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工程钢结构加工施工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结构工程钢结构加工施工方案.doc(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钢结构工程钢结构加工施工方案热轧H型钢加工工艺流程H型钢下料校正钻孔加劲板、连接板焊接摩擦面处理超声波探伤喷砂除锈防腐涂装构件标识产品最终检验构件发运1.1板件下料1.1.1 放样、号料号料前必须了解原材料的材质及规格,检查原材料的质量。不同规格、不同材质的板件应分别号料,并依据先大后小的原则依次号料,以提高原材料利用率。配料时,对焊缝较多,加工量大的构件,应先号料,拼接口应避开安装孔和复杂的部位。制作样板时用金属划针放样,确保样板的精密性和正确性。以11的比例在样板台上弹出大样,可分段弹出。放样结束自检后须经专职检验员检验,以确保各构件加工的几何尺寸、角度和安装接触面等的准确。放样应预留焊接
2、收缩量(包括现场焊接收缩量)及切割、铣端等需要的加工余量:铣端余量:剪切后加工的每边加34mm,气割后加工的则每边加45mm。切割余量:自动气割割缝宽度为3mm,手工气割割缝宽度为4mm。号料后的余料应进行标识,包括余料编号、规格、材质及炉号等,以便于余料的再次使用。1.1.2下料切割下料前对照原材料的品种、规格、牌号是否一致,必要时请专职检验员鉴证,应确认所用材料规格、型号与设计图纸要求相符时才可切割。用于制作连接板、加劲板等板件采用剪板机进行下料切割,如下图示:所有对接焊接的钢板必须按设计要求进行检验。材料切割后,对切割面尺寸公差、切口截面进行检验并清除毛刺,修磨光洁。材料切割后的弯曲变形
3、,必须进行矫正。板件加工质量应符合钢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的规定。经全数检查合格后,做合格标识并编号。1.1.3坡口加工对H型钢的存在坡口的位置应采用半自动火焰切割机进行,其主体坡口形式应符合图纸及焊接工艺要求。坡口加工完毕后,必须对坡口面及附近50mm范围进行打磨,清除割渣及氧化皮等杂物,同时,对全熔透和部分熔透坡口,在其过渡处应打磨出过渡段,使其平滑衔接,过渡按1:2的比例。质量验收标准表7.2.3机械剪切的允许偏差(mm)项 目允 许 偏 差零件宽度、长度3.0边缘缺棱1.0型钢端部垂直度2.0表7.4.2边缘加工允许偏差项目允许偏差零件宽度、长度1.0加工边直线度
4、l/3000,且不应大于2.0相邻两边夹角6加工面垂直度0.025t,且不应大于0.5加工面表面粗糙度1.2 H型钢校正1.2.1 H 型钢的矫正采用H 型钢流水线的H 钢矫正机进行矫正,如下图示,局部的变形利用火焰矫正进行。矫正后的表面,不应有明显的凹面或损伤,划痕深度不得大于0.5mm。1.2.2质量验收标准表7.3.5钢材矫正后的允许偏差(mm)项目允许偏差钢板的局部平面度t141.5t141.0型高弯曲矢高l/1000且不应大于5.0角钢肢的垂直度b /100双肢栓接角钢的角度不得大于90槽钢翼缘对腹板的垂直度b/80工字钢、H型钢翼缘对腹板的垂直度b /100且不大于2.01.3 H
5、型钢钻孔1.3.1高强度螺栓孔应采用数控钻床定位钻孔,以保证螺栓孔位置、尺寸的准确。如下图所示: 1.3.2质量验收标准表7.6.1-2 C级螺栓孔的允许偏差(mm)项目允许偏差直径+1.00.0圆度2.0垂直度0.03t,且不应大于2.0表7.6.2螺栓孔孔距允许偏差(mm)螺栓孔孔距范围500501-12001201-30003000同一组内任意两孔间距离1.01.5-相邻两组的端孔间距离1.52.02.53.0注:1 在节点中连接板与一根杆件相连的所有螺栓孔为一组;2 对接接头在拼接板一侧的螺栓孔为一组;3 在两相邻节点或接头间的螺栓孔为一组,但不包括上述两款所规定的螺栓孔;4 受弯构件
