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模塑研究(共3512字).doc





《中学教育模塑研究(共3512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育模塑研究(共3512字).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学教育模塑研究(共3512字)中学教育模塑研究 义务教育亦称“普及义务教育”,是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对适龄儿童实施一定年限的普及的、强迫的、免费的学校教育。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义务教育年限为9年。初级中学阶段为义务教育的最后3年,这一阶段正是义务教育转向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教师、家长、学校都要面临升学的压力。这一阶段的学生由于世界观、价值观还不够成熟再加之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容易出现行为的偏差。所以,应加强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身体、学习等各方面的教育与管理。2001年起,中国为了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全面提高中小学教育投资效益和教育质量,促进农村基础教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对农村教育资源进行整合
2、,摒弃“村村办学”的方式,对临近的学校进行资源合并。这一政策的实施优化了学校资源。但是,面对教育的期待与实践的具体现状不得不引发许多思考。基层义务教育体系果真是按照适龄儿童全部上学的要求进行的吗?当义务教育体系以“客观、公正、平等”等道德期待原则统一设计全国性教育组织体系时,又是如何对待城乡交织以及乡村教育情境下生态观念上的差异?当教育以一种向“先进”看齐的发展观为导向时,是否看到其后隐藏着的权力层级体系?当市场的力量介入基础教育学校体系中时,又是否在体系设计上有效地反向关照到个体间的文化差异性特征?冯跃博士深入一个普通中学观察、研究,写出了教育的期待与实践:一个中国北方县城的人类学研究一书。
3、教育的期待与实践:一个中国北方县城的人类学研究一书主要由7章组成,可将这7章分为5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章导论主要介绍了作者的研究主题、内涵和研究方法。作者把“期待与实践”作为全书分析的主要线索,主要尝试从文化传递与人性转变的整体视角出发,探讨教育发生过程中对人性形成的规范与模式尺度以及个体在反复实践中获得的人性转变的新尺度。采用了思辨法、个人中心的民族志研究、跨文化比较研究法、主位与客位法、口述史/生命历程研究法来设计和完成了对一个北方县城中学的田野调查。第二部分第二章文献综述,作者锁定了“教育期待与实践”这一主题,分别从学科文献梳理和人类学角度的中国教育观察两个角度对研究成果进行综合讨论,并
4、对新中国成立前、“”期间和近30年来的学术积累分别做了梳理。第三部分第三章教育期待与实践的整体分析,作者从自我的文化形塑之网、绝对的尺度、相对的尺度、实践的尺度等方面对教育的期待与实践分别做了理论阐释。第四部分为第四章夹缝中的发展、第五章期待中的成长和第六章面子的尴尬,这一部分中,作者首先对A县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产业类型、自然资源、经济发展状况等做了简要的介绍。其次,作者对AB中学及县城学校教育体系做了详细的介绍。特别是合校并点后学校的生存选择问题作者做了一定的探讨。再次,作者花了大篇幅做了校长的口述史研究,从“核心人物”出发研究AB中学。作者以校园“德馨室”主持人的身份进入AB中学,通过
5、心理测验、心理咨询、家访等方式了解学生、老师。从身体的规训、心智的博弈、人性的“自我”诉求:理想与现实、多元至上主义4个方面来剖析初中生在面临学业的分层现象、群体中关系分层现象时的矛盾与困惑。作者也明显感受到基层学生在学习动机上的现实性、情境性和多样性等特征。在这里,作者通过对教师生计、身份、地位、关系、面子、从教压力、行为、互动及手段的参与式观察、描述,刻画了基层教师的无奈与困境。最后一个部分第七章教育期待与实践的整体反思,本章作者综合哲学人类学及文化人类学的双重思考框架,阐述多元文化参照下,教育期待与实践表现的学理缘由、深层次根源及应用性建议。该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综合哲学人类学及
6、文化人类学的双重思考框架,阐述多元文化参照下,教育期待与实践表现的学理缘由、深层次根源并提出了应用性建议。书中从自我的文化形塑之网、绝对的尺度、相对的尺度、实践的尺度等方面对教育的期待与实践分别做了理论阐释。整合了三重尺度下教育期待与实践的不同表征:从绝对的尺度看,正式和非正式的制度体系构成了学校运行及核心人物行政策略的行动框架;情境化要素中包含着学校在与部分师生及家长的关系互动中所发生的部分难以评断是非的相对性期待与实践行为;大量正式及非正式制度又随着时空转换进行相应的自我调整,这也是教育内涵所体现出的实践性特征。挑战了目前教育学界对教育本质与人性转变以及对文化多元概念的褊狭认识,通过对教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学 教育 研究 351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