也是教育研究中值得重视的一个问题。 当前,在我国教育研究领域的确存在种种学术道德失范现象。或许有人以为, 教育研究只要遵循一般的科学研究学术道德准则或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学术道德 准则就可以了,为什 么还要单独提出教育研究中的学术道德问题进行研究呢?事 实上,单独提出这一问题进行
15、研究,是基于对教育研究中学术道德问题的重要性 以及我国当前教育研究中存在种种学术道德问题,且对这一问题的相关研究又不 太完善的状况下而提出的。同时,教育研究是研究人,需要人的参与,为了人的 发展的学术研究,其所采用的方式方法,研究的过程和结果更是需要研究者对于 学术道德的关注。国外对于教育研究中的学术道德问题的研究虽说很系统,但是 我们不可忘记中国的文化传统和基本国情,对于国外的研究成果只能借鉴而不能 完全照搬。 科学研究始于问 题。鉴于学术道德对科学研究的重要影响,我们有必要在区 别教育研究与一般科学研究不同的基础上,分析教育研究者在从事教育研究过程 中应该遵从哪些学术道德,另外,结合当前我
16、国教育研究中学术道德失范的种种 客观存在,分析其成因,并对我国的教育研究学术道德进行重建,对于规范教育 研究者的研究道德行为,促成真正不韪于教育研究真谛的学术研究很有意义。 1Burgess,R.G(EDS) )1995年第 1期。 2 1张胜勇著:反思与建构,山东教育 |丨 ;版朴 1996年,第 411豇。 行学术研究的时候,缺乏学术诚信和基本的学术素质。试想一个没有学术素质的 人,他该怎么避免学术腐败。也许当他因引用别人著作不加注释,而被控告违反 著作权法时都不知道怎么回事。 (4) 某些教育研究者为了附庸政治的需要迷失了自我,导致了学术道德失 范。有些教育研究者常常将政治问题与学术问题
17、相混淆,甚至形成了一种 “ 学术 跟风 ” ,或者曲意迎合某些领导干部的政治需要,或者是打着 “ 革命 ” 的幌子, 为自己的教育研究寻求政治上的庇护,炮制一些貌似学术却毫无价值,或价值不 大的官样文章,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其不良的影响,也给教育研究抹上了一层不道 德的阴影。 (5) 某些教育研究者受 “ 官本位 ” 思想毒害过深,导致了学术道德失范。 诗经中讲 “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 。这句本来体现儒家出世思想的话却 被现代人所误解, 并将其中的 “ 官本位思想 ” 加以发挥。这就导致了一些教育研 究者为了 “ 升官 ” ,而对自己的研究只求速度,不求效果,只求数量,不求质量 造成教育研
18、究中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除了研究者的主观因素外,还有一些诸 如学术研究体制、社会环境影响等方面的客观因素。 2. 客观因素 (1) 体制方面的原因。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时,我国的体制建设特别是学 术体制方面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学术体制不规范就使一些研究者(包括教育 研究者 ) 有空子可钻,从而导致了研究中的学术道德失范现象。 第一,完备的教育研究道德规范体系还没有建立。教育研究道德规范是反映 教育研究自身特点,调节研究活动中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社会之间 关系,并鼓励研究者努力使自己的研究水平与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进而与社会 和人的发展相和谐、统一的应然性的行为准则体系。它具有以下一些基
19、本功能, 即:裁定、导善和整合功能等。完善的教育研究道德规范体系,可以在一定程度 上有利于协调教育研究群体内、外部人际关系,净化相关学术环境,并对有关教 育研究课题的选择起 “ 定向 ” 、导善作用,也可以有效地保障研究过程和结果的 科学性、有效性,使教育研究成果的推广及应用有效地实施。 25但是,教育研究 中的 学术道德问题研究在我国不受重视,所形成的、可以供教育研究者参考的学 :5参见丨 :梅的硕 +论文:教育研究道德规范探析,四川师范人学 2001年发布。 22 术道德规范方面的文献稀少,很多理论方面的问题还处在探索阶段,远远不能满 足教育研究的需要等等。有些教育研究者把美国心理协会的心