6、翼缘上的连接螺栓孔,每米长度范围内的螺栓孔为一组。1.4 H型钢装配1.4.1施工准备(1)零件组装时应确认零件厚度和外形尺寸已经检验合格,已无切割毛刺和缺口,并应核对零件编号、方向和尺寸无误后才可进行组装。(2)核对待装配的H型钢本体的编号、规格等,确认局部的补修及弯扭变形均已调整完毕。 (3)零件在组装时必须先清除被焊部位及坡口两侧50mm的黄锈、熔渣、油漆和水分等杂物;重要构件的焊缝部位的清理,应使用磨光机打磨至呈现金属光泽。(4)当构件在装配时,因构件结构形式的需要而需增设临时加劲板时,应注意加劲板不可设置在摩擦面的区域,摩擦面区域不允许存在焊点。1.4.2 H型钢梁的装配要求及方法(
7、1)H型钢装配前,应首先确认H型钢的主体已检测合格,局部的补修及弯扭变形均已符合标准要求。对不合格部件严禁用于组装,必须交原工序修整合格后方可组装。(2)将H型钢放置在装配平台上,根据各部件在图纸上的位置尺寸,用石笔在钢柱本体上进行划线,其位置线包括中心线、基准线及位置线等,各部件的位置线应采用双线标识,定位线条清晰、准确,避免因线条模糊而造成尺寸偏差。(3)待装配的部件(如连接板等),应根据其在结构中的位置,先对部件进行组装焊接,使其自身组焊在最佳的焊接位置上完成,实现部件焊接质量的有效控制,如下图示:(4)在装配平台上,按其部件在钢梁上的位置进行划线、装配,如下示意图所示:注:加劲板、连接
8、板用气保焊焊接。(5)在H型钢梁或H型钢柱的装配焊接过程中,由于零件自身的焊缝对构件主体长度及宽度会存在一定的影响,例如:在进行构件的端头下料时,需考虑端头下料完毕后若再焊接零部件,则零部件的焊接会产生焊接收缩量,在焊接收缩量的影响下,构件的总长和断面形状也会产生不同的变化,因此,在零件装配过程中,应预先考虑该收缩量对零件位置的影响,即在零件定位划线时,对其定位尺寸应加上焊缝收缩余量,如下图H型钢零件装配位置示意图:1.4.3 H型钢柱的装配要求及方法(1)装配划线:长度方向以型钢顶面锯切面为装配基准,宽度方向以型钢截面中心线为装配基准,根据此原则,对各零件的装配位置进行划线,在H型钢长度及宽
9、度方向上划出节点板、安装耳板定位线,节点板、安装耳板以上端孔中心线为定位准,如下示意图所示:因此,在进行焊接H型钢的组立及装配焊接时,应预放焊接收缩量,主要根据构件截面高度、板厚及加劲板的数量等因素而定,如下图所示:焊件特征和板厚焊缝收缩余量四条纵缝每米收缩余量(mm)每对加劲板焊缝梁长度收缩余量(mm)焊透梁高收缩余量(mm)断面高1000mm且板厚25mm0.60.31.0断面高1000mm且板厚25mm1.40.71.0断面高1000mm的各种板厚0.20.51.0(2)节点板、耳板装配:按对应定位线以零件上端孔中心线定位安装节点板、耳板,调整、检查合格后定位焊接牢靠。(3)加劲板装配:
10、按对应位置安装对应加劲板,检查合格后定位焊接牢靠。(4)装配接头精度要求:T型接头装配间隙1mm,加劲板与梁翼缘板位置错位2mm。1.4.4 H型钢装配定位焊接(1)装配定位焊接采用气体保护焊,直径为1.2mm。(2)定位焊可采用碱性焊条手工焊或气保焊,定位焊缝尽量避免在棱角、端部、坡口部位进行定位焊接,定位焊接后应清除焊渣和大颗粒飞溅,定位焊缝尺寸和间距的推荐尺寸见下表:板厚(t/mm)定位焊缝长度(mm)定位焊缝间距(mm)焊脚大小(mm)备 注条 款T1220-303006焊高坡口深1/3T1240-603006定位点焊示意图如下图所示:(3)定位焊接采用回焊引弧、收弧填满弧坑的操作方法
