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坛需要噤声令吗——基于自我报告、行为学与脑机制研究的思考-刘洋.pdf





《网坛需要噤声令吗——基于自我报告、行为学与脑机制研究的思考-刘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坛需要噤声令吗——基于自我报告、行为学与脑机制研究的思考-刘洋.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50卷第7期2016年7月武汉体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Wuha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V0150 NO7Jul2016网坛需要“噤声令吗?基于自我报告、行为学与脑机制研究的思考刘 洋12,漆昌柱2(1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河南郑州,450044;2武汉体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79)摘 要:为了探讨网球运动员击球喊叫声对击球的影响,从自我报告、行为学和脑机制等层面对网球运动员击球喊叫声可能产生的利弊进行探讨,结果发现:一方面击球喊叫声不仅可以帮助击球运动员调整呼吸、加速挥拍、增强击球力量、球速和最大摄氧量,而且有利于控制击球节奏,提升自信心和
2、控制感以及专注力,缓解压力、震慑对手;另一方面击球喊叫声可能分散对手的注意力,干扰对手的击球准确性,导致对手反应时延长、正确率下降;此外,以往研究中还存在许多值得商榷的问题,致使结果的外推性和生态效度较低,无法指导实践。因此,在没有充分证据证明击球喊叫声“弊”大于“利”时,应尊重网球运动的发展规律,取消“噤声令”对众多优秀运动员的束缚,促进现代网球运动更快更好的发展;广大科研工作者未来应加强对网球击球喊叫声的研究,从自我报告、行为学和脑机制等层面对击球喊叫声可能产生的利弊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关键词:网球运动;喊叫声;噤声令;自我报告;行为学;脑机制中图分类号:G804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3、编号:1000520X(2016)07005507Is a Gag Order Necessary on Tennis CourtSelf-Report,Behavioral Science and Brain MechanismLIU Yan91。QI Changzhu2(1PECollege of Zhengzhou gniv,Zhengzhou 450044,China;2Wuhan Sports Univ,Wuhan 430079,China)Abstract: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the playersgrunting while hitting the
4、 ball on the tennis court,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aspects were analyze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self-report,behavioral science and brain mechanismThe findings indicatedthat grunting could help the players in adjustment of breathing,speed of swinging the racket,increase of hitting forces,ball speed
5、 and maximum oxygen supply,control of hitting pace,growth of confidence,domination,concentrationreduction of pressure and intimidation of the opponentMeanwhile,grunting while hitting the ball could distract the attentionof the opponent and affect the opponentS accuracy of hitting the ball and lead t
