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开展数字化教学校本研究的实践与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改背景下开展数字化教学校本研究的实践与思考.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新课改背景下开展数字化教学校本研究的实践与思考信息技术搭台, 教育科研唱戏- 新课改背景下开展数字化教学校本研究的实践与思考摘 要: 目前校本教研的种种错区,阻碍着它的顺利开展。学校不能搞故作高深脱离教学实际的纯理论研究,应为教育科研搭建平台,提供强有力的抓手。校本研究的主阵地是课堂。要构建以课题研究为依托、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科研模式,以信息技术应用,带动课题研究, 以教带研,以研促教 。教学和研究,两者齐头并进。校本教研,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促使学校现代化办学特色的形成,提高了学校的办学品位。本文通过反思,探索校本教研的运行模式以及在新课改中应发挥的作用。关键词: 校本教研 信息技术 新课改
2、 学校发展一直以来,教育科研是教育界带有争议的话题。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 校本教研被更多的人所接受,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手段。但是,我们也发现,一些人搞校本研究,却游离了自身的教学实际,教学和教研 两张皮 ,校本教研缺乏具体的目标任务,研不致用。这让人对校本教研的前景感到担忧。如何为校本教研搭建平台,促使它可持续发展,成为我们面前急需应对的问题。我校是一所位于城乡结合部的具有56个教学班的年轻高级中学。学校抢占先机,实施 科研兴校 策略,积极推进数字化校园的构建和应用研究,不仅化解了生存危机,而且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去年,我校以优秀的成绩顺利通过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暨国家
3、级示范性高中验收确认,跨进省优秀学校的行列。我们深深意识到,信息技术是教育科研的一只强有力的抓手。这不仅表现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创新上,更体现在科研模式、交流方式的变革上。一、我校广泛开展校本教研的背景 我校创办晚,校龄短。既没有办学所需的优势资源,更没有厚重的历史积淀,如何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我们认为,作为新办学校,我们因袭的东西少;教师年轻,有朝气,有活力,接受新生事物快!因此,必须审时度势,抓住新世纪发展的机遇,抢占教育改革的制高点。我们实施 科研兴校 策略,确立 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促使学校跨越式发展 的办学思路。简而言之,即 重信息、兴科研、建队伍、办名校 。几年来,我们
4、积极致力于校园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沿着正确的办学思路不断前进。为了有效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学校高度重视校本教研工作,构建以课题研究为依托,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科研模式。强调教师应具备科研意识,树立 教师即是研究员 的新观念,不断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科研素质,促使教师由经验型教师向反思型教师转变,逐步形成校本教研制度化、全员化、信息化、课堂化、课题化的 五化 特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实践证明,信息技术和教育科研在学校发展中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仅化解了学校的生存危机,而且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促使以信息技术、教育科研为载体的现代化办学特色的形成,提高了学校的办学品位。二、
5、我校数字化教学校本研究的发展历程 学校从开始推进校园信息化建设,到实施数字化校园的构建和应用研究,从零星的探索,到形成一定规模的课题体系,正好反映了教育科研在我校的发展历程。 1、从立项范围看,由 零敲碎打 到 全面开花 。2005年以前,立项的课题寥寥无几;2006年后,立项的课题增多,国家级、省级课题共8项,市级课题1项,涉及面明显扩大。 2、从立项性质看,由 寄居人下 到 独立立项 。先前参加的课题,多为国家级课题的子课题,没有独立的研究成果;2006年后立项的课题,则是学校独立立项,且多为国家级、省级课题,档次较高。 3、从研究方法看,从孤立研究到注重整合。研究走出了单一格局,2006
6、年中央电教馆课题 数字化校园 与开放的信息化教学环境研究与2007年立项的几个省级课题既各自独立,又遥相呼应,形成体系。 4、从研究成效看,与信息技术结伴,形成科研特色。以信息技术为载体,通过信息技术应用,带动课题研究,逐步形成以信息技术、教育科研为载体的现代化办学特色。#附:近年来学校立项课题一览表课 题级 别审批单位研究进程网络时代高中教师的教学观念与行为的实验研究国家级子课题教育部2002立项,已结题作文三步法教学实验国家级子课题中国教育学会2003.3立项,已结题生本教育下的自德精神培养实践与探索广东省省教厅思政处教育教学研究室2005.5立项, 已结题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与道德研究与实