11、。(4)清理定位焊缝焊渣后检查定位焊缝质量:不得有裂纹、夹渣、未熔合等焊接缺陷存在。1.5 H型钢焊接在正式施焊前,对柱底板与H型钢柱对接部位焊接进行工艺试验确定。在焊接过程中,当焊缝需进行多道焊接时,应注意加强翻身的次数,避免因一条焊缝直接焊满而造成较大的弯曲变形。焊接完毕后,认真清理焊缝区的熔渣和飞溅物,冷却后,割去引出板及引弧板,并打磨。质量验收标准表A.0.1 二级、三级焊缝外观质量标准项 目允 许 偏 差缺陷类型二级三级未焊满(指不足设计要求)0.2+0.02t,且1.00.2+0.04t,且2.0每100.0焊缝内缺陷总长25.0根部收缩0.2+0.02t,且1.00.2+0.04
12、t,且2.0长度不限咬边0.05t,且0.5;连续长度100.0,且焊缝两侧咬边总长10%焊缝全长0.1t且1.0,长度不限弧坑裂纹-允许存在个别长度5.0的弧坑裂纹电弧擦伤-允许存在个别电弧擦伤接头不良缺口深度0.05t,且0.5缺口深度0.1t,且1.0每1000.0焊缝不应超过1处表面夹渣-深0.2t 长0.5t,且2.0表面气孔-每50.0焊缝长度内允许直径0.4t,且3.0的气孔2个,孔距6倍孔径注:表内t为连接处较薄的板厚。表A.0.2 对接焊缝及完全熔透组合焊缝尺寸允许偏差(mm)序号项目允 许 偏 差1对接焊缝余高C一、二级三级B20:0-3.0B20:0-4.0B0.15t,
13、且2.0d 6:0-3.02角焊缝余高C6:0-1.56:0-3.0注:1、 8mm的角焊缝其局部焊脚尺寸允许低于设计要求值1.0mm,但总长度不得超过焊缝长度10%; 2、焊接H形梁腹板与翼缘板的焊缝两端在其两倍翼缘板宽度范围内,焊缝的焊脚尺寸不得低于设计值。1.6钢构件涂装1.6.1钢构件喷砂除锈1.6.1.1喷砂除锈操作工艺(1) 喷砂前,依据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规定,对金属结构基体表面锈蚀等级进行评定。仔细检查,清除焊渣、飞溅等附着物,并清洗表面油脂及可溶污物,对无用的焊接体或联接物也应作妥善处理。(2)钢构件的除锈采用喷砂除锈工艺方法,喷砂材料采用干燥的石英砂,粒径为1.
14、54mm,喷嘴直径10mm,空压机气压为6.01056.5105Pa,气压变幅为0.51051.0105Pa。砂桶气压为4.51055.5105Pa。处理后的钢材表面呈灰白色为最佳;加工后的钢材表面呈现灰白色。(3) 喷砂时喷嘴不要长时间停留在某处,喷砂作业应避免零星作业,但也不能一次喷射面积过大,要考虑涂装或热喷涂工序与表面预处理工序间的时间间隔要求。对喷枪无法喷射的部位要采取手工或动力工具除锈。 (4)喷嘴到基体钢材表面距离以100300mm为宜,喷砂前对非喷砂部位应遮蔽保护。喷射方向与基体钢材表面法线夹角以1530为宜。喷砂前应检查压力容器的生产厂家是否持有有关部门颁发的生产许可证、喷砂
15、工佩戴的防护工具、安全带(绳)和供氧装置是否安全可靠,以及喷嘴磨损情况,当孔口直径增大25%时宜更换喷嘴。(5)喷砂施工时除应注意防尘和环境保护,还必须每日检测施工现场环境温度、湿度和金属表面的温度,计算当日露点,做好施工记录。当空气相对湿度大于85%、金属表面温度低于露点以上3时不得施工。(6)喷砂用的压缩空气必须经冷却装置及油水分离器处理,以保证干燥、无油;油水分离器必须定期清理。(7)喷砂除锈后、进行下一道工序前,如遇钢材表面潮湿的情况时,要待环境达到施工条件后,用干燥的压缩空气吹干表面水分后施工,如须重新喷砂,不可降低磨料要求,以免降低粗糙度。1.6.1.2除锈后构件的检查和修补(1)
16、喷砂完成后首先应对喷砂除锈部位进行全面检查,其次要对基体钢材表面进行清洁度和粗糙度检查。重点应检查不易喷射的部位,手工或动力工具除锈部位可适当降低要求。对基体钢材表面进行清洁度和粗糙度检查时,一是严禁用手触摸;二是应在良好的散射日光下或照度相当的人工照明条件下进行,以免漏检。(2)喷砂除锈后,金属结构表面清洁度应达到Sa21/2,应对照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中提供的照片进行比较,比较时至少每2m2有一个比较点。(3)除锈后暴漏的切割和焊缝缺陷、漏焊焊缝或零件,以及构件的二次变形,必须重新进行修正和除锈,经检验合格后才允许进行油漆。(4)除锈后的构件,应在12小时内涂上第一道环氧富锌底