20、理学家的伦理规 范和行为准则奉为圭臬。 26实际上,教育研究以其研究目的的不同,研究方式 方法的差异,完全不同于心理学研究。仅仅依靠心理学研究的伦理规范和行为准 则,不能体现教育研究的 本质内涵。 第二,政府统管大部分教育研究经费且对其使用状况监管不力。科研经费由 国家管理,能够减少国家财政的浪费和盲目投资,但在实施过程中却易滋生了学 术腐败。我国的大部分研究经费由国家提供。这就导致了一些教育研究单位和个 人,不惜采取抄文章、编数据、假课题等各种手段争取科研经费。科研经费管理 机关只管科研经费补助给谁了,而很少过问科研经费如何使用,用于何种用途。 同时,科研经费管理机关只要求经费使用者在一定的
21、时间内拿出研究成果,而不 管这些研究成果是通过何种途径得来的,只看结果,不看过程。就是这种科研经 费管理机关的监督疲软,为某些教育研究团体和个人提供了 “ 投机钻营 ” 的空间。 第三,教育研究成果评审 (奖 )制还不很完善。目前我国的教育研究成果评价 主要是同行评价。有资料显示,同行评价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例如,有学者 认为目前的同行评议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应引起人们的注意。同行评议出现的问 题,有专家自身方面的,如知识面不宽、评价时掺杂了感情因素、个别人素质不 高等;也有制度方面的,如评审时间过短、聘请专家的范围过窄,造成二流专家 评一流成果、外行评内行等;还有体制方面的,行政领导主持评审
22、,领导与专家 意见不一致时,以官位来裁决等等。 27另外,也有学者认为,时下流行学术评审 实质上是个数字游戏。按照某些评审规定:如专著,执笔部分 1分 /万字,非执 笔部分 0.2分 /万字;编著教材,执笔部分 6分 /万字;主编:非执笔部分 0.2分 / 万字等等,依次累加,得分越高能力越强。 28这种研究成果评审(奖)制上的混 乱和不完善,客观上刺激了教育研究者在研究中的道德失范行为。 另外,还有学者比较全面的列举了社科研究成果评价失范现象:如 “ 形式需 要 ”评价方法、 “ 名人名言 ” 评价方法、 “ 非此即彼 ” 评价方法、 “ 指标分配 ” 评 26美国心 理协会: 心理学家的伦
23、理规范和行为准则,载美国心理学家 1992年第; 期。也 )参见 美 威廉 .威尔斯 S苫,克振国译: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7年版,第 517 522处。 27么人中等: if价机制:同行评议制勺间接指标体系的融一,载黑龙江社会科学2004年笫 2期。另 外,此处的 |nj彳 jHf价 ” 和 “ 同行评议 ” 实质丨 .是相同的 ( 笔者注)。 28夏近等:学术腐败的原 W分析及对策研究,载科技进步 1 j对策 2003年第 2朋。 23 关于建立社会科学评价机制的几个问题,载探索 2004年第 2期。 美国反学术腐败的启示,载环球 2002年第 19期。 学术腐败的原因分
24、析及对策研究,载科技进步 4对策 2003年第 2期。 一 稿多投之我见, http:/ 直面学术黑洞 , http:/in .htm。 价方法、 “ 发表级别 ” 评价方法、 “ 字数多少 ” 评价方法等等。 29 第四,学术惩处机制不健全。在美国,公共卫生服务部成立了 “ 研究诚实办 公室 ” ,专门调查和处置那些由美国政府资助的研究项目中的不诚实行为,并随 时公布违规者的姓名、单位、违规情节等,对于那些 “ 违规 ” 研究人员,三年内 不能参与任何由美国政府资助的研究项目,也不能在美国公共卫生服务部下属的 任何委员会任职。 30在瑞典,任何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都被视为犯罪。各高校在 新生
25、一入学就明确告诉他们,学习中不得有任何弄虚作假行为,否则将会受到严 厉的处罚,情节严重的还将被停学半年并取消所有国家补助。 31另外,瑞典高校 联合会还制订了一个如何处理学术不道德问题的具体处罚准则,用以规范学术行 为。而在我国还无类似详尽的处罚机制,有的只是一些小范围内的 “ 行规 ” 。 第五,相关法律不健全。我国当前关于遏制学术腐败的法律很少,仅有的 2001年修 订通过著作权法已不足以对付各色学术腐败。如 2001年修订的著 作权法第三十二条关于 “ 一稿多投 ” 方面的规定: “ 著作权人向报社、期刊社投 稿的,自稿件发出之日起十五日内未收到报社通知决定刊登的,或者自稿件发出 之日起
