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民政系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会发言合集.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民政系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会发言合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民政系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会发言合集.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民政系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会发言合集进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阶段,xx各级民政部门在民政部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聚焦健全低收入人口常态化救助帮扶机制,坚决扛起“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政治责任,织密织牢兜底保障安全网。健全运行机制,夯实常态化救助帮扶工作基础。一是高位推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工作,将相关工作纳入省委常委会、省委深改委和省政府工作要点,并纳入省政府考核部门和市级人民政府事项。二是部门协同。发挥社会救助联席会议作用,推动部门沟通协调、责任共担。民政厅、教育厅等13个部门出台低收入人口认定及救助暂行办法,
2、明确低保边缘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认定条件及救助帮扶办法。省级社会救助平台精准对接省数据资源局、省乡村振兴局数据平台;各相关部门将医疗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就业援助、受灾人员救助、困难职工帮扶、司法救助等延伸至符合条件的低收入人口。三是压实基层。全省95个县将社会救助审核确认权限委托下放至乡镇(街道),实行乡镇(街道)主要领导负责制,成立多部门参与的社会救助联审联批领导小组,统筹落实入户调查、核对审核、公开公示等工作。提升救助水平,强化常态化救助帮扶能力支撑。一是加强监测。建成省级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平台和数据库,线上线下监测预警与主动发现能力显著提升,现监测困难群众271万人(包括乡村振兴部
3、门监测的易返贫致贫人口21万)。二是加强能力建设。全省建成村(社区)社会救助服务站(点)760 个,配备1.8万名社会救助协理员并明确其薪资待遇,依托线下网络,主动开展救助核查、上门摸排、主动救助等服务。三是实施综合救助。推动政府救助与慈善救助有效衔接,依托慈善组织设立社会救助专项基金,村(社区)成立“救急难”互助社,为遇重病、重残、重大变故等困难家庭和个人提供救助帮扶。四是拓展“物质+服务”。打造“情满江淮 共享小康”社会救助服务品牌,探索将低保、脱贫人口家庭中的失能半失能人员集中供养,推动全省建立特困人员住院护理保险制度,聚焦“一老一小”中的低保对象等开展探视走访、居家照护等服务。集中统筹
4、资源,拓展常态化救助帮扶对象范围。整合民政领域各类政策、资金、项目等资源,拓展常态化救助帮扶范围,全面助力乡村振兴。聚焦“一老一小”,县(区域)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实现全覆盖,年均实施农村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5000户;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村委会设立专人专岗负责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关注“一残一弱”,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动态调整机制,残疾人两项补贴实现跨省通办,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康复辅具社区租赁服务试点。2022年民政系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会发言二xx年以来,xx民政系统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
5、兴有效衔接的重大决策,按照民政部工作部署和省委省政府要求,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工作措施,扎实有效履行民政兜底保障职责。统筹构建综合救助格局。发挥民政牵头作用,协调人社、住建、教育、医保等部门出台低收入人口专项救助政策;建成全省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将230万低收入人口纳入动态监测,建立多部门联动的低收入人口风险预警、研判和处置机制,指导基层及时将困难群众纳入相应救助保障范围,确保过渡期兜底保障政策总体稳定、保障人数基本稳定,筑牢严防规模性返贫防线。建成xx社会救助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省级核对数据源扩展到16个部门58类数据,实现了救助对象精准认定,7个部门的18类救助事项实现“一门受理、协同