17、漆,以免表面返锈。1.6.2基面清理(1)建筑钢结构工程的油漆涂装应在钢结构构件制作验收合格后进行,油漆涂刷前,应将需涂装部位的铁锈、焊缝药皮、油污、尘土等杂物清理干净。(2)基面清理除锈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涂层质量的好坏。因此,涂装工艺的基面除锈质量应利用现行国家标准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规定的图片对照观察检查。1.6.3防腐涂装除锈后钢梁表面刷环氧富锌底漆50m,环氧云铁40m。(1)调和防锈漆,控制油漆的粘度、稠度、稀度,兑制时应充分的搅拌,使油漆色泽、粘度均匀一致。(2)涂装工艺采用喷涂施工时,应调整好喷嘴口径、喷涂压力,喷枪胶管能自由拉伸到作业区域,空气压缩机气压应在0.
18、40.7N/mm2。(3)喷涂时应保持好喷嘴与涂层的距离,一般喷枪与作业面距离应在100mm左右,喷枪与钢结构基面角度应该保持垂直,或喷嘴略为上倾为宜。(4)喷涂时喷嘴应该平行移动,移动时应平稳,速度一致,保持涂层均匀。(5)喷涂时喷枪不宜连续喷涂,应视涂层情况有效的控制漆雾的喷停。在构件的角落部位,应用扇形喷雾掠过角部,以免涂膜过厚干后引起龟裂,如下图示:1.6.4涂层的检查与验收:(1)表面涂装施工时和施工后,应对涂装过的工件进行保护,防止飞扬尘土和其它杂物对涂装质量的影响。(2)涂装后的处理检查,应该是涂层颜色一致,色泽鲜明光亮,无皱皮、疙瘩。(3)涂装漆膜厚度的测定,用触点式漆膜测厚仪
19、测定漆膜厚度,漆膜测厚仪测定5个点厚度,每个点为相距50mm的三个测点的平均值。1.6.5关于不涂装部位的说明:(1钢柱不涂漆;钢梁连接板、高强螺栓摩擦结合面不涂漆,其摩擦面范围的规定为最外侧孔70mm以内;现场待焊接部位100mm的范围内不涂漆。喷漆面边界线应整齐,边界线的直线度1.5mm,与该面中心线的垂直度为1.5。(2)与混凝土紧贴或埋入混凝土的部位不涂漆;密封的内表面不涂漆;设计要求的不涂漆的部位。(3)对施工时可能会影响到禁止涂漆的部位,在施工前应进行遮蔽保护。1.6.6成品保护(1)钢构件涂装后应加以临时围护隔离,防止踏踩,损伤涂层。(2)涂装后的构件应均匀排列在高度一致的条形置
20、架上。对于高度基本相同并已干透的构件可进行堆放,但构件之间必须填有木条,且不宜堆压过度,以免造成构件变形。(3)涂装后的构件在未完全干固时不可进行吊运。一般在室外涂装时,涂后2小时内不应搬运构件,在4h之内如遇有大风或下雨时,应加以覆盖,防止粘染尘土和水气、影响涂层的附着力。(4)涂装后的构件需要运输时,应采用具有防止漆膜受损的吊运工具,并应采用双钩起吊,注意防止磕碰,防止在地面拖拉,防止涂层损坏。(5)涂装后的钢构件,勿接触酸类液体,防止咬伤涂层。1.6.7涂装质量验收漆料、涂装遍数、涂层厚度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允许偏差- 25um.每遍涂层干漆膜厚度的允许偏差-5 um。检查数量:按构件数
21、抽查10%,且同类构件不应少于3件。检验方法:用干漆膜测量厚仪检查。每个构件检测5处,每处的数值为3个相距50m m测点涂层干漆膜厚度的平均值。构件表面不应误漆、漏涂,涂层不应脱皮和返锈等。涂层应均匀、无明显皱皮、流坠、针眼和气泡等。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1.7钢构件出厂准备及验收1.7.1钢构件的预拼装为确保安装的顺利进行,在构件出厂前分段进行预拼装。在预拼装时,构件与构件用螺栓连接,其连接部位的所有节点连接板均应装上,除检查各部位尺寸外,用试孔器检查板叠孔的通过率。对号入座节点的各部件在拆开之前进行编号,做出必要的标记。预拼装检验合格后,应在构件上标注上下定位中心线、标高
