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理论下课堂有效教学浅析(共5425字).doc
《互动理论下课堂有效教学浅析(共5425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互动理论下课堂有效教学浅析(共5425字).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互动理论下课堂有效教学浅析(共5425字)摘要:以互动视角来展现课堂教学,并通过研究互动理论来实现有效教学。关键词:互动理论;课堂教学;有效教学教学的本质就是一种交往,教学的过程就是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过程,在教学中包含了多种类型的互动。综观当今的课堂教学,互动被定义成简单的问答形式,真正的互动应该是各主体积极参与其中,内化价值符号,从而满足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需要。本文拟以互动理论为基础,揭示教学中的互动,通过研究互动来实现教学的有效性。1互动理论的发展与内涵互动理论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由乔治赫伯特米德(GeorgeHerbertMead)及其学生赫伯特布鲁默(HerbertBlume
2、r)创立,在心智、自我与社会中充分表达和呈现他关于符号互动的思想,在此之后,他的弟子布鲁默于1973年正式将其命名为符号互动理论,简称互动理论。1.1互动理论的初创受到新达尔文主义、行为主义和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米德提出了互动理论的两个假设:(1)人类生理上存在的脆弱迫使他们进行互动,以求合作生产;(2)那些有利于个体和个体内部之间的互动和合作的行为会保留下来。不论是心智,还是自我和社会都是互动的结果,都具有社会意义1。米德的互动理论主要有以下观点。1.1.1心灵。在论述心灵(mind)上,米德提出了一个对应概念姿态(gesture),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任何外在的行为表现,它既包括有声的姿态语
3、音,也包括无声的姿态肢体动作1,一种最基本的沟通方式,是心智(心灵)形成的基础。同时米德认为那些有意义的姿态,一定是能引起大家共同反应的。心智或心灵,也就是人的思维,从婴儿期就开始产生和发展,通过与周围的环境进行姿态交流,从无意识地选择与接受,到逐渐地自我筛选,把外在的姿态逐步内化,这种内化的姿态就是有意义的符号,心智也就会不断发展成熟。当有机体发展了常规姿态的能力,就有了想象预演各种方案的思维,也就有了扮演其他角色的能力2。1.1.2自我论。自我论的概念来自威廉詹姆斯(WilliamJames)的“自我概念”和查尔斯库利(CharlesHortonCoole)的“镜中我”思想。詹姆斯认为自我
4、伴随着经验情景不断发展形成,由此形成自我的意识、精神思想都是社会性行为。库里的“镜中我”则是把周围的人当成一面镜子,我们从他人的评价中了解自我,获得自我认知3。有机体在社会环境中,通过角色扮演和价值交流,获得自我经验,形成自我意识。在意识经验和社会经验的条件下,米德将“自我”分为主我(i)和客我(me),人便有了思维着的“我”和被思维着的“我”,主我是个体行动的动力系统,是对符号或他人反应的认知,进而规划出自我的应对反应;客我是行动的方向系统,是自我的社会反面,对自我的认知和反应进行回顾和反思,预测未来结果4。1.1.3社会论。社会是由社会成员互动所构成的网络,体现了主体之间规律性的互动,并孕
5、育出自我。社会与自我的形成具有以下关系:第一,社会的个体基础反思,人类可以依靠语音等特征进行交流和反思,完成自我经验的刻画。第二,社会的组织基础交往,在交往中,通过“镜中我”遐想他人的态度,扮演他人的角色,以此来调节自己的行为,使交往获得价值和意义。第三,社会的制度基础理解,生活在同一套体制下的人们共享一套价值标准,它决定这个体在与周围环境互动中感受性,是全体成员一种共同的反应5。米德的互动论以心灵、自我和社会为论述对象,探讨了姿势在三者形成、变化中所起的作用。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心灵的本质是生理冲动与理智反应间的互动;自我的本质是主我与客我的互动;社会的本质是自我与他人的互动6。在教学过程中,
6、教师通过姿态传递信息,学生进行自我消化,不断增长心智,并通过“镜中我”来调整自己的行为,以满足以教师为代表的社会方面的要求。1.2互动理论的形成布鲁默在继承米德观点的基础上发展出强调社会的可变性和突变性的符号互动论芝加哥学派。在符号互动主义:观点和方法中他认为人们可以把一切客观的事物和主观意识进行符号化处理,转化为特殊的符号用作交流,在社会活动中保持稳固的交往模式。符号扩充了姿势的概念内涵,它包括语言、文字、动作、物品甚至场景。如红色,在婚礼中代表喜庆和激情,如果在交通标志中则表示警告。布鲁默曾用3个基本原理对符号互动进行了概括和总结:人基于对客观事物所赋予的意义来决定我们所采取的行动;赋予事
7、物的何种意义源自社会互动;在任何情景下,我们都要经历“和自己对话”来做内部解释,即给这个环境确定一个意义并决定采取何种行动。布鲁姆的符号观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人类是符号的实用者。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就是人类具有制造和使用符号的能力,可以且能用一个个符号来象征客观事物、思维以及所经历的事物,并以此进行交往。首先,符号是约定俗成的,在相同的文化体制下,彼此间具有相同的符号编码体制,即情景定义的一致性。例如我们看到笔,就会称它为“笔”,而不会叫作木棍。其次,符号是有意义的,因为它是彼此交流的媒介,如果未能引起彼此间的互动,那这个事物就没有意义,也不能称为符号。最后,符号一定是可以感觉到的,我们甚
8、至可以看到、听到它的存在7。(2)符号性交往。人们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可以通过符号进行相互沟通,这些符号不仅包括词汇和语音符号,还有那些可以相互理解的面部表情、身体动作和其他象征性姿态8。(3)互动和角色领会。只有真正感受和理解他人的角色,在思维中读懂他人的姿态,互动才可能真正发生,也才算有意义的交往。(4)互动、人类和社会。社会的互动使得人类成为独特的种类,也正是因为人类在发展中获得了能力,产生了互动,才使得社会成为可能。这些要点构成了互动路线的核心:人类制造符号,通过符号进行交往,交往要求领会和理解角色,从而最终构成了社会结构。课堂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互动成为主体联系的桥梁,而符号则是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互动 理论 课堂 有效 教学 浅析 542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