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问题(共5982字).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问题(共5982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问题(共5982字).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问题(共5982字)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问题 1.会计监管理论分析1.1会计监管相关理论会计监督是会计作为一种经济管理活动的基本职能之一,早期的会计领域中“会计控制”、“会计管制”、“会计监督”出现的频率较高,直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会计监管”才首次被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概念出现在大众视“。1截至目前会计理论界仍没有对会计监管给出权威的解释,会计领域中只存在着认可度较高的几种理论。长期以来,契约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激励约束机制的非对称理论仍然在会计信息内部监管理论界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契约理论起源于上世纪30年代,旨在探索合同双方在特定交易环境下的经济关系曰上世纪70年
2、代信息不对称理论的提出阐述了信息分布的不对称会导致市场配置资源效率的低下曰激励与约束机制的非对称理论强调组织内部信息的传递会产生偏差,必须设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使人遵循委托人的夙愿,使人和员工明确义务和责任,禁止越雷池半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会计信息外部监管理论有公共利益理论、部门利益理论、监管成本理论。公共利益理论是最早得到认可的,该理论旨在强调政府监管是对社会某些组织或个体不公正、不公平、效率低或无效率的行为给予纠正曰随后,部门利益理论驳斥了政府规制的观点,首先用行业影响规制决策的机制取而代之曰到了上世纪70年代初,监管成本理论得以发展。这些理论有一个共同点,都认为政府监管是资源的浪费,
3、需要一定的资本才得以实施。从公司内部来看,上市公司由不同利益相关者组成一个契约集体,经理人接受股东的委托代为管理公司,凭借为公司创造的利润或股价的高低获得相当的报酬,仅仅在股东与经理人权、责、利达到和谐统一时,经理人才会获得理想的酬金,加之很多情况下股东对经理人的压榨与胁迫要这种非人格化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迫使经理人利用熟知的公司运作情况,欺瞒“坐享其成”的股东,借助信息不对称的漏洞编造了一份完美的财务报表。显然,公司内部监管形如“傀儡”。从公司外部来看,对于会计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案件,我国法律擅长运用刑事、行政手段,容易忽视民事赔偿,此外最高法院对于虚假陈述民事诉讼还设置了前置程序,增加了投资者
4、维权的成本,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政府监管确实是一种资源的浪费。于是,为了减少损失,投资者放弃维权,导致了政府部门丧失了监管的积极性,政府强制性监管流于形式。1.2会计监管体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会计法为核心,其他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行政法规为辅的法律法规体系逐渐形成,而且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监管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三位一体”监管体系,即政府监管、内部监管、注册会计师监管。其中,作为国家的行政机关,政府从宏观经济出发,通过制定中观层面的规章制度,利用自身的权威性,对微观主体进行强制性监管,规范上市公司会计工作、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维护资本市场的运行秩序。内部监管是公司内部根据公司战略决
5、策、企业文化等内部环境,建立一套严密高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设置相关审计部门,对公司的交易和事项进行监督,从源头上遏制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产生。注册会计师监管是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在合乎法律规定的前提下,运用专业知识和必要的职业判断能力对企业当期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对会计信息的合法性和公允性作出合理保证。为预防会计造假事件的发生,尽管多方监管主体共同发挥作用,但是不乏少数人钻了制度的空子,造假手段愈发高明,与之相关的违法犯罪行为并没有减少。21.3会计监管体系与会计舞弊的关系会计舞弊是个人或多方串通勾结以伪造、变造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虚构交易、虚增利润、虚假公司的会计政策等具体手段获取“黑色收入
6、”。3基于冰山理论,会计舞弊的根本原因在于该公司是否存在财务压力,是否有潜在的败德可能性,正是源于公司治理结构的失效导致公司所有者与经理人的信息不对称,经理人出于私利,指使财务人员粉饰报表,加之内部监管不严,监事势单力薄,以上内部主观因素的作祟使会计舞弊萌芽曰然而,若缺乏法律法规存在漏洞、注册会计师失职等外界条件的支持,会计舞弊现象也不会层出不穷,舞弊者奉行“法无明文不违法”大行其道,屡次跟法律的底线抗衡曰注册会计师权衡利益与代价,更多情况下选择放松警惕,甚至参与舞弊行为,与经理人同流合污,助长了舞弊行为的嚣张气焰。通过分析,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现象与会计监管体系息息相关,加强会计监管体系建设可有
7、力防范和杜绝舞弊现象。2.会计监管视角下的会计造假案件剖析2.1银广夏会计造假案例有着“中国第一蓝筹股”之称的银广夏公司,1994年6月横空出世,上市之初就拥有骄人的业绩和广阔的前景。但好景不长,2001年8月银广夏虚构财务报表事件就被财经杂志撰文曝光。1998年-2001年,银广夏公司通过虚构进货单位,虚构材料采购,伪造原材料入库单以及萃取产品的生产记录、产品出库单、销售发票、进出口报关单、银行汇票单、银行进账单,制造虚假的出口销售合同,虚列萃取产品等手段,虚构销售收入104962.60万元,少计费用4945.34万元,导致虚增利润达77156.70万人民币4。再看看其股价走势,2000年以
8、14.40元在第一个交易日先声夺人,最后一个交易日飙升到37.99元,全年上涨440豫,“跨世纪大牛股”由此诞生。2001年8月银广夏业绩造假案件昭然于世,证监会于8月5日立案稽查,银广夏当日停牌。复牌后连续经历15个跌停,股价最低跌至3元以下。6万股民的血汗钱付之东流,作为银广夏大量股票持有者的大成基金、景宏基金、景福基金等大伤羽翼,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因出具虚假审计报告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52.2银广夏案例成因分析2.2.1会计法律法规体系存在缺陷银广夏虚假陈述民事赔偿案件历时五年,人民法院终于在2006年12月29日给受损中小投资者带来一丝慰藉,投资者以10元诉讼请求的代价换取银广夏非
9、流通股股东支付的22股股份,但他们为此付出了高达1.75亿元的诉讼金额,特别是68亿元市值的蒸发使得其获得的补偿与损失相比显得相形见绌。从2001年8月到2007年5月25日赔偿股份的过户,银广夏案件经历了漫漫长征路即将收尾。作为制度森严、办事严谨高效的审判机关,对于此事的处理拖延滞后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无法可依。现行法律制度下,不同的规定、不同的法律解释之间存在矛盾,针对某一具体的案件缺乏可操作性曰此外,处罚力度不够、违规成本过低也是会计法律体系的风险缺口,例如,公司管理层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法律责任几乎为零,情节极其严重的才移交司法机关处理曰中国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处罚主要是罚款和宣布其为市场禁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我国 上市公司 会计 监管 问题 5982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