26、三十日内未收到期刊社通知决定刊登的,可以将同一作品向其他报社、期 刊社投稿。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 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 一语,含混模糊。它 所特指的是哪种情况,又应当怎样 “ 约定 ” 等等均语焉不详,这就为一些 “ 一稿多 投 ” 者留下了法律空子。另外,该法也没有对新闻报刊单位进行约束。 32德国教 育与 科研部的新闻官员弗洛里安 弗兰克谈到,德国没有统一的中央机构对学位 及各种学术头衔进行管理,而是直接由各联邦州的法律部门负责。这方面的造假 行为 “ 不仅会受到各学术部门的纪律处分,还将受到法律制裁 ” 。据介绍,在德 国进行学术欺骗,或者按照德国人的说法有 “ 科研中的错误行为
27、 ” ,相关司法条例 不仅涉及到民法,而且还要动用刑法。美国对待 “ 科研不正当行为 ” 除了由卫生 与公众服务部下属的研究诚实办公室进行揭露、调查外,调查发现的法律问题 , 都要诉诸法律来解决。 33美国的家庭教育权利和隐私权利法案( 1974)(即贝 克莱修正案中提出了学生的教育记录隐私受法律保护,国民调查法案( 1974) 宇子等利网振舟近沐华赵方F新 Sfr1233333 24 也明确指出进行调查时应遵守一些法律条款。 M而在我国则没有类似的法律规 定。 3. 其他方面的原因 导致教育研究中的学术道德失范,除了有研究者的主观原因,体制等方面的 客观原因外,还有一些社会环境与舆论导向等其
28、他方面的原因。 (1) 新闻出版单位的问题。当前学术著述发表的途径不外出书、向学术期 刊投稿等途径,这就使新闻出版单位变成了学术的前沿阵地。然而受到利益的驱 使,有些出版单位开始变质。例如,有些出版单位只为利益负责,不为学术负责, 不单导致了大量粗制滥造的出版物,还为学术道德失范者开了方便之门。 34 35还有 些期刊出版单位,明确向作者索要版面费,甚至是只认钱,不管论文质量,制造 了大量学术垃圾,污染了学术环境。笔者作过专门统计,关于教育类的报刊杂志, 在中国有上千种,每年发表的教育类论文有上力篇,可是其中高质量的论文凤毛 麟角,中国的教育研究仍然落后于其它国家。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固然是多方
29、 面 的,这是和新闻出版单位的不负责任不无关系。 (2) 监督意识和氛围的问题。受中国传统明哲保身思想的影响,再加上中 国最厉害的人际关系网,学术界的监督氛围一直没有也无法培养起来。目前,除 了北师大杨玉圣教授创设的 “ 学术批评网 ” 、方舟子及其新浪网、人民网对学术 腐败的监督批评和讨论较多外,国内目前对学术腐败的披露和舆论监督严重不 足。况且,在教育研究领域,真正的学术批评的良好风气还没有形成。 (3) 研究意识的问题。对教育研究中的学术道德问题重视和研究不够,致 使教育研究者感到无所适从,无轨可依,也是造成教育研究中学术道德 失范现象 的一个客观原因。目前,我国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的确不够
30、重视,相关文献稀少。 笔者通过查阅我国目前流行的教育研究方法及教育研究方法论方面的几部专著 发现,关于教育研究中的学术道德问题基本上没有被提到,更没有专门的章节论 述这一问题。在我国学者翻译的外国学者的关于教育研究方法的书籍中关于这一 问题曾被提及,说明关于这一方面问题的研究得到了部分专家学者的关注。但是, 这些书籍中所谈到的教育研究的道德主要限于 -般社会科学研究的道德,有的是 34勾威廉 .威尔斯曼著,袁振国译: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教育 H学出版社 1997年版,第 517奴。 35包伟民:学术失范和出版社难逃其责, http:/ 25 照搬心理学研究领域的研究道德规范,很少突出了教育研究自