6、办理”。大力发展服务类救助。一是从xx年起在全省实施敬老院改造提升三年工程(xx2022年),已建设改造敬老院339处,今年拟再改造提升120处,每个县(市、区)都建有一处以失能特困人员专业照护为主的县级敬老院,有集中供养意愿的特困老年人实现愿进全进,目前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达59.4%。二是加强对分散供养特困老人的照护服务。xx年全省近半数县(区)以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专业机构为9.7万名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提供照料服务,占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总数的35.5%。三是积极打造服务类品牌,加大总结推广力度,全省各地涌现出一批类似荣成“海螺姑娘”、巨野“E照护”、xx市钢城区“幸福驿站”
7、等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服务经验做法,服务质量明显提升。四是推动各地拓展服务类救助覆盖范围,探索建立社会救助家庭长效服务救助机制,使低保家庭、低保边缘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中生活不能自理人员“平日有照应、生病有照护、心灵有慰藉”。加强特殊困难群体关爱帮扶。组织开展“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助学工程”,开展困难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康复辅具社区租赁服务试点。推动建立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有效衔接机制,省慈善总会出资2000多万元,牵头设立“情暖夕阳”助老关爱项目,省、市、县三级慈善总会联动,在黄河流域和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共39个县(市、区),对居家的低保家庭失能老年人通过购买服务提供照料服务
8、,对愿入住机构的资助其入住机构;投入资金500万元设立“关爱孤困儿童”项目,为xx万名孤困儿童购买大病保险。今年以来,全省xx家社会组织、xx家社工机构、xx万名社工和63.1万人次志愿者,踊跃参与疫情防控期间困难群众关爱帮扶,发挥了积极作用。加大城乡统筹发展力度。修订xx省最低生活保障管理办法,实现了对象认定、管理机制的全面城乡统筹;进一步放宽居住地申办低保条件。近半年来,全省办理跨县域非户籍人员低保xx人,其中外省户籍xx人、省内非本市户籍xx人。推进低保、特困救助水平城乡统筹,城乡低保标准之比从2019年的1.331缩小到目前的1.251,提前达到了“十四五”期末农村低保标准占城市低保标
9、准75%的目标。特困人员基本生活费标准城乡差距逐年缩小,照护费标准基本实现统一。2022年民政系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会发言三xx围绕“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把完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帮扶作为巩固拓展兜底保障成果的有力抓手,创建“大数据+”监测帮扶机制,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巩固兜底保障成果,完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xx发挥国家大数据综合实验区优势,通过入户查、数据比、线下核,建成汇集300余万名低收入人口数据的动态监测信息平台。一是汇聚部门数据。推动救助同乡村振兴、医保、公安等14个部门18类数据共享。二是完善预警功能。围绕“防漏”“
10、防错”,突出数据分析、对象查询、异常提示,强化预警功能。三是落实闭环管理。实行“省级统筹、市县督促、乡镇核实、平台监管”的闭环管理,形成“一横两纵”数据核查比对预警机制。强化主动发现,完善低收入人口“防漏”监测机制。一是紧盯风险人群。将脱贫不稳定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突发严重困难人口和重病重残人员、高费用支出患者、重灾人员、失业人员等风险人群数据全部纳入监测,预警核查36.2万余条信息。二是科学比对筛查。将风险人群数据与低保、特困、临时救助人员数据比对去重,对未享受救助人员开展家庭经济状况比对筛查,形成“防漏”预警线索6.6万余条。三是及时线下核实处理。依据预警线索,同步入户核实,共将xx多名
11、预警人员纳入兜底保障。着眼精准救助,完善低收入人口“防错”预警功能。一是重点防范错保问题,将死亡人口、车辆、公积金、企业登记、房产、财政供养人员、婚姻、殡葬等数据汇聚起来,作为“防错”监测预警比对数据源,动态筛查对象家庭的财产、人口变动等情况,比对筛查数据xx余万条。二是实时开展比对筛查,自动生成“防错”预警信息xx多条,经入户核实,及时将xx多名不再符合救助条件的对象退出,有效破解财产和隐性收入核查难问题。聚焦综合施策,完善低收入人口常态化救助帮扶。依据预警人群困难类别和情形,通过“民政兜”“部门帮”“社会扶”等方式综合施策,健全完善分层分类救助和常态化帮扶机制。一是落实“民政兜”。对排查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民政 系统 巩固 拓展 脱贫 攻坚 成果 乡村 振兴 有效 衔接 工作 推进 发言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