6、O delay in responseIt was found that therewere problems in the previous studies which were open to discussionTherefore。it was important to obey the law Of tennis development before enough evidences could be provided tO prove whether the gad order had its disadvantage over benefits or notKey words:te
7、nnis;grunting;gag order;self-report;behavioral science;brain mechanism网球运动是一项优美而激烈并极富观赏性的运动收稿日期:20160112;修回日期:20160119基金项目:湖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网球运动员制胜心智能力评价与训练系统研究”(2013BCB004)。第一作者简介:刘洋(1980一),男,河南邓州人,博士生,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运动心理学。通讯作者简介:漆昌柱(1966一),男,湖北长阳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体育运动心理学。项目。在当今职业网球的影响下,网球运动不再是所谓的“贵族运动”,而逐渐
8、成为了世界各国人民身体锻炼的新宠,被誉为世界第二大球类运动。在当今的职业网坛,比赛强度越来越大,对抗越来越激烈,左右比赛结果的因素也越来越复杂,运动员除了要有超强的身体素质、专项能力和过入的心理素质外,许多其他因素也成为了顶尖选手成败的直接诱因。其中,一种现象越来越受到网球爱好者的关注,甚至引起媒体、运动员、WTA等相关组织的高度重视。这种现象就是越万方数据56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第50卷来越多的网球运动员会不由自主的在比赛击球时发出或大或小喊叫声。研究表明,当两个可视物体发生碰撞时,该碰撞声是感知那个被反弹物体的关键因素1,同时个体的注意力常常会被突然发出的声音所干扰比。4J。因此,许多著名
9、网球运动员抱怨对手在击球时不由自主的喊叫声,会掩盖其球拍与球撞击时发出的声音,从而导致无法正常听到击球声而影响对来球速度、力量、落点的知觉预测。与此同时,运动员还认为对手的击球喊叫声会分散自己的注意力,破坏击球节奏,干扰心理状态等。为此,WTA等相关网球组织迫于压力,对网球运动员的击球喊叫声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出台了“噤声”的规定,并在网球规则第26条中明确规定“过大的喊叫声可以判失分”-J。研究表明,当视觉刺激和听觉刺激来源于同一物体时,常常可以帮助个体更加关注于视觉刺激7I。而就事实而言,在某些情况下,一定程度的时问和空间差异的多通道信号是可以被个体所谅解和容忍的j。因此,网球运动员的击球喊
10、叫声从某种意义而言是可以帮助对手更加关注于他们的击球动作和来球。而这样的研究成果不但没有支持那些在比赛中抱怨对手击球喊叫声的网球运动员,而且也对wTA等网球组织出台的“噤声令”提出了挑战。网球运动员比赛时的喊叫声真的对自己的击球和心理状态有利吗?会对对手击球的选择性注意、动作识别以及知觉预测产生实质性影响吗?如果有,具体表现是什么?影响机制是什么?不同分贝的喊叫声对运动员的影响效果一致吗?基于此,本研究对国内外有关网球运动员喊叫声利弊的自我报告、行为学研究以及相关脑机制研究进行整理与分析,找出以往研究的价值和不足,为网球运动员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训练方法提供参考,也为相关组织部门制定合理的比赛规
11、则提供实证数据,同时为国际网球运动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科学依据。1 网球击球喊叫声研究进展11 自我报告层面的研究与报道111 来自对手的报告网球比赛中和比赛后,许多的球员曾抱怨对手的击球喊叫声过大,干扰了自己的击球节奏和注意力,并要求相关组织对网球比赛采取“噤声令”。上世纪90年代,著名女子网球运动员莫妮卡塞莱斯引领了网球运动员的尖叫时代,并屡遭对手的抱怨;1988年,著名的男子网球名宿安德烈阿加西也曾由于过大的吼叫声干扰了对手的注意力和比赛节奏而被伊万伦德尔投诉。从此,网球场上的喊叫现象愈演愈烈,对于喊叫声的争论也日益尖锐。2003年温网比赛中,美国选手哈克莱罗德就曾跑到莎拉波娃的场地内告诉莎