31、身的特殊性。同时, 道德问题是关于人的问题,和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有很密切的关系。国外的 教育研究伦理道德虽说很系统,但是不一定适合我国的国情,所以,有学者指出 伦理问题应置于文化背景中加以研究。 36鉴于教育研究中道德问题的重要性,研 究反映教育研究自身特点、具有中国本土化色彩的教育研究学术道德问题就显得 十分迫切和必要。 另外,笔者搜检了自 1980年第 1期至 2006年第 3期二十几年的人大复印资 料 G1.教育学以及国内相关报刊近二十种 37,发现直接涉及教育研究学术道德 论题的相关文章仅数十余篇。这也能说明目前我国教育研究领域对这一问题没有 给予足够的重视。 总之,导致当前我国教
32、育研究中的学术道德失范现象,既有研究者方面的主 观原因,也有一些客观方面的原因。但是,笔者认为,教育研究者方面是主要原 因。因为教育研究是由教育研究者实施的研究,教育研究主体具有主体能动性, 这就决定着教育研究主体的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观念,从而决定着其在教育研究 中的学术道德行为状况。 “ 教育研究是教育研究主体的活动,教育研究主体的主 体性贯穿于教育研究过程的始终。教育研究的过程和成果是教育研究主体性的物 质外化和表现形式,体现着教育研究主体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教育观 ” , “ 教育研 究整个过程 ,从选题、制定研究计划、选择研究的方式方法,到运用主客观研究 条件展开具体的教育研究、形成教育
33、研究成果,始终贯穿着教育研究的主体能动 性。教育研究主体的主体能动性表现在教育研究的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和创 造性等方面,同时还表现在研究主体对教育研究社会历史制约性的认识和超越 上。 ” 38 个教育研究者,可以秉承为教育负责,为教育研究负责的学术精神, “ 咬 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 ” ,抵御任何外来的利欲诱惑。反之,受一些利 益的诱惑,就会丧失主体性,导致教育研究中的学术道德失范。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找出了问 题的成因,结合这些成因分析,遵循一因多 果和一果多因的思维方式,重建我国教育研究中的学术道德,对预防和抵制教育 36参见威廉 .维尔斯曼(美)著,袁振国主译 _教育研究
34、方法导论 ),教育科学丨丨 _,版社 2003年版,第 518页。 37这一 I种报刊分別是: 教育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研究 实验、教育评论、中国教育学 刊、江两教育科研、人大复印资料 B8.伦理学、 B2.科学技术哲学、 C1.社会科学总论、自然辩 ii卜 :法通讯、道德 y文明、科学学研究、中国社会科 学、江苏社会科学、学术界、学海、科 技泞报、学术 /刊、光明日报、文汇报等。 38参见孙振东的博丨论义: :文科科研成果弹性评价机制的探讨,载科学中国人 2004年第 8期。 50同上。 n郑永流 学术自由及其敌人:审批学术、等级学术,载学术界 2004年第 1期。 _ 2刘小洪:统一
35、学术评价标准何等重要, http:/wwwstdai】 ycom/gb/education/2003/09/03/conteml39678htm。 _;3李存娜 : 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的问题与反思,载学术界 2004年笫 3明。 32 合理的评价标准,体现客观、公开、公平和竞争的原则,逐步从理论和实践上完 善评价体系。该学者认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应当区分理论成果评价和应 用成果评价的不同,对于理论成果的评价要建立一套指标体系,对于应用成果评 价要建立另一套指标体系。 54 以上学者的观点对于构建合理的教育研究评价机制,防止教育研究中的学术 失范很有启发意义。 1. 构建合理的教育研究评价机
36、制首先需要正确认识其内涵 笔者认为,构建合理的教育研究评价机制,首先要弄清楚教育研究评价机制 的内涵。评价机制是实现评价功能的内在工作方式,主要包括评价制度、评价机 构、评价对象和评价方法等。具体说来,评价机制包括以下内容 ( 1)参与评价 活动的各方是谁,即谁委托评价、谁实施评价、谁是用户 (who)? (2)为什么要 进行评价 (why)? (3)在什么地点、什么范围内评价 (where)? (4)何时开始和结 束评价、评价的时间限制有多长 (when)? (5)如何进行评价,即评价的方法是什 么 (how)? 55。 这一理解基本上概括出了评价机制的主要内容。实际上,很好地理 解评价机制
