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收入家庭教育投入研究(共6794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低收入家庭教育投入研究(共6794字).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低收入家庭教育投入研究(共6794字)低收入家庭教育投入研究 一、教育投入与收入水平的相关研究教育投入与收入水平的相关研究涉及教育、经济、职业、阶层等方面,也是多方研究的热点问题。经济学和社会学的研究成果尤其丰富。(一)经济学的研究关于家庭教育投入与收入水平的相关研究,可以追溯到西方的人力资本理论。资本概念本身是经济学术语,人力资本的概念是与物质资本的概念相对的,它把人也看作是一种资本形式,因此也可以带来利润,这种利润体现为人可以在未来获得收入。而教育则被认为是人力资本形成的最重要的途径,教育可以通过转化成人力资本的形式而为教育投入带来收益,并且教育投入也能够对经济增长产生促进作用。人力资本理
2、论从提高收入水平的角度解释了家庭教育投入的动因。美国学者贝克尔关于教育投入的研究中,运用消费行为理论对教育投资效用进行了解释。其研究分析了家庭人口的生育行为和投资决策,在此基础上创建了孩子数量质量替论。国外有关家庭经济背景因素对子女教育获得影响的研究发现,子女在从低教育阶段向高教育阶段转变的过程中,家庭背景因素的作用会越来越小,这表明,家庭因素对子女的初级教育阶段影响大,而对子女的高级教育阶段影响小。并且在大多数国家,收入水平对于教育获得有影响,通过对较长时期相关数据的对比研究发现,这一影响呈现出日益加强的趋势,而且反过来教育对于收入水平也有显著影响,两者之间关系是相互作用的。而教育经济学同样
3、关注教育投入与收入水平的相关关系。教育经济学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社会,美国的舒尔茨、贝克尔、英国的维泽等的论述,为现代西方教育经济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教育经济学与人力资本理论不同,主要是教育经济学侧重宏观角度的研究,其关注的主要问题包括:整体上来看,教育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个体上来看,个人的教育投资和收益以及收益率;另外还关注教育同收入分配和再分配之间的关系等等。经验研究层面上,经济学大多数从宏观层面的角度,运用理论模型尤其是明瑟收入函数模型等经验研究方法,通过量化分析教育投入与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经济学比较注重从宏观整体上进行研究,例如,对于农村的教育与收入分配的关系,有研究利用中国
4、农村19932007年的数据,从农村居民受教育水平和教育不平等程度两个方面考察了教育与农村居民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差异与收入不平等之间表现为正相关关系,即随着农村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增加,其收入水平也逐步增加,表现为受教育年限的差别越大则其收入水平的差距也越大。这表明当前我国农村整体教育水平仍然落后,教育对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模式还没越过倒“U”形的临界点,仍处于它的左边。受教育水平不同体现了教育的不平等,而教育不平等则导致了收入的不平等。这一结果与国外多数研究的结论相同,我国农村教育不平等程度的上升也恶化了农村居民内部的收入分配状况。经济学对于教育投入与
5、收入的代际流动的研究表明,教育投入可以促进收入的代际流动。在教育投入与收入的代际流动研究中,由于收入是定距变量,收入的代际流动主要通过计算父代与子代收入的相关系数或者回归系数来衡量代际流动性。对于代际收入流动性的测量大多运用回归方程。回归方程中的回归系数称为收入的代际弹性系数。还可以用收入的代际弹性系数计算代际收入流动系数。代际收入的相关性越大,代际收入的流动性就越小。国内外实证研究均显示教育投入对代际收入流动性有影响。首先,西方国家研究结果表明教育对代际流动的净效应在30%40%,而我国的一些研究显示教育对代际流动的解释力度在10%左右;其次,不同时间、地区以及不同性别、收入、职业等方面,教