12、拉波娃的击球喊叫声“太吵了”,让人不堪忍受;除了莎娃,白俄罗斯选手阿扎伦卡也是由于喊叫声被批评的主要对象之一。2012年,18届大满贯冠军埃弗特在接受泰晤士报采访时就直言非常不喜欢球员在比赛中发出的各种喊叫声,她认为运动员比赛中的喊叫声对比赛是一种干扰凹J。而我国网球名将郑洁也曾说过“她们在比赛时总是大喊,让我误认为她会很用力击球,会让球速更快一点,但是她击球的时候又根本没有用那么大的力量,让我总是提前挥拍,这也是我为什么经常把球打飞的原因L10J。”此外,费德勒、穆雷等著名网球运动员都在比赛中对击球喊叫声进行过抱怨和申诉。112来自喊叫者的报告对于对手的投诉与指责、外界的批评和质疑,莎拉波娃
13、并不为之所动,她表示从小训练时就有喊叫的习惯,她也想去控制,但是真的没有办法控制uu;而阿扎伦卡对此颇为无奈,并表示每个选手都有自己的习惯,她也已经习惯了击球时的喊叫,击球喊叫声是自己打球的自然反应,同时她还认为自己的身体并不强壮,击球时的叫喊能帮助她加速,让击球更有力量;两位运动员都认为,目前比赛规则并没有对击球喊叫声进行限制的规定,“没有能够让我不喊的足够理由”,因此也不会停止击球的喊叫声;对于击球喊叫声态度更加强硬的是德布里托,她在温网比赛时曾表示:宁愿因为喊叫而受罚,也不愿因为停止喊叫而输掉比赛u引;而小威廉姆斯则把比赛中的击球喊叫声看作是调整呼吸的一种方式Ll 3I,其父亲也认为没有
14、任何人会在比赛时故意大喊大叫,喊叫声只是击球时的一种本能反应u 4I。美国球员斯帕蒂亚透露,击球喊叫声是运动员比赛过程中努力程度的体现,运动员即使输了,喊叫声看上去也会显得他们一直在努力u 5|。另一方面,一些运动员对比赛中击球喊叫声并不敏感。2014年温网,德国姑娘科贝尔赛后表示,在与莎娃的争夺中,自己只是全神贯注于比赛,认真打好每一分,并不专注莎拉波娃的叫喊声,因此并没有受到莎拉波娃击球喊叫声的影响u 6|。我国著名选手李娜也认为,运动员击球的喊叫声与有些人在睡觉时的打鼾一样,并非不能容忍之事,只能让自己去适应。1川。113 生理和心理学家对自我报告的解释研究表明,人类适宜的生活环境噪音不
15、应超过45分贝;噪音在7090分贝属于很吵,交谈和思维几乎不能进行,且神经细胞容易受到破坏;而如果连续在90分贝以上的噪音环境里生活,容易造成失聪;人类万方数据第7期 刘洋,漆昌柱:网坛需要“噤声令吗?基于自我报告、行为学与脑机制研究的思考 57能忍受的噪音极限为115分贝u 8I。而当今网坛,击球喊叫声分贝之高,令人汗颜。相关报道称,拉菲尔纳达尔是当今男子网坛击球喊叫声最大的运动员,而男子球员发出的击球叫喊声远不及女子球员。研究者运用专业的仪器对当今网坛众多女球员的喊叫声进行测评,发现击球喊叫声最大的是德布里托,喊叫声高达109分贝,“尖叫女皇”莎拉波娃,喊叫声为105分贝1引。由此可见,网
16、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击球喊叫声在理论上的确存在影响比赛的可能,这也是比赛中运动员抱怨频出的主要原因。运动心理学工作者的解释认为击球喊叫声属于心理暗示,一方面有助于运动员掌握击球的节奏,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控比赛速度,并会给对手带来错觉,认为自己击球力量更大,为运动员带来极大的自信心和控制感,同时喊叫声还可以控制呼吸和运动的频率、缓解压力、调节气氛等;另一方面,在心理学上,喊叫声可以分散对手的注意力,震慑对手,并干扰对手感知和击球的准确度m21。总之,对于网球击球喊叫声的自我报告大概分为两个阵营,一面认为击球喊叫声干扰比赛,有作弊之嫌,坚决抵制击球喊叫声,并强烈要求网球比赛实施“噤声令”;一面认为击球
17、喊叫声是自然反应,喊叫人数众多,应专注比赛而非放大击球喊叫声的负面影响,反对“噤声令”的出台。与此同时,相关组织(WTA、ATP、ITF)也在研发设备,收集数据,并采取积极措施和新规则,应对比赛中的击球喊叫声。12行为学层面的研究比赛中的喊叫声在行为学方面的研究早在上世纪末就曾引起了科研工作者的关注。动物学家认为,喊叫声是动物本能,可以传递一种威胁,是人性的直白体现;心理学家证明击球喊叫声足以削弱对手的听力,从而影响其反应时;运动心理学家吉姆洛尔被称为“网球尖叫之父”,一直认为击球喊叫声能够放松肌肉,甚至能够预防伤病;也有学者认为,击球喊叫声是一种“心理抑制解除”,能够平静人体脊髓中限制肌肉收
18、缩的某种神经抑制细胞,从而会让个体更加有力。Tschampl(2009)在其研究中也证实了“kiap”对武术专家和新手运动员握力的积极影响。研究者以50名武术运动员(专家25名和新手25名)为实验对象,考察他们在“kiap”条件、基线测试和“no kiap”条件下运动员的握力水平,结果发现:在“kiap”条件下,运动员的握力水平比基线测试和“no kiap”条件平均增加8(Po001),同时发现“kiap”条件对新手组握力的提高显著优于专家组L2 2【。击球喊叫声对网球运动员影响的行为学研究成果主要来自国外的几项研究报告。研究者认为,理论上运动员在击球时的喊叫声意味着击球的难度是比较大的。然而