37、的内涵,关键是要把握住评价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评价的功能与价 值、评价的时空限制、评价的方式与方法等问题。 鉴于此,笔者认为,教育研究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研究范式,由教育管理 者组织,由教育研究者或相关专家实施的,对被评对象(教育研究的过程和教育 研究的成果)的评价。教育研究评价要依据一定的价值标准和学术规范,通过一 定的评价程序,遵从 “ 时空 ” 双重制约原则,采用科学的评价方式与方法进行 。 教育研究评价,作为动词,是一种活动,是一个过程;作为名词,则是一种价值 判断、价值认定的结论。 鉴于对教育研究评价机制内涵的理解,笔者认为,构建教育研究评价机制, 必须考虑教育研究自身特点。 2.
38、构建合理的教育研究评价机制要体现教育研究自身特点 (1)鉴于教育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教育研究评价要体现教育研究 的道德属性。教育研究的对象是人,教育研究离不开研究对象的参与和配合。教 育研究者在实施教育研究的过程中,要遵循一定的道德标准,以达到对教育研究 54沙似鹏等: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h载 1:海卨教研究 1994年第 1期。 5;_游光荣: 边、 /:健全我国科技评价机制势在必行,载社会科学管理 评论 2002年第 1期。 33 对象人格尊严的尊重和对教育研究集体协作道德的评价。这就要求,在教育研究 的评价中,要体现对教育研究道德属性的评价。以往的教育研究评价,
39、在评价指 标体系的构建上,只注重研究选题有无价值、研究的方式方法是否得当、研究的 信度与效度等方面,对于教育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的学术道德问题却鲜有体现。 在教育研究评价中,只有体现对教育研究者的学术道德的衡量,才有利于教育研 究道德规范建设。 (2) 鉴于教育研究的价值特性,教育研究评价要体现长期性和预见性。科 学研究一定要有价值。科学研究的价值不但要体现研究对理论建设的学术价值, 还体现为研究对于实践问题解决的社会价值。科学研究的社会价值一般是要以其 学术价值为基础,学术价值大,社会价值也大。但是,有时有学术价值的研究, 暂时其社会价值不显著,这是因为科学研究成果产生社会效益还有一些中间阶
40、段,需要转变为技术或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 56由于教育和教育研究的长效性特 点,有些教育研究的价值在短时期内可能体现的不够充分。这就要求对教育研究 的价值评价时要体现长期性和预见性,也就是要注意评价的时间限制问题。现在 有的教育研究价值的评价时间短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评价的客观性,这是需 要改革的。 (3) 鉴于教育研究的主体性,教育研究评价要体现教育研究的公正性和客 观性。教育是一种基于人生观、价值观的文化现象,是一定教育观的外化。作为 教育研究对象的教育,不是一种 “ 主客二分 ” 意义上的 “ 客体 ” ,而是一种 “ 客 体主体化 ” 的人文现象。教育研究是教育研究主体的活动,教育研
41、究主体的主体 性贯穿 于教育研究过程的始终。教育研究的过程和成果是教育研究主体性的物质 外化和表现形式,体现着教育研究主体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教育观。 57也就是说, 不同的人对同一教育问题的研究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研究结论。名家、权威的观点 和结论值得重视 ,一 般科研人员或教育实践者的思想观点也不应忽视。这就要求 教育研究评价要重视实践,坚持实践检验的原则,对待 “ 大家 ” 和 “ 小人物 ” 要 一视同仁,保持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4) 鉴于教育研究的泛科学性,教育研究评价的方式方法要注重多样性。 教育研究属于泛科学研究,这就决定了教育研究的人文性和科 学性(狭义)。所 56孙振东、杨丽