6、育对收入流动性的影响也不同;再次,不同阶段的教育促进代际收入流动的作用不同,早期教育的作用大于后期高等教育的作用;最后,延长教育年限对代际收入流动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是教育扩张和教育机会增加并不必然带来代际收入流动性的提升。对于城镇和农村的教育与收入流动性分别进行研究,得出了相同的结论。有研究利用数据资料,通过收入代际继承性和流动性指数、收入代际弹性系数等指标分析了我国城镇居民收入代际流动的特点,探讨了教育对收入代际流动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存在较为明显的代际传递效应,多数城镇居民的下一代依然滞留在与父亲相同的收入组群里。研究同时表明,教育对促进代际收入流动性有重要作用。而韩军
7、辉对农村居民的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子女的相关属性变量后,子女收入受父亲收入影响较大,说明我国农村地区代际收入流动性较小,也呈现出一定的代际继承性。对于城镇和农村的收入流动性进行对比研究中,方鸣等研究认为,目前我国居民的代际收入流动性较差,存在比较明显的收入代际传递现象,城镇居民的代际收入弹性高于农村居民的代际收入弹性。处于收入两端的城乡居民的代际收入流动性低,而代际教育传递是代际收入传递的主要途径。龙翠红等使用调查数据资料,通过建立模型实证估算2009年的代际收入弹性,其结果整体约为0.6,城市和农村分别为0.8和0.5。该结果表明,与已有国家的相关研究相比,我国的代际收入弹性偏高,家庭因素对子
8、代收入的影响仍然很大。进一步地从教育、健康等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几个方面研究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内在传递机制,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对我国的代际收入传递起到了重要作用,社会资本的影响也很显著。严斌剑等基于微观调查数据资料,采用拓展的对数收入模型,研究了我国城乡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变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城镇的代际收入弹性呈现倒“U”形变化,近些年来城镇的代际收入弹性虽有下降,但仍高于农村,城乡间该影响仍存在较大差异。在城镇,受教育程度对子女收入的影响比较稳定,有逐渐增强的趋势。而农村的受教育程度影响情况则有一个变化,早期有波动,近年来受教育程度的影响力在不断增大,并趋于稳定;受教育程度对子代收入有较
9、大影响。教育投入与代际收入流动之间的关系可能是一种非线性的关系,即对于不同收入群体来说,教育投入发生作用的机制及程度可能不同。有研究表明,高收入群体的代际收入弹性系数更大,加入子女教育变量后,父母收入对子女收入的影响减少了,这说明高收入群体的高代际相关很可能是通过对子女教育的投资实现的,接受教育对高收入子女群体代际流动的促进作用更大。而郭丛斌等的研究则表明,城镇居民收入代际流动性低,代际收入传递效应明显,而教育投入最有利于促进低收入家庭子女的向上流动。在加入了时间变量以后,结果表明教育投入对于促进低收入群体家庭子女向上流动的作用随着市场化水平的提高而日益明显。(二)社会学的研究社会学的研究相对
10、较少,已有的研究多是教育投入与社会分层地位方面的,并且理论分析的偏多。社会学研究主要集中在教育投入与社会分层之间的关系上,很多研究提出,人力资本是影响社会分层的重要因素。当代社会正在经历着变革,社会流动加剧,由于改革开放以来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人口流动模式发生了变化,人力资本水平的作用正在增强,人力资本在社会分层中的作用日益显著,因而教育投入对社会阶层结构变化的影响也越来越深重。家庭教育投入影响社会地位的形成,而社会地位也影响家庭的教育投入。研究家庭教育投入与社会地位之间的关系,需要先测量阶层地位。对于阶层地位的测量,一般运用主观与客观指标相结合的方法,主观指标主要是职业声望,即通过问卷调查数据
