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安全教育服务实践(共4711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安全教育服务实践(共4711字).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安全教育服务实践(共4711字)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安全教育服务实践 【摘要】寄宿制学校生活割裂了低龄儿童传统的家庭和学校环境,使其身心健康发展面临着极大挑战,而专业的小组工作方法介对解决寄宿儿童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以保山市龙陵县大垭口小学为例,对小组工作方法在农村寄宿制学校服务中的实践进行研究,探讨农村寄宿儿童服务的方法和存在的问题。【关键词】寄宿儿童;小组工作;实践研究随着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不断推动,寄宿制学校的需求也更加广泛,寄宿的需求也从小学的高年级向低年级开始延伸。寄宿儿童数量的增长势必会带来一些社会问题,尤其是寄宿儿童自身会面临一些困境,如:寄宿儿童
2、与父母沟通存在较多困难,缺乏情感支持、安全意识薄弱、卫生习惯差、学习动力不足等。以大垭口小学为例,学校引进社会工作的专业实践团队,经过前期的调研和到学校的走访调查以确切了解学生的问题及需求,对学生的身心健康进行辅助。实践团队成员提升了自身的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切实对大垭口小学寄宿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有效的改善。一、龙陵县大垭口小学寄宿儿童基本情况大垭口社区地处腊勐乡西部,东邻腊勐小学,南邻中岭岗村,西邻镇安镇、镇东、官岑村,北邻松山村,离乡政府所在地13公里,距县城35公里,面积12.68平方千米。该村2015年末有590户2516人,其中男性1245人,女性1271人,适龄儿童368人。该村人
3、多地少,主要经济来源有种植烤烟、甘蔗以及外出务工。大垭口有小学1所,共有学生317人,男生154人,女生163人,大垭口小学学生包括大垭口小学及长岭岗村两个村的适龄儿童。大垭口小学是寄宿制学校,除特殊情况外,学校要求学生都实行寄宿。学校周一至周五上课,周末放假两天,周日晚自习时间要求返校。周一至周五除上课时间外,学校要求午休时间学生要在教室里午睡,晚上七点到九点有晚自习。二、龙陵县大垭口小学寄宿儿童的需求评估为了了解寄宿儿童喜欢的活动类型和内容,进一步了解当地寄宿儿童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有效预估和策划活动,为后期活动的开展和评估总结奠定基础。社工们分别与大垭口小学的老师和寄宿儿童进行深入地沟通和
4、交流。1.老师层面:注重学习,不支持学生开展课外活动。社工们从课余时间与大垭口小学的老师们的交流中了解到,大垭口小学极其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每天的上课时间都排得很紧奏,同时考虑到学生课余时间追逐打闹或者到处乱跑存在安全隐患,学校规定午休时间学生必须在教室里午睡。晚饭后虽然有两个小时的休息时间,但是大部分老师,尤其是高年级的班主任,都要求学生在教室里做作业或者打扫卫生,并不支持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原因一是认为课外活动没有意义,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学不到东西;二是认为课外活动影响孩子们的学习,担心孩子们玩耍之后心收不回来;三是担心在课外活动中发生危险使孩子们受到伤害,所以不如在教室里做作业,还能够
5、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2.学生层面:期待多元化的课外活动。社工们通过观察和在课间与学生们的交流中了解到,学校很少组织课余活动,对学生卫生习惯、安全、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的培养和教育活动也很少,学生们兴趣爱好多元化,有唱歌、跳舞、乒乓球、手工等,并且非常希望课余时间有专门的老师开展课外活动,并且每天都能够有固定的活动时间,而不是天天在教室里闷头学习和做作业。社工们在晚自习结束后到不同年级的学生宿舍进行了走访,发现大垭口小学的学生预防危险的发生、面对危险、自我保护等安全方面的意识比较薄弱,安全知识和技能比较缺乏。他们自身也很期待社工们能够通过开展活动的形式帮助他们系统的学习安全知识和技能。因此,通过与大
6、垭口小学老师和学生的交流和讨论,社工们计划从校园安全教育入手,运用小组工作的方法介入到大垭口小学寄宿儿童的安全问题中,通过对寄宿儿童的安全需求进行调查,分析校园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制定相应的小组计划,通过小组的开展,形成一些社会工作实务方法,帮助大垭口小学寄宿儿童掌握一定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树立安全意识。三、小组工作计划:校园安全教育1.目的。帮助大垭口小学寄宿儿童增强安全意识,学习安全知识和技能,能够在今后的校园生活中健康快乐的成长。2.小组特征。(1)性质:教育类小组。(2)节数:四节。(3)时间:下午五点四十至六点五十。(4)地点:儿童之家活动室。(5)人数:十二人。3.招募方法。(1)班级
7、宣传:向指导老师说明我们要做的活动内容以及活动意义,请班主任帮助我们进行班级宣传。(2)宿舍宣传:进入学生宿舍宣传并进行招募。(3)同伴带动:鼓励组员带动身边的小伙伴参加小组活动。四、小组工作方法介入寄宿儿童服务实例中的经验探索(一)小组价值理念的有效践行1.互助。在小组中,随着组员彼此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深厚,他们之间会发展出互助人性关系,会关注彼此,并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在大垭口小学开展的小组工作中,组员们在相互建立起基本的信任关系后,通过互助,讨论彼此共同关心的话题,会发现自己身上的问题存在普遍性,并不是只有自身存在,从而减轻孤独感,组员之间互相帮助,从其他组员的经验中获得成长。小组工作者需要
