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独生子女消费行为特征及管理启示——基于消费者社会化视角-王海忠.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中国独生子女消费行为特征及管理启示——基于消费者社会化视角-王海忠.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独生子女消费行为特征及管理启示——基于消费者社会化视角-王海忠.pdf(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6年第4期第56卷(总262期)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r10N)No4 2016V0156GenerM No262中国独生子女消费行为特征及管理启示术基于消费者社会化视角Youssef E1 Haoussine,王海忠,李志宜摘要:中国独生子女问题不同于任何国家个别家庭的独生子女问题。中国因全国性生育与人口政策而形成全社会独生子女环境,因而国际理论界的相关文献对于中国独生子女问题的直接借鉴意义并不大。结合?肖费社会化的微观和宏观环境两大层面,分析论述了中国独生子女消费社会化过程中形
2、成的消费行为特征,表现为父母作为购物信息源的延迟影响、倾向于网络搜索与网上购物、对产品信息和购买的矛盾感等。建议企业在拟定营销战略时,可以考虑以独生子女父母为营销传播的目标市场;St展品牌线上社群,发挥同龄人的意见影响;培育电子商务市场环境,提高独生子女对网络购物的信任感和满意度。对政府公共政策的启示包括:提高独生子女对自身人际交往能力的元认知;发展电子政务,满足独生子女的移动网络政务咨询需求;针对独生子女行为特征,借鉴营销理念开展“思想教育”,提高全面二孩政策的执行效果,挖掘“人口红利”。关键词:独生子女;消费社会化;购买信息源;网络购物;超前消费;全面二孩DOI:1013471jcnkij
3、sysusse201604020随着2015年中国推行“全面二孩”人口生育政策,独生子女政策已经成为历史,但在该政策下产生的大批独生子女逐渐步人成年期和结婚生育阶段,随之掀起的婴儿潮将给母婴产品、教育行业等带来极大的市场机会。虽然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贝克尔(1995)所说,子女可以被视作能够为父母提供消费效用的耐用消费品,但中国企业和全体社会要从“全面二胎”政策中享受“人口红利”,必须研究这群独特的独生子女的消费和社会行为(含生育行为),方能制定出恰当的营销战略。独生子女是中国社会的“特色”之一,没有任何现存的欧美理论可以借鉴和参考。中国过去30年实施的独生子女政策,使中国形成了与任何其他国
4、家迥异的家庭结构。具体而言,中国的家庭结构更核心化(Settles&Sheng,2013;顾宝昌,2010),而家庭结构历来被认为是影响消费行为的重要因素(Robeas等,2004)。面对独生子女政策下被喻为“小皇帝”的独生代消费者,企业以及政府应当实施恰当的沟通传播策略。然而,目前对独生子女的研究大多从教育学、心理学视角展开(风笑天,2013),而且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独生子女在其整个社会中只属于个别现象,因而相应的研究结论也根本难以供中国参考,因为中国面临的是因全国性强制性政策导致的全社会独生子女问题。在中国国内,独生子女消费行为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系统理论参考(阳翼,2009)。这些
5、理论匮乏显然不利于中国企业和政府顺利享受“人口红利”。因此,本文希望通过分析政府强制性生育政策形成的中国独生子女消费心理,为企业制定营销战略和政府制定公共政策提出相应的对策参考。收稿日期:20151216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时间导向的社会排斥对友好性消费的影响”(71572207)作者简介:YoussefEl Haoussine,中山大学管理学院、中山大学国际工商与金融学院(珠海519000);王海忠,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广州510275);李志宜,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广州510275)。万方数据中国独生子女消费行为特征及管理启示一、中国独生子女问题的独特性自从1979年中国政
6、府推行独生子女政策以来,中国家庭普遍只能生育一个孩子(符合条件的农村地区经申请,个别家庭可以生育两个孩子),这使得中国人口发展出现了一批独特的“独生代”(the Only-Child Generation,简称OCG)。有数据显示,2013年底中国独生子女存量约22亿人,是中国消费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独生子女研究始于1980年,最初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独生子女的心理教育问题(风笑天,2013),担心独生子女可能会形成负面的人格特征(陈科文,1985;范存仁等,1994;Jiao&Jing,1986)。例如,独生子女是否会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小皇帝”人格(Fong,2006)等。之后逐渐关注独
