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下大学生基层就业问题探析(共6359字).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乡村振兴下大学生基层就业问题探析(共6359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村振兴下大学生基层就业问题探析(共6359字).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乡村振兴下大学生基层就业问题探析(共6359字)乡村振兴下大学生基层就业问题探析 提要当前,我国正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大学生作为就业重点群体,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做到乡村振兴和就业工作充分结合,既可缓解就业难问题,又可推动乡村振兴。本文分析乡村振兴和大学生就业的关系,立足大学生到基层就业面临的困难,提出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对策。关键词:乡村振兴;大学生;基层就业2017年在党的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乡村振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
2、。可以说,乡村振兴正在中华大地全面铺开。大学生就业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切实利益,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大学毕业生数量的持续走高,毕业生就业压力有增无减,亟须扩宽大学生就业渠道。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难点恰恰在于缺乏大量高素质人才的推动。因此,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是化解大学生就业难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良方。一、乡村振兴与大学生就业理论分析(一)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党的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党中央对我国发展现状的重大政治判断。发展的不平衡,突出表现在城乡之间的不平衡。而乡村振兴的
3、提出,就在于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破解城乡发展之间的不平衡。因此,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必由之路,要坚决打好乡村振兴这场持久战。我国在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以说,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农民收入提高了,农村面貌变好了。但是,目前农业农村投资不足、旱涝灾害频发、农民增收乏力、农村人才大量流失等问题依然突出。要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个乡村振兴总目标,任重道远。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讲到,“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足见乡村振兴战略的艰巨性。(二)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困境和
4、出路。新世纪以来,我国高校开始大范围扩招,大学毕业生数量开始急剧增长,从2000年的不足100万人,到2021年将突破900万人。高校的扩招,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高素质人才,同时,毕业生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当前我国经济增速逐步放缓,经济结构面临转型升级,外部经贸摩擦时有发生,肺炎疫情影响还在持续,大学生就业形势异常严峻。而且大学生就业过程中还存在就业结构性矛盾、技能人才短缺、服务保障能力不足等各种问题,亟待解决。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困难是多方面的,要破解大学生就业难困局需要全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需要多措并举系统解决,包括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大力发展新经济业态,鼓
5、励大学生灵活就业;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深化教学模式改革,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强化政策引导,鼓励各类企业吸纳大学生;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强化各级各部门责任担当,提升大学生就业保障及服务水平;等等。(三)乡村振兴与大学生就业的关系。乡村振兴,困难虽多,关键在人,在于有足够的各类人才去服务乡村建设。而大学生,有学历、有技术、有激情、有能力,如果大量的大学生到基层就业,投身乡村振兴,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必将加快乡村振兴步伐,推动乡村振兴更好实施。就业难,关键在于岗位少,没有足够多合适的岗位满足大学生就业需求。而乡村振兴,需要
6、加大农业农村资金投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因此,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必将产生大量的就业岗位,满足大学生就业需求,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综上所述,乡村振兴和大学生就业有着相互促进的关系。乡村振兴需要大学生去参与、去推动。而乡村振兴的实施,又将产生大量的就业岗位,满足大学生就业需求,为大学生施展才华和抱负提供广阔的舞台和空间。因此,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既可以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又可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是一举两得,是双赢举措。二、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现状分析(一)观念影响,不愿基层就业。在传统观念里,读书上大学,可以在城市里找个好工作。对当代大学生而言,求
7、职多聚焦在国内一二线城市,很少有大学生将就业目标锁定在乡镇基层。2021年4月,中科院一博士论文致谢部分在网上火了起来,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家庭条件特别贫困,能够博士毕业,实属不易。记得其中有这么一句话,“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确实,走出大山、走出农村,是乡村里孩子坚持读书最朴素的想法,而对出生成长在城市里的孩子,大学生毕业后选择到乡镇就业的更是少之又少。(二)层次较低,发展空间受限。大学生在选择就业时,以后的发展空间也是重要的考虑因素。且说公职人员,在乡镇一级工作,和在市直、省直、甚至中央直属单位相比,奋斗多年可以进步的空间和难易程度相差太远。其他的乡镇单位,也是以个体工商户
8、或者小微企业居多,大中型企业偏少,单位能给长期正常生存、按时发工资已经不错,很难期待有好的发展。因此,发展空间受限,是导致大学生不愿到基层就业的关键因素。(三)条件落后,工作生活不便。可以说,城乡建设差距太大、乡村公共设施不健全是导致大学生不愿意到乡镇基层就业的最主要原因。在城市里,医疗、教育、交通、娱乐资源丰富,一应俱全。生病了,几分钟可以到大医院;下班了,可以跟同事出去唱歌、看电影、吃烧烤;想出行,手机滴滴叫车,几分钟就到。这些看似寻常的事情,在当前绝大部分乡镇一级还无法实现。在城市里读完大学的年轻人,很难再去接受乡镇生活的各种不便,生活方式的巨大反差,使得大部分大学生不愿到基层就业。(四
9、)单位偏少,容纳能力有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9年一二三产业就业人数占比分别为25.1%、27.5%、47.4%。可见,第三产业吸纳就业能力最强,第一产业吸纳就业能力最弱。而且,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呈持续下降趋势,二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呈稳步上升趋势。而当前,乡镇产业结构单一,第一产业比例偏高,二三产业不发达,单位的数量和质量都远远落后于城镇,可以提供的大学生就业岗位更是少之又少。因此,乡镇基层容纳就业能力有限,也是导致大学生无法到基层就业的客观因素。三、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对策分析(一)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当前,城乡发展极不均衡,城市里高楼林立,各类设施一应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乡村 振兴 大学生 基层 就业问题 探析 6359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