42、娟著: 教 育研宄方法原 理 ,山东教育 (11版社 2000年版t 第 22贞。 57参见孙振东的博士论文:教育研究主体件问题研究,两南师范火学 2003年发布。 34 以,对待教育研究的评价,不但要用定性的方法,还要用定量的方法,做到定性 方法与定量方法的整合与统一。以往的教育研究评价侧重于定性评价,评价者的 主观性遮蔽了教育研究的科学性 ( 狭义的 。现在有学者提出对科学研究进行评 价要坚持科学计量学的方法与同行评议的结合,这对保证教育研究评价的客观性 很有借鉴意义。 总之,教育研究评价机制的构建是一个复杂的、很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只 有把握住教育研究自身的特性,借鉴其他学科的评价经验和
43、评价方法,才能构建 一个合理的教育研究评价机制。 有资料显示, 76%的院士认为有必要制定专门的法律来处理和防范研究者的 学术失范行为。 58美国、德国、瑞典、円本等国家通过法律的途径来约束学术腐 败的经验,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建立健全教育研究学术道德规范的法制体系的重 要性。“ 有些规则,主要靠对不服从的惩罚威胁来维护;另一些则是依赖于有指 望对规则的尊重、负疚感或者自省来维护,法律与道德规划之区别的萌芽状态也 许会显现出来。 ” 59鉴于此,构建教育研究中学术道德的法制保障体系就显得很 重要。 (四)建立健全的教育研究学术道德法制保障体系 在我国,虽然己经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
44、中华人民共 和国著作权法、宪法、教育法、 教师法以及 1994年国务院制定发布的 教学成果奖励条例和原国家教委 1998年制定发布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奖 励规定、教学研究室工作规程 (初稿 )以及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 2004年颁 布的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 )等法律法规在一定程度上 能规范和约束教育研究者的道德行为,但其效力仍是十分有限的,有待进一步的 完善。 笔者认为建立健全的教育研究道德的法制保障体系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相关法规应该覆盖所有责任主体 “ 法律的对象永远是普遍性的 ” 。 6(1造成教育研究者学术道德失范的原 因是 w宣兆凯 : 管窥当前我国道德制度化
45、研究,载北京师范人 $学报 1999年第 3期。 5( 戈 )霍姆斯:法律之路,载武汉大学学报 1995年 2明。 6t卢梭著 : 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 2003年版,笫 46 W: 35 多方面的,其中有教育研究者的原因,也有外在客观因素的制约。如前文提到的, 有学者质疑著作权法中对 “ 一稿多投 ” 的定义用语含糊,况且没有对新闻出 版单位在收到投稿后不在约定的时间内通知投稿者的约束和制裁的条款。正是没 有这样的条款的约束,才使某些新闻出版单位对于投稿者不尊重,不及时通报是 否录用的结果,使投稿者心中无底,为了赶快发文章,应付形形色色的升职晋级 的需要,才决定 “ 一稿多投 ” 。所以 ,教育研究学术道德的法制保障体系建设, 一定要考虑到所有可能导致教育研究者学术道德失范的责任主体,对其进行约 束、监督、处罚,否则,就起不到保障的作用, “ 正义的法则就只不过造成坏人 的幸福和正直人的不幸罢了 ” 。 61 2. 要凸现教育研究的学科特性 教育研究中的学术道德从外延上说属于一般科学研究道德的范畴,但是,教 育研究中的学术道德又有自身 独特的内涵。这是由教育研究的性质所决定的。所 以,建立教育研究的学术道德法制保障体系,必须凸现教育研究的学科特性,毕 竟教育研究不同于其他的一般科学研究。构建一般科学研究道德的法制保障体 系,可以从一般技术层次和一般观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