7、生子女的社会适应问题以及婚姻家庭问题等(李志等,1998;风笑天,2005)。在国家强制性生育政策影响下,独生子女生长在缺少兄弟姐妹的家庭环境中。家庭是个人成长社会化的重要环境(徐岚,崔楠,熊晓琴,2010;Carlson,Laczniak和Walsh,2001),家庭中兄弟姐妹的存在有助于促进孩子的社交技能和人际关系技能(Downey&Condron,2004)的提升,从而形成孩子自身的社会特征。而中国独生子女在其成长过程中,正好缺少这种与同龄人交流的早期优势。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是强制的和全社会的,由此形成的全社会独生子女问题就不同于其他国家或地区个别家庭所存在的独生子女问题。一些针对美国家
8、庭独生子女的研究表明,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社会化行为上确实存在显著差异:独生子女的社交和人际关系技能落后于有兄弟姐妹的同龄人(Downey&Condron,2004;Downey等,2015)。然而相较于中国,美国不存在独生子女政策约束,美国的独生子女生活的社会环境仍然是由非独生子女主导的,个别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社会互动较多,故而在美国环境下的研究,对于中国三十年来因政策形成的全社会的独生子女环境的参照意义并不大。迄今针对中国或其他任何国家的独生子女研究,存在以下三方面的不足。第一,过多注重对独生子女童年期的研究,缺少对独生子女成长后的行为研究(风笑天,2012)。消费行为是独生子女成人
9、之后的重要社会行为,所以,忽视独生子女成人之后的社会行为研究,非常不利于企业掌握独生子女一代的消费行为特征,难以为企业针对这一群体提供理论指导。而目前中国市场上,所谓80后、90后已成为消费主流,如果企业能够深入把握他们的消费行为特征,将有助于赢得庞大的和高价值的消费人群。第二,迄今的研究情境较为局限,大多在教室或课堂进行观察,而对于营销理论及应用来说,教室外的购买决策过程才更具有相关性。第三,由于中国的独生子女是政策性的,故而其他国家(如美国)针对独生子女的研究对中国的借鉴性不强。而中国国内针对独生子女的研究,大多集中于独生子女的个性品质等心理教育问题,并没有将独生子女政策作为环境影响纳入研
10、究中。本文将通过消费社会化这一角度,探究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的差异,从而分析独生子女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特征,并为企业营销实践和政府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指导。二、中国独生子女的消费社会化问题社会化是指年轻人在获得各种认知模式和行为模式的过程中,习得的用于理解社会行为的过程(Mosehis&Churchill,1978)。消费者社会化研究通常基于人类的两种学习方式(Moschis&Churchill,1978):社会学习模式和认知发展模式。认知发展和社会发展会在“消费环境”中发生,使孩子变成复杂的消费者。前一种模式认为,学习是个体在各种社会结构环境与社会化媒介互动的过程中发生的(Bandura,19
11、77;Lave&Wenger,1991;Vytgosky,1978);后一种模式认为,学习是一种根据自身环境而调整的认知心理过程(Piaget,1964)。本文将分析中国独生子女政策在这两种模式影响下,形成的独生子女消费社会化过程。具体来说,我们将影响消费者社会化的“消费环境”分为两种:微观环境与社会宏观环境。微观环境是指消费者家庭环境,主要探讨家庭中父母及兄弟姐妹等对于孩子的影响;而社会宏观203万方数据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环境则是指家庭之外的社交环境,如学校情境等。本文将具体探究中国独生子女政策对于消费者社会化过程的影响,即分析中国独生子女政策在这两种社会化模式影响
12、下,形成的独生子女在家庭微观和社会宏观环境中的消费社会化过程。(一)独生子女消费社会化的家庭微观环境从孩子成长为成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家庭是最重要的社会环境(Carlson,Laczniak和Walsh,2001)。尤其对中国文化而言,重视家庭以及世代之间的联系,是整个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费孝通,2003)。大量研究表明,家庭在子女社会化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Hsieha,Chiub&Linc,2006;徐岚,崔楠,熊晓琴,2010)。兄弟姐妹作为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促进孩子的社交技能和人际关系技能(Downey&Condron,2004)的提升。在家庭中,孩子会通过与兄弟姐妹进行口