11、获得社会成员对于不同职业的声望评价,从而构建职业声望等级,客观指标包括收入、权力等。另外对于代际阶层地位流动的测量,可以使用流动表格来考察不同社会阶层间流动的绝对概率和相对概率。流动表格是一个矩阵,能够详细描述各种社会地位之间的流动关系,并可以在加入时间维度后得到代际社会流动的动态结构。社会学家也提出了各种流动系数,如代际继承性系数又称不流动系数、代际流动距离等,试图用数字描述社会阶层流动的状况。社会学的研究认为,社会地位影响家庭教育投入。有研究认为,虽然改革开放促进了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并且随着人们对教育认识的提高,家庭的教育投入也越来越大,但是不同家庭的社会资本、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不同,他
12、们的教育投入也不相同。而对于家庭教育投入大小不同的原因,有研究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分析了影响家庭教育投资支出水平的主要因素:家庭收入、家庭文化环境、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子女年龄、子女学习质量(可看作投资收益)、地区教育状况。投资收益是影响家庭投入多少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决定家庭教育投资收益的因素主要有家庭教育投资支出水平、子女年龄、人均GDP、家庭文化环境、地区教育状况。同样,家庭教育投入也反过来影响社会地位的形成。家庭的教育投入能获得经济效益和非经济效益。从经济效益上来看,家庭教育投入越多,获得的教育程度就越高,就越容易得到就业机会,预期的就业收入也就越高。除此以外还能获得非经济效益,主要包括获得
13、更高教育的机会、更好的生活质量以及抑制贫困的代际传递等。社会学研究也关注教育投入与代际阶层地位流动的关系。社会学在这一研究中把教育投入转换成了人力资本投资,人力资本投资是影响代际阶层地位流动的重要因素,父代对子代的教育投入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子代成年后的收入水平。相关研究表明,微观上,当低收入家庭的父代不能够对子代的教育进行充分的投资时,父代与子代收入的相关性就会更高,代际阶层地位流动性就低。并且主要是父代对子代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投资决定了收入的相关性。宏观上,国家可以通过公共教育的支出影响家庭人力资本的获取,继而影响整个社会代际收入的流动性,进而影响代际阶层地位的流动性。有研究在分析长
14、期贫困的原因时指出,贫困的代际传递是主要原因。研究利用相关数据资料,通过与非贫困家庭对比,认为农村贫困家庭的代际收入弹性大,收入流动性较差。贫困家庭的子女收入对父母收入的依赖性更强。贫困家庭子女容易受到上一代经济和社会劣势的影响,贫困家庭父辈与子辈在受教育水平、就业状况等方面处于明显劣势。农村贫困家庭贫困的代际传递明显。另有研究通过实证调查,认为有些地区改革开放以后农村居民的代际职业流动总体水平较高。个人文化程度、个人初次就业时的年龄和父亲的职业、母亲的干部身份对代际职业流动都有影响。农村居民要想获得农民以外的职业,就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自己的受教育水平。虽然教育投入与收入水平成正比关系,但并
15、不是教育投入越多越好。宏观上国家教育投入的脱贫效应有边际递减的趋势,因此微观上家庭的教育投入也应该有一个拐点,也会表现出边际效应递减的规律,因此家庭教育投入应该是适度的。家庭教育投资取决于家庭对该项投资的利润预期和机会成本预期。如果家庭教育投资积极、学习勤奋则边际成本递减、边际收益递增,反之,则边际成本递增、边际收益递减。社会资源的稀缺性及先行者的相对独占性、马太效应和赢者通吃的原则等是形成这一规律的客观原因。(三)社会学和经济学研究视角的比较社会学和经济学在各自的领域对教育投入与收入水平的关系进行了不同方面的研究,在关注对象、研究方法及研究结论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两种视角的主要差异如下:1
16、.核心变量与测量指标的差异两个学科关于代际社会流动研究的主要差别在于其关注的核心变量不同。社会学主要运用职业和社会地位指标,而经济学主要运用工资和收入指标。这些指标分别衡量了个人在社会中所处地位的不同侧面,因而两个学科提供的关于社会地位代际流动的信息是相互补充且不可替代的。2.研究方法的差异社会学研究中使用的职业以及社会地位等是非连续变量,即是以定类和定序变量为主,其首要难题在于依据职业性质进行合理的分类。过粗的分类造成类别内异质性过大,而过细的分类则造成统计学上的困难。相对而言,经济学使用的收入为连续变量,即为定距变量,代际收入弹性对于社会流动的解释相对简单。但是较难回答代际流动中存在的“异
