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学习语境下的微课程设计模式(共4052字).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微学习语境下的微课程设计模式(共4052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学习语境下的微课程设计模式(共4052字).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微学习语境下的微课程设计模式(共4052字)摘要:新媒体的环境激发了“碎片化”学习形式的产生,微学习使得非正式学习及终身学习的实现成为可能,微课程以它自身时间“短”而“高效”、内容“少”而“精炼”、交互性强的特点满足了人们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下对学习的需求。微课程把某门学科或某项知识、技能的学习进行解构重组,形成一套完整的课程设计、开发、实施、评价等多元化的教学资源。该文从知识框架、课程设计、学习支持服务三方面来概括阐述微课程的设计制作。关键词:碎片化;微学习;微课程;设计模式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新媒体的环境激发了“碎片化”学习形式的产生,而“微型学习”就是顺应时代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学习
2、形式,微学习使得非正式学习及终身学习的实现成为可能,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随时随地地自主选择微课程内容来进行片断学习。而微课程就是建立在一个个微型的学习组块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思路和线索建设起来的。微课程以它自身时间“短”而“高效”、内容“少”而“精炼”、交互性强的特点满足了人们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下对学习的需求。1“微学习”和“微课程”概念的提出2004年,奥地利学习研究专家马丁•林德纳提出微型学习(Micro-learning)的理念,旨在通过应用微型媒体终端学习微内容从而构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微型学习已经成为新兴的数字化学习方式,通过轻便的学习媒体设备使得一个个微型的学习组
3、块被方便快捷地获取、存储生产和流通,学习者在轻松的心情中获得轻快、愉悦和满足感的学习体验。通过若干微课程的学习掌握某项技能或某门学科的基本知识,这种学习方式是信息时代所需要的。微课程(Micro-lecture)的雏形最早见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UniversityofNorthernIowa)LeRoyAMcGrew教授所提出的60s课程(60-SecondCourse)1993)以及英国纳皮尔大学(NapierUniversity)TPKee提出的1min演讲(TheOneMinuteLecture,简称OML)(1995)。而现今热议的微课程(Micro-lecture)概念是2008年美
4、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DavidPenrose)提出了“微课程”(Micro-lecture)的概念,Penrose认为60s内的“知识脉冲”(KnowledgeBurst)作用于学习者,核心知识概念将构成微课程的主体,只要在相应的作业与讨论的支持下,能够与传统的长时间授课取得相同的效果。2“微课程”与“微课”的区别微课程是指在较短的时间内,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的一种微型教学视频(microvideo),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多媒体微内容(microcontent),如,文本、音频等,是微型学习的一种形式。为保证资源的有效性,微课程还必须具备一套完整的课
5、程设计、开发、实施、评价等多元化的教学资源,构成主题鲜明、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微教学资源环境”,尤其注重对学生学习课程内容的学习支持服务,这也是微课程与微课最大的区别。“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而微课程由一系列小容量的学习专题组成,是把某门学科或某项知识、技能的学习解构为一系列相对独立、微小的专题并进行有目的的重组,形成一个个各自独立但是又缜密联系的微课,微课是微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讲课的多媒体课件、课堂教学的实录视频等都不属于微课程,微课程本身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3微课程的内容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习 语境 课程设计 模式 4052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