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与系统微课教学设计研究(共4691字).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信号与系统微课教学设计研究(共4691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号与系统微课教学设计研究(共4691字).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信号与系统微课教学设计研究(共4691字)信号与系统微课教学设计研究 1引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以其信息量大、知识更新快和传播速度快等特点不断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提出挑战。在此背景下,如何应对在有限课时内保证知识的深度、广度和前沿性成为教学改革过程中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微课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既可有效的辅助课堂教学,又可克服时间、空间限制,使学员可以不受限制的自主学习和实践,为学员的课外学习提供新的途径。前期大量的学者对微课的概念和要求进行了积极和充分的探讨,也出现了一批将微课理论应用于具体实践的研究,但对于如何利用好微课资源促进学员深度思考,加深对课程的认识,而不是简单的知识累加和拓展这方
2、面的探索相对较少。本文结合笔者参加本校微课竞赛积累的经验,以深度学习为目标,对学员思维品质的培养、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计做了一些思考,并以傅里叶变换的频移特性为例,介绍视频内容的设计过程。2促进深度学习的思维品质深度学习概念的提出,为我们观察、分析课堂教学,改善教学质量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深度学习是指在理解学习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性地学习新的思想和事实,并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实现众多思想间的分析和联系,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持续性学习过程,具有高投入性和建构性的内涵特质。综合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深度学习的认识,深度学习是一种自主式、批判性的学习方式.前期,我校在全
3、校范围内广泛持续地开展了各类主题的教学研讨与交流活动,取得了阶段性的突破,在基于问题驱动、项目驱动、引导式等教学模式中,一定程度上都体现了深度学习的理念,强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深度学习理论还需逐步渗透到学习中的反思状态、学习成果的跃迁能力和思维层次等各个方面。在微信息时代,微课基于网络平台,支持在线或移动学习,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拓展了课程的外延,利于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但片段式的学习不利于知识的系统化学习,在“信号与系统”微课教学建设的过程中还需注意如下思维品质的培养。2.1主动思考能力教学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再现,更重要的是引导学员培养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论证出正确结论的能力。在“信号与系
4、统”课程的学习中,首先要解决什么是信号与系统,为什么要学这门课,学了这门课有什么用的问题。在讲到抽样定理的时候要鼓励学员大胆质疑,当连续时间信号在时间上被抽样后可以代表原信号以及恢复出原信号么?从直觉上看,抽样似乎不可进行,但在工程运用中确实进行了抽样。教员需要鼓励学员多思考,多设疑,积极主动地求证,直到把问题分析清楚。2.2透过知识抓课程本质的归纳能力每门课程都有一个贯穿课程始末的主线,即课程的核心思想。“信号与系统”课程中,系统分析是根本任务,时域分析法是基本方法,在时域基础上变换得到的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及z变换等变换域分析方法在应用领域各不相同,但其核心思想都是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的分
5、解思想,只是分解的基元信号有所不同。如何抓住这条主线,需要引导学员对课程内容做深入的理解和感悟。2.3多角度、分层次看待问题的能力归纳能力帮助学员从宏观上把握课程的中心和脉络。具体到局部内容又需要注意培养学员多角度、分层次地看待问题。如系统分析既可以从产生响应的物理原因的角度去分析,也可以从频域中系统函数的物理意义着手,从多个角度利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解决问题,可以巩固学员对课程内容的认识与运用。此外,在信息化背景下,智能化、电子化的时代趋势使得每一个工程问题早已不是单独某一个专业知识或专业课程所能解决。学员还需对自身专业的课程体系有宏观把握。从“电路分析基础”到“信号与系统”再到“DSP原理及应
6、用”等一系列课程要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2.4细致的观察力与感知力在工程应用中,细节决定成败。教员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员对问题的敏感性与感知力。如在讲解信号卷积运算时,若卷积信号的区间分别为A,B和C,D,则卷积积分区间的结论为A+C,B+D。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论?学员在学习卷积运算的过程中要注意到这个细节问题,通过对细节问题的探索,更深入的理解卷积运算的物理意义,进而为实现卷积问题及工程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3微课教学内容的选择“信号与系统”课程是各地方高校和军队院校普遍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核心课程,实用性强,其理论体系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我校的“信号与系统”课程授课对象为通信
7、类及电子信息类各专业学员。近两年,为了适应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要求,各类地方高校及军队院校纷纷转变办学思路,调整人才培养方向和定位。针对我校而言,具体到“信号与系统”课程,面向通信专业的学时数由原先的64学时缩短为现在的60学时,面向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学时数由原先的48学时缩短为40学时。而“信号与系统”课程的特点是内容繁多、理论抽象、数学计算复杂,易使学员感觉枯燥抽象。如何根据新的课程标准,利用好信息化的教学手段,优化课程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引导学员深度思考信号与系统的问题,在思考中产生学习需求,在需求中学习分析信号及系统的方法,在实践过程中养成科学的高阶思维品质,在持续深入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信号 系统 教学 设计 研究 4691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