13、头交流、玩耍等社交活动(Cameron等,2013),形成自身的社会特征,培养自身人际关系及人际交往能力。也就是说,家庭是孩子学习社交技能的重要实践场地,并且为孩子日后与同龄人建立人际关系奠定了基础,并有研究指出兄弟姐妹的数量与个人的人际交往技能或能力存在正相关关系(Bryant&De Morris,1992)。而独生子女正好缺少兄弟姐妹这个重要的人际交往情境,家庭培养孩子社交技能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被弱化了。故而,相比非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的人际交往能力较差。除此之外,由于缺乏兄弟姐妹,家庭中父母与其他长辈对于独生子女的关注度更高,甚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致使独生子女更关注自身利益而忽视他人,
14、在处事方面更加自私自利,不懂分享,从而以“个人本位”代替“集体本位”。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独生子女人际社交的能力与效果,从而影响其消费行为。(二)独生子女消费社会化的社会宏观环境个体可以通过直接体验或观察他人获得新的行为模式。个体不仅会从家庭中的兄弟姐妹和父母的互动中学习社交技能,也会从外部环境学习。外部互动的主要渠道包括学校课堂和课外的互动,而这些与同学、朋友、玩伴等的互动同样受到独生子女政策环境的影响。在这些互动中,同龄人之间会相互影响,发挥积极作用。但是,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导致这些同龄人也多是独生子女,因而独生子女之间的人际交往能力都较差。所以,个体在与同龄人的交往中,社交技能并不能因此
15、得到显著提高。近期研究证实,独生子女的社交技能缺陷,经过了五年与同龄人的互动,独生子女的社交技能并没有得到显著改善(Downey et al,2015)。总而言之,独生子女的人际交往缺陷的形成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在家庭微观环境下,因缺乏与兄弟姐妹的交往而缺少学习人际交往的实践场地;另一方面,独生子女政策形成的宏观环境对这种“内在缺陷”起到了强化作用。也就是说,即便独生子女想要在家庭之外练习、提高人际交往技能,能够与他们互动的对象也是有相似内在缺陷的同龄人(独生子女)。因此,相对于其他任何国家或地区的独生子女,中国独生子女的人际交往缺陷会更明显。一项针对哈尔滨地区中学生心理状况的调查显示,人
16、际敏感作为一种心理症状,在该地区中学生中发生率高达246(胡洋,吕博雄,2013)。而最近因中国政府推行“单独二胎”和“全面二胎”政策之后,发生的多起独生子女抵制父母生育二孩的现象,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独生子女不懂得换位思考,不擅长沟通等人际能力缺陷(李扬等,2015;吴刚,2015)。三、中国独生子女的消费者行为特征分析(一)父母影响力延迟了独生子女购买信息源向同龄人的转移在购买过程中,产品信息收集是重要的消费行为,而政策环境引起的独生子女的人际交往缺陷将影响其信息收集行为。消费者购前信息源对购买行为的影响最为突出(Kiel&Layton,1981)。消费者信息源可分为内部信息源和外部信息源(
17、Guo,2001)。内部信息源指的是人们通过自身记忆获得的信息;外部信息源是指记忆以外的信息源,而其中人际关系信息源最为重要,被认为是购买决策信息的主要来源(Katona&Mueller 1955;Udell 1966;Bettman,1979)。人际关系信息源是指消费者在信息收集时所204万方数据中国独生子女消费行为特征及管理启示咨询的人群,如父母、家庭其他成员、同学、老师及其他社会媒介。父母与子女间的互动会影响子女的品牌偏好、品牌忠诚度、价格敏感度、价格一质量信念、广告态度等(徐岚,崔楠,熊晓琴,2010;Rao,Childers&Dutta,1991;Bush等,1999)。也就是说,子
18、女会从父母那里学习基本的“理性”消费观(Moschis&Moore,1979)。而随着子女从童年逐渐过渡到成年,子女脱离父母,自我独立的需求逐渐加强,其对父母影响的依赖性会逐渐减少(Moschis&Moore,1979)。此时,子女会把对父母的依赖转向自身内部,或者父母以外的其他社会群体。因此,他们在购买物品时,会更加信任身边的同龄人(Campbell,1969)。Moschis&Moore(1979)研究发现,青少年购物时更多地依赖同龄人的信息和建议,会更少地依赖父母的信息和建议,而且会更愿意在没有父母监管的情况下购物。因此,在个人消费社会化过程中,同龄人是重要外部信息源,是青少年购买决策更