7、验国家级子课题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2006.4立项,已结题史地学科中现实感强的主题学习资源设计与开发应用广东省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2006.5立项, 在结题中新课程背景下自主和谐的数字化课堂教学模式探究广东省省教育厅2006.5立项,已结题 数字化校园 与开放的信息化教学环境研究国家级中央电教馆2006.12立项,中期总结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语言学科数字化学习策略研究广东省省电教馆2007.5立项,中期总结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学的实效性研究广东省省电教馆2007.5立项,中期总结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整合的实验研究广东省省电教馆2007.5立项,中期总结新课程背景下理科开放的数字化探究情
8、景研究广东省省电教馆2007.5立项数字化环境下中学作文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汕头市汕头市教育局2008.6立项三、我校开展数字化教学校本研究的策略 1、开展数字化教学校本研究的工作思路:校本教研必须贴近实际,服务教学,不能故作高深搞脱离教学实际的纯理论研究,一定要有具体的目标任务,要以课题研究带动课堂教学改革,以新课改的理念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我们确定课题研究的工作思路为 教学科研化,科研课堂化 , 以教带研,以研促教 。研究方向是:新课程背景下数字化教学模式研究;新课程背景下数字化教学环境研究。内容和形式,两者齐头并进。校本研究的主阵地是课堂、新课改的课堂、信息技术背景下的课堂。 2、数字化教学校
9、本研究的组织与实施: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校长、副校长亲自挂帅,担纲负责。 自2003年以来,现职校长、副校长亲自主持的课题共6个,其中中国教育学会国家级子课题作文三步法教学实验2004年已经结题,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与道德研究与实验、省教厅新课程背景下自主和谐的数字化课堂教学模式探究和生本教育下的自德精神培养实践与探索均于2008年结题。 学校领导参与研究,带动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成立课题管理领导小组,从组织和管理上对课题研究提供有力的保证。校长、副校长任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教研室、教务处主任为小组成员,指导课题的具体实施,形成了由教研室规划协调、各学科组成员具体操作
10、、电教中心技术支持的研究格局。进一步优化信息技术环境,提供研究物质保障。根据学校发展的需要,重新做好 数字化校园 的整体规划,着力打造五个平台: 信息管理平台:依托校园网和移动公司 校讯通 系统,实施无纸化办公和家校联系,包括信息发布、公文传递等办公管理,学籍管理、成绩管理等教务管理,提高信息的传递速度和管理的效率。 信息交流平台:利用校园网新闻频道、科研信息网、德育网、专题学习网页,展示工作成果,宣传学校品牌;利用中国教育服务网建设科组博客圈,交流教育教学心得,抒写酸甜苦辣。 教学资源平台:充实中央电教馆资源库、智能题库、FTP服务器、数字图书馆等,做好资源的流通、共享。 电化教学平台:在多
11、媒体电教平台全面进入课堂的基础上,改造了二个连接internet的多功能电脑室,新装配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探究实验室;探究新课程背景下自主和谐的数字化教学模式,提高使用效率。 校园卡应用平台:利用校园卡,解决出勤签到、图书馆借书、食堂、小买部划账等日常生活和学习活动,一卡通行整个校园。这样,一个崭新的信息化校园已经跃然眼前,这些设备的投入使用,为实现教学手段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大大提高教学和管理的效率,从而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提倡做学习型教师,构建课题研究与校本培训并行的模式。 根据新课该的要求,学校将校训由 益教益学,图强图盛 修改为邵华泽的题词 益学益习,图强图
12、盛 ,提出构建学习型组织,关注教师专业化发展。 机制激励,制度保障 。制定了校本教研制度,落实培训计划。每年定期组织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优质课评比,为新教师的快速成长搭设平台。修订学校人才基金的奖教项目,设立科研成果奖。 进修学习、岗位培训 。不惜物力财力,全力支持老师外出考察、学习、参加各类培训。同时校内不定期对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广泛开展校本研究。 专家引领,同伴互助 。积极邀请专家莅校开展学术讲座,将前沿理论、最新信息植入师生的心中。同时建立和健全新教师和青年教师帮教机制,在暑期进行新教师岗前校本培训,结对互帮,以老带新,以新促老。 校际合作,异地交流 。采用 走出去,请进来 的方式,积极
13、开展交流活动。在加强区域内校际合作的基础上,注意加强跨区域交流,与汕头、中山、番禺、江门、云浮等兄弟学校结成 五地十校 同盟。 案例研讨,行动研究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汇报课、公开课为载体,研究新课程实施中的困惑和问题。研究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积极探究 自主、合作、探究 的课堂模式。各学科均建立起了学科资源库和学科网站,实行资源共享,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5)构建了教、研同步的活动模式,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调整、提高。 学校把信息技术和常规教学的整合当作校本教研的核心课题。早在2002年,我校就参与汕头市教育局承担的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课题网络时代教师素质要