19、,没有研究证实这种情况的存在,也没有研究确定喊叫声增加了击球运动员的耗氧量。为了研究网球运动员击球喊叫声是否可以增加球速,同时也为了考察喊叫声是否可以增加球员的摄氧量,研究者选取10名健康的大学网球运动员(年龄1935)为被试,要求每个被试进行5组正反手抽球测试,每组测试2分钟,组与组之间休息1分钟。击球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击球伴随喊叫声,一种是击球无喊叫声。实验中对被试的击球速度、摄氧量、通气量、VEV02以及运动时的自身感觉进行测评,结果发现:击球伴随喊叫声比击球无喊叫声在击球速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5180377,499-+-0543,pO034,effect size:0409),击球伴
20、随喊叫声运动员击球速度更快;第25组击球比第1组击球的VEV02更大,且差异显著(P一0001);击球有喊叫声比击球无喊叫声在自我报告运动时的自身感觉(心跳、呼吸、排汗、肌肉疲劳等)方面表现更好,且差异显著(P一0049)。因此,研究者提出网球运动员击球喊叫声显著提高击球速度38,并同时提高了运动员的摄氧量和VEV02,运动中的喊叫声有助于运动员运动表现的提高旧3。24j。OConnell(2014)等人的研究探讨了大学生网球运动员击球喊叫声在动态和静态状态下对击球速度和力量的影响,以32名(男16,女16)大学网球运动员为被试,被试随机完成发球和正手抽动态和静态球6次,其中3次伴随喊叫声,3
21、次无喊叫声,对运动员的击球速度、发力胸大肌和对侧腹外肌的肌电数据进行测评和记录。结果显示,运动员在动态击球速度和等长肌肉力量两方面,伴随喊叫声的击球显著优于无喊叫声的击球(F一46572,P0001,power一100);运动员发力胸大肌和对侧腹外肌的肌电峰值也是伴随喊叫声的击球显著优于无喊叫声的击球(F一3867,P一005,power一0950);而运动员的喊叫史、性别、对喊叫声利弊的认知、运动技能水平和测试顺序等对研究结果均没有产生任何显著影响。因此,研究者认为网球运动员击球喊叫声可以显著提高运动员的击球速度、力量和肌肉最大活动性心5|。OConnell(2015)等人近期的一项研究进一
22、步探讨了大学生网球运动员正手击球时呼气、吸气、喊叫、瓦尔萨尔瓦氏屏气等4种方式对力量输出、通气量、肌纤维募集的影响,结果发现:网球运动员整体肌肉活动在4种呼吸条件下存在显著性差异(po031),呼气和喊叫状态前三角肌肌肉活动显著大于瓦尔萨尔瓦氏屏气状态,击球喊叫状态腹内斜肌的肌肉活动显著大于呼气和瓦尔萨尔瓦氏万方数据58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第50卷屏气状态,呼气和瓦尔萨尔瓦氏屏气状态时胸竖脊肌的肌肉活动显著大于吸气状态;4种呼吸条件下肌肉力量输出不存在显著差异(p一074),但喊叫状态下的肌肉力量显著大于吸气和瓦尔萨尔瓦氏屏气状态(乡o05);呼气状态的通气量非常显著高于吸气、喊叫和瓦尔萨尔瓦
23、氏屏气状态(夕o001)。因此,研究者提出网球运动员击球时的喊叫声或不做声的呼气状态更有利于增强击球力量,而击球时伴随呼气状态是网球运动员更佳的选择卫6I。在心理学者斯考特新内特(Scott Sinnett)和阿兰金斯顿(Alan Kingstone)的1项行为学实验研究中,研究者让33名大学生被试观看网球比赛中击球的录像,其中一半的击球伴随着60分贝的白色纯噪音,强度大致相当于莎拉波娃或纳达尔比赛时发出的喊叫声,研究者要求被试对每个击球的方向和可能的落点进行判断,越快越准确越好,结果显示:击球伴随噪音时,被试的反应时和预判速度更慢,而且判断失误的次数也更多。同时研究者还指出,运动员发出的噪声
24、会使对手对时速80千米的网球的落点产生错误判断,误差到达60厘米,从而很难进行有效的反击比“。总之,对于击球喊叫声对运动员影响的行为学研究成果并不丰富,虽然研究结果发现喊叫声对击球运动员的击球力量、球速、最大摄氧量等有积极的影响,而对接球运动员的反应时、预判正确率产生消极影响,但研究由于研究成果较少且缺乏验证性研究作为支持,加之实验对象的局限,致使研究结果的外推性不足,仍需进行更深入的研究。13 脑机制层面的研究随着认知神经科学的飞速发展,事件相关电位(ERP)、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术(PET)等先进技术使人类有可能更直接地观察到运动员在运动情景中运动决策时大脑相应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网坛 需要 噤声 基于 自我 报告 行为学 机制 研究 思考 刘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