8、激发组员互助、合作的关系,以实现个人目标和小组目标。2.尊重。鉴于人人平等的原则,每个组员都应该受到尊重,享有尊严,相信组员有改变的能力和潜能。大垭口小学寄宿儿童小组活动开展过程中,每一个组员都是平等的,小组工作者引导组员欣赏其他组员对小组的贡献,让组员感受到自己的想法都有人倾听,得到关注,体现了平等和尊重。当小组中出现了人人争为小组做贡献,组员的贡献得到大家的尊重时,组员就可以发展出对小组的“主人翁”的感受。3.民主参与和决策。小组工作者充分营造平等、尊重、舒适的氛围,调动组员的参与积极性,为组员积极参与小组、讨论问题、乐于分享、表达观点和意见提供条件。小组游戏、小组契约、小组活动等内容的制
9、定,小组工作者都充分汲取了组员的意见,并给予了及时的反馈。(二)小组进程中方法技巧的有效运用1.小组初期:订立契约。为了让组员真实地展现自我,采取了尊重、接纳、不批判的态度,小组工作者与组员一起订立小组契约,内容包括:学会聆听、学会分享、主动发言、按照社工的要求去做、互帮互助、不追逐打闹、保持活动场地的卫生。使组员对小组更有归属感及承担责任,并且能更有秩序地参与小组活动。2.小组中期:冲突解决。小组进入中期,组员的自我意识和权力控制意识增强。人身安全情景模拟部分,组员表现得十分积极,通过小组工作者的观察,小组中依然存在沉默的组员,沉默的原因是因为组员性格内向、被动。7同时小组中出现垄断者,他们
10、急于发表自身观点,经常打断其它组员的发言,或者急于否定其他组员的观点,过于积极地表现自我,受到了其他组员的指责。组员之间由于权力争夺和对问题的看法不一样,导致了矛盾和冲突。因此,小组工作者停止了该环节,让组员们围成一圈,商量分组进行情景模拟,使每位组员都能够表现自我。小组工作者运用包容、冷静、理性、分享、稳定、焦点回归等态度和方式引导组员共同化解矛盾和冲突,引导组员轮流有序得进行发言,在活动过程中积极发言并且尊重他人发言,相互鼓励,对于意见不同的发言给予充分的理解。对于某一组员被其他组员指责时,小组工作者适时的引导组员,对组员说明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犯错,重要的是知错就改。设身处地地为犯错误
11、的同学着想,给予他改正的机会。3.小组后期。(1)了解和处理组员有关小组结束的情绪和感受小组工作者要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同时要帮助组员接受小组结束的事实,做好结束小组的准备。一方面要鼓励组员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释放自己的情绪,增强组员下一次面对小组结束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引导组员认识到小组结束的积极意义,并能够妥善安排离开小组后的生活,能够记住和运用本次小组中学习到的经验和技能。(2)评估和总结小组成效。小组工作者总结本次小组,巩固在小组中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增强寄宿儿童面对困境的信心,为他们以后独立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组员对小组活动所学习的内容记忆深刻,小组活动使组员有效的学习到了一定的安全知识
12、和技能,组员的安全意识得到了提升,小组目标达成。最后,小组工作者对组员提出了期望,并颁发奖品,鼓励组员在今以后的生活中学会自助和互助。通过保山市龙陵县大垭口小学的实践,可以发现小组工作对农村寄宿儿童来说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小组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寄宿儿童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并让他们学习了在学校和平时生活中相关的安全知识,提升了安全意识,培养了寄宿儿童自我保护能力。由此可见,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理念和方法,将小组工作方法引入寄宿儿童的服务中,针对不同的困境和需求,对寄宿儿童的正向教育和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参考文献:1路永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J.教育学文摘.2
13、016.4.2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编.201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简明统计分析Z.内部发行资料.2011.4.3牛泉.我国农村寄宿学校现状分析与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5.4冯牧文.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问题的小组工作介入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2.5刘梦,张和清.小组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0-48.6贺燕.运用小组工作方法开展农村留守儿童教育J.青年探索,2011(2):76-79.7仕玉娟.小组工作在留守儿童人际交往能力提升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3.8丁少华.小组工作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3.9王思斌主编.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10陈佳,曾富生,陈瑶,孙强,张海燕.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农村寄宿制小学的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09).11杨润勇.关于中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的调查与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08).12潘璐.叶敬忠.农村小学寄宿制问题及有关政策分析J.教育科学研究,2008(02).13陈卫洪.漆雁斌.农村寄宿学校存在的问题分析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9(03).14张星晔.农村寄宿学校学生心理状况及应对策略J.才智.2010(06).第 8 页 共 8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