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中学生能力的培养(共1539字).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初中历史中学生能力的培养(共1539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中学生能力的培养(共1539字).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初中历史中学生能力的培养(共1539字)初中历史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一、评价战争,要看是否顺应民心是否顺应民心不但成为战争性质评判的重要标准,而且还是战争胜利与否的决定性因素。例如:为什么武王伐纣是一次正义的战争?1.商纣王的暴政使商朝成为历史发展的绊脚石,失去民心,引起了人民的不断反抗和阵前倒戈。2.周武王顺应民心,联合多方部落共同伐纣,解除了商纣王对奴隶和平民的残暴统治,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又如曹操为什么能在官渡之战以少胜多打败袁绍?一方面是人民群众渴望早日结束战争,实现统一;另一方面是曹操的政治、经济措施,以及曹操的军事才能等。可是曹操却在后来的赤壁之战惨败而归,这又是为什么呢?1.刚刚降曹
2、的荆州水军怀有戒心,疑虑重重,军心涣散。2.曹操士兵大多来自北方,不习水性。3.曹操骄傲轻敌等等。等领导的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的胜利也在于他运用了人民战争及正确的作战方法,还有为战胜黑暗争取光明的正义性,以及许许多多优秀中华儿女前仆后继的牺牲精神、崇高品德和奋斗精神等。历史上农民起义次数之多,规模之大都说明中国劳苦大众所受的剥削压迫之深重,战争之结果只能是一个朝代被另一个朝代所取代。汉朝取代秦朝,唐朝取代隋朝莫不都是如此。从这些朝代的更迭,也让不少统治者警醒,譬如唐太宗明白了“为君知道”善待百姓,他经常以这样的话(“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教育他立为太子的儿子。皇帝都能善待他身边的人,我们又何尝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历史 中学生 能力 培养 1539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