19、加依赖的信息参照源。个人的消费社会化过程可视作从父母寻求信息,转为向同龄人寻求信息的过程。但是,由于中国实行全国性的独生子女政策,在此政策背景下出生的独生子女消费者,因没有兄弟姐妹作为消费或购买的信息参照源,他们会更依赖父母的指导。尤其在消费或购买方面遇到问题时,会更倾向于从父母处寻求帮助(郝克明,2010)。这些行为会将父母的影响力大大延长,从而阻碍了同龄人对独生子女的影响,故而父母对于独生子女的影响比起同龄人影响力持续时间更长,作用更大。同时,独生子女政策下成长起来的消费者具有同胞被剥夺的特征,其人际交往能力较低,这会进一步降低同龄人之间的影响力。在中国,以家庭为主导的消费决策(如婚礼、买
20、房买车、教育等),常常表现出父母对子女的重大影响力。可见,受全国强制性独生子女政策环境的影响,中国的独生子女在购买和消费方面会更依赖父母,也就是说,他们的消费或购买行为受父母影响的时间过长,而同龄人的影响力则被延迟或阻碍。(二)消费购买的信任减弱。顾虑增大在任何消费购买情境中,信任都是影响消费行为的重要变量。而人际间信任与个人的人际交往能力高度相关。信任几乎是所有人际关系的基础(Simpson,2007),同时信任也来源于人们与其他社会媒介产生的人际互动。Barber在1983年提出信任是通过社会交往习得的一种预期,并强调信任的习得性,即信任是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格兰诺维特的网络嵌入论也认为,
21、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信任来源于他们的社会关系网络(Granovetter,1985)。莱维斯和维格尔特等人对人际信任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认为人际信任是人际交往的产物,它基于人际交往关系中的理性算计和情感关联(Lewis&Weigert,1985)。可以看到,人际交往是通过人际互动形成的,在成长过程中,人际互动技巧更强的青少年,会在成年之后发展出更高的人际信任能力。个人在从童年到成年的过程中,与父母、朋友、同学的人际互动都有助于培养其信任能力。而与同龄人的人际互动,尤其是与兄弟姐妹的人际交往又最为重要,更能显著提升个体的人际关系能力。而在独生子女政策下出生并成长的中国独生子女消费者,不仅会因缺少兄
22、弟姐妹而产生同胞被剥夺心理,而且因同龄人也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与同龄人之间的人际交往能力也较为缺乏,这都导致了中国独生子女的人际交往能力较低,也进一步导致中国独生子女的人际信任程度较低。Cameron(2013)利用游戏证实,中国独生子女政策下出生的消费者具备较低信任能力。所以,当他们作为消费者进行购物时,对于市场上的商品或供应商的整体顾虑会增大,信任减弱。这将最终降低独生子女从消费或购买中获得的满足感与幸福感。(三)偏好从网上搜索信息和购买。但购买行为的矛盾感增加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上购物行为愈加普遍。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媒介,成为消费者越来越重要的外部信息源(Barber,2013)
23、。近期研究发现,互联网已经被看作青少年的重要社会媒介之一,并逐渐取代社会化过程中的人际媒介(Anderson&McCabe,2012)。消费者越来越多地使用互联网作为信息源,通过互联网,信息搜寻者和提供者可以在素未谋面的背景下进行互动,而这种信息交流的范围也越来越大(Moe&Schweidel,2012)。由于网络信息源只需较少人际互动就能获得产品信息,缺少人际能力的中国独生子女消费者和其他国家的同龄人相比,会更青睐网络信息源。中国90后消费者的典型消费特征是以互联网为媒介。有报告指出,中国近八成未成年人使用移动终端上网,超过六成的90后每天在智能手机上花费的时间超过3小时,其中大量的时间用于
24、网络购物(李哲宏,2015)。可见,205万方数据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现在未成年人逐渐产生“屏幕依赖”,中国90后可以被形容为“互联网原住民”。消费者搜寻信息的根本目的是减少购买相关风险和不确定性(Beatty&Smith,1987)。而由于独生子女人际互动少,相互问信任能力较低,其消费过程中的信任程度也较低,其购物的风险感知更高。有研究指出,独生子女政策下出生的中国消费者为减少购买风险和不确定性,会在购买前收集更多的信息(Cameron,2013),而他们倾向于线上购物,这就伴随着更高的风险(Chang&Wu,2012)。所以,中国独生子女消费者对互联网信息与网购的态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独生子女 消费行为 特征 管理 启示 基于 消费者 社会化 视角 王海忠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