22、基准线、交线中心点等必要标记。1.7.2质量验收标准续表D 钢构件预拼装的允许偏差(mm)构件类型项目允许偏差检验方法构件平面总体预拼装各楼层柱距4.0用钢尺检查相邻楼层梁与梁之间距离3.0各层间框架两对角线之差H/2000,且不应大于5.0任意两对角线之差H/2000,且不应大于8.01.7.3分段后的构件编号规定如下:构件号后面须加上该构件所处的轴线号及分段号。构件分段号可用A、B、C等字母表示,轴线号按平面布置图设置。1.8构件验收构件半成品出厂前必须进行验收,做详细的验收记录。出厂的半成品构件应具有出厂合格证及原材检验复试报告等有关技术文件,并在工厂内进行检查是否符合设尺寸和整体质量情
23、况等,待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1.9钢构件运输1.9.1吊运大件必须有专人负责,使用合适的工具,严格遵守吊运规则,以防止在吊运过程中发生震动、撞击、变形、坠落或其他损坏。1.9.2装车时,必须有专人监管,清点上车的箱号及打包件号,车上堆放牢固稳妥,并增加必要的捆扎,防止构件松动遗失。为防止运输过程中构件变形,装车时需保证侧放装车,使一端与垫木接触。1.9.3在运输过程中,保持平稳,超长、超宽、超高物件运输,必须由经过培训的驾驶员,押运人员负责,并在车辆上设置标记。1.9.4严禁野蛮装卸,装卸人员装卸前,要熟悉构件的重量、外形尺寸,并检查吊具、索具的情况,防止意外。1.9.5构件到达施工现场后,及
24、时组织卸货,分区堆放好。1.9.6现场采用机动车辆运送构件时,要注意周围地形、空中情况,防止倾覆及构件碰撞。1.9.7到达现场后将各构件按安装位置摆放就位,准备吊装。1.10钢结构制作过程中质量通病及其产生的原因和预防措施1.10.1 结构件制孔不准确产生原因:孔距位移、孔径尺寸、孔内有毛刺。预控措施:构件制孔应按施工图标定孔位,标注孔中心线,孔的间距应严格遵守规定。冲孔必须装好冲模,确保孔距及孔的质量,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孔径的允许偏差必须符合规范的规定同时必须保证制孔孔径的精度,孔壁表面粗糙度应小于等于12.5m。孔壁内严禁有毛刺。制孔完毕后应彻底清除孔边毛刺,并不得损伤母材。扩孔后孔径不得
25、大于设计孔径的2.0mm。 1.10.2 放样、号料精度不准确产生原因:放样、下料未按规定的工艺进行。预防措施:号料,必须与放样用同一钢尺或样杆,留出切割刨边和铣平等加工余量。仔细检查零部件的平直程度、坡口、角度及间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放样应采用经检定和核对的钢尺,并应留出焊接收缩余量。下料,应严格计算切割精度数值,操作要准确,验收要落实责任。 1.10.3 运输、堆放时产生变形产生原因:场地松软,未设置垫土;运输和吊装构件时未加固。预控对策:存放场地应夯实坚固、防止场地受压后产生沉降。构件堆垛下应设木枕,堆放要平稳。重大构件尚应标明重量、重心位置及定位标记。构件在运输和起吊时,应采取临时加固措施,防止变形。 1.10.4焊接变形产生原因:构件焊接后翘曲变形;焊缝布置不对称,焊接的电流、速度、方向及焊接时采用的装配卡具,对构件变形均有影响。预控措施:为防止和抵消焊接变形,焊前装配时,将工件与焊接变形相反方向预留偏差。控制焊接顺序防止变形。采用夹具和专用胎具,将构件固定后再进行施焊。构件变形翘曲必须进行矫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