17、质性”问题。如不同收入群体的代际收入关系可能完全不同,使用一个回归系数或相关系数的方法,可能会掩盖一些重要信息从而造成测量误差。另外,相同收入群体的内部也可能存在异质性,这些因素都可能使收入相同的群体具有完全不同的代际收入关系。二、低收入家庭教育投入与子代收入水平的相关研究教育投入与收入水平之间有一定的相关关系,那么低收入家庭的教育投入与子代收入水平之间的相关有什么特征呢?(一)低收入家庭教育投入有限关于低收入家庭的教育投入有不同的观点。有研究认为,低收入家庭和高收入家庭的教育投入并没有显著的区别,教育投入占其家庭支出的比例都在增长,并且教育投入与其家庭收入是成反比的,其家庭的收入越高,则教育
18、投入占其家庭收入的比重就越低。在追求更高层次的教育时,不同家庭不会因收入的高低而影响教育投入的数量。例如,有研究调查了农村家庭经济状况对家庭教育投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家庭教育投资过程中,农村家庭经济状况对家庭教育投入有一定的影响,但直接影响并不显著,只有当家庭经济状况达到相当水平时,家庭才会决定增加教育投入。同时,一定的经济状况并不对家庭的教育投资选择产生较大的后果。但是更多的研究则认为,低收入家庭由于贫困,对教育投入偏少。不仅总额偏少,而且所占家庭总支出的比例也偏低。(二)低收入家庭子代收入偏低以往有关研究对高、中、低等不同收入家庭子女的学业和就业状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在学业方
19、面,低收入家庭子女毕业于全国排名很好或较好高校的比例低于高收入家庭子女,毕业于全国排名中等偏下高校的比例在各类收入家庭中是最高的,高中阶段学习成绩优异的比例也低于中、高收入家庭子女;在就业方面,低收入家庭子女大学毕业后找到第一份工作前的等待时间明显长于中、高收入家庭子女,低收入家庭大学毕业的子女进入党政机关的比例略低于中、高收入家庭子女,进入企业的比例低于中、高收入家庭子女,但进入企业的低收入家庭子女更多是进入了竞争性行业,进入垄断性行业的比例又低于中、高收入家庭子女;在工作的稳定性方面,低收入家庭子女固定或长期合同工的比例低于中、高收入家庭子女,低收入家庭子女的就业相对而言更不稳定。因此,不
20、同收入家庭存在着收入代际传递的现象。关于收入代际传递的原因,相关的解释有:(1)如果父母的收入高,就能为子女提供较好的生活条件,甚至能够帮助子女找到好工作,进而获得高收入;如果父母的收入低,就很难为子女创造好的生活条件以及帮助子女找到好工作,这是对收入的直接影响。(2)如果父母的收入高,就可以增加家庭的教育投入,加大在子女教育方面的投资,提高子女的受教育水平。子女的教育水平越高,就越有可能获得高收入的工作机会,反之亦然。(3)如果父母的收入高,可能由于其个人能力强或是家庭背景好,这一点也可传递给子女,子女的能力强或者家庭背景好有机会获得更好的收入;如果父母的收入低,传递给子女的也是低收入。子女
21、的收入水平主要取决于子女本身的人力资本状况,而人力资本状况非常依赖于其父母的收入水平和人力资本状况。因此收入水平也是可以代际传递的。(三)低收入家庭教育投入与收入水平相关研究以往的相关研究认为,家庭教育投入与收入水平密切相关。教育收益率会由于家庭背景的不同而不同。有研究表明,低收入家庭子女的大学收益和大学收益率明显低于中高收入家庭子女。有研究利用入户调查数据,通过考察我国高、中、低收入家庭子女的教育收益,发现虽然各个收入层次家庭的子女收入都会随着教育程度提高而提高,但是低收入家庭的子女受教育程度相对中、高收入家庭子女较低。与此同时,在同等学历下低收入家庭的子女收入相对中、高收入家庭子女也较低。原因在于低收入家庭的子女更难获得进入垄断性行业等高收入行业的机会,因此,教育收益率的差别还在于就业的差别。总之,总结以往有关家庭教育投入与子代收入水平的相关研究的特点,得出:(1)视角上,经济学的研究多于社会学的研究,宏观社会层面的研究多于微观家庭层面的研究;(2)内容上,较多关注教育投入与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而对于教育投入怎样影响收入水平的研究较少;经济学较多地研究教育投入与收入水平的关系,而社会学较多地研究教育水平与阶层地位的关系;(3)方法上,经济学实证研究较多,而社会学理论分析较多。第 12 页 共 12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