14、求的研究试验。为纠正在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出现的偏差,我们提出 强化主体性,突出实践性,激发创造性 的教学要求。 实施新课程后,我们确定了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优势互补的研究方向:要充分利用新课程改革的契机,进一步研究如何在网络时代背景下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如何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益。强调教师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必须树立 以学生为中心 的教学思想,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课件的交互性及其界面的人性化,使课件流向能够根据教学需要随意调度,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将知识迁移为能力。 我们精心策划校性说课比赛、优质课评比,以评促
15、研,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有创意的设计方案、课例。近年来,我校多次承担了市、区公开课任务和举行教学开放活动,全市有多所学校教师到我校听课、交流,我校的现代教育、教学模式已在区域起到很好的辐射作用。四、开展数字化教学校本研究取得的成果 1.探索出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可操作的教学模式,初步形成网络环境下专题探究学习模式,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涵。通过研究,各学科形成了一系列教学设计, 积累了教学经验。2.改造和自制了大批教学软件,创建专题学习网站,构建了资源共享、信息交流平台,使课堂教学得以延伸,拓宽师生学习和交流的空间。 2007年学校 数字化校园 建设成果斐然。在2007汕头市优秀教育网站评比活
16、动中,学校门户网站被评为 汕头市十佳教育网站 , 呼唤生命教育网站 被评为 汕头市十佳教育专题网站 , 学校学科网 、 学校德育网 被评为汕头优秀教育网站。 学校被评为2007汕头市最佳 数字化校园 。3.通过课题研究培养了学生现代数字化背景下的信息素养和自我探究能力,全面培养学生人文道德素养。4.通过课题研究促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有目的地进行探究、反思、总结,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三年来,教师科研成果、论文、学科竞赛获省级以上奖励达49人次,市、区(县)级不计其数。五、存在的问题和不足1、教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契合度及有效性不高,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2、教师虽能普遍运用多媒体
17、课件开展教学活动,但课件的交互性及开放性不强,利用网络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教学实践尚属初级阶段。 3、由于校园网络的稳定性和终端机数量不足,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进展较慢。4、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探究、健康上网等养成性教育还须进一步加强。 5对研究过程中的定量评估数据收集、分析重视不够,削弱操作的实效性与评价的科学性。 6技术与教学艺术、技术与人文的关系需要进一步反思和探讨。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虽然在很大程度上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作用很大,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从而影响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教学是一门艺术,不能过份依赖技术手段,要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富有情趣的讲解,通过师生间的情绪相互感染,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良好的教学效果及对学生心理产生的正面效应,是任何的技术媒体所不能替代的。 六、今后研究设想 1、进一步激发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热情,力求教学与研究紧密结合,提高研究的实效性。 2、加强理论学习与技术指导,进一步深化课题研究,提高教师教育科研的水平。 3、更新网络设备,提高系统稳定性,增购终端机,解决制约网络教学的瓶颈。 4、构建学科网络学习社区,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提高学生网络环境下自主探究学习的实效。 第 11 页 共 11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