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修复数字化印模技术临床应用(共2165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腔修复数字化印模技术临床应用(共2165字).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口腔修复数字化印模技术临床应用(共2165字)口腔修复数字化印模技术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分析数字化印模技术在口腔修复中的使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主体为37例口腔修复患者。以印模技术为标准,A组行数字化印模,B组行常规印模。对比应用效果。结果A组的总有效率为94.74%,B组为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口腔修复患者行数字化印模治疗可优化疗效,提高治疗安全性。【关键词】数字化印模技术;口腔修复;疗效数字化印模技术是应用率较高的口腔修复技术,其快捷性好,精准性高,可借助电子信息技术实现口腔修复的数字化发展1。现阶段,口腔学开发出较多的数字化印模系统,且功能多样,适用范围广泛,
2、备受临床青睐。为探究其应用价值,本研究选取37例口腔修复患者,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主体为2017年1月2019年12月来院治疗的37例口腔修复患者。根据印模技术分组后,A组19例,男10例,女9例;年龄2674岁,平均(42.480.76)岁。B组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2776岁,平均(42.550.34)岁。经假设检验并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B组行常规印模治疗:检查患者的口腔情况,并测量血压与体温。了解其牙齿状态,并针对性设计口腔修复体。行牙体预备,取出牙齿印模,制成石膏模型,根据患者的牙齿情况适度加工与制作,反复试戴并调整,无误后
3、粘接。A组行数字化印模治疗:口腔检查后全面清理口腔,建立模型,于计算机内上传模型数据,并利用计算机程序转化三维立体模型,使其成为数字切片,转成二维模型数据,再整理数据,上传至相关设备。打磨、固化模型,基本符合治疗需求后抛光模型,提升修复体强度,试戴后再次调整修复体。1.3疗效评价标准显著疗效:疼痛可耐受,牙齿间缝隙显著改善,无牙龈出血等并发症;初见疗效:疼痛基本耐受,牙齿间缝隙有所改善,出现轻微的牙龈出血等并发症;未见疗效:疼痛不耐受,牙齿间缝隙未改善,出现严重的牙龈出血等并发症。1.4统计学方法数据处理经由SPSS21.0软件完成,计数数据表达是%,经x2值对比与检验,假设校验有意义的标准为
4、P值不足0.05。2结果 A组的总有效率为94.74%,B组为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3讨论 口腔修复的主要病型是牙基失衡,症状轻者,可轻微调整牙齿,实现平行。若症状较重,已错失最佳治疗时机,则修复难度大,治疗疼痛度高,需要进行个体化口腔修复2。牙基倾斜是作为常见的牙基失衡问题,治疗前应调整牙基,使其处于竖直状态,而后进行修复处理。但患者的症状、病情与病因有差异,修复治疗方案也应体现针对性原则。数字化印模技术是较为理想的口腔修复疗法,其优势为:精度高,重复性强:传统印模的误差情况多见,调整次数多,治疗周期长。而数字化印模可通过扫描输出文件设计与制作印模,能够减少人
5、为因素导致的误差。取模速度快:传统印模的取模时间长,而数字化印模能够尽快取模,缩短操作时间,进而改善治疗舒适度。存储便捷:数字化印模存储在计算机和相关设备中,不易丢失,取用方便。口腔修复完成后,模型不易变形。节约材料:可节约印模材料和模型制作材料,减少运输成本,提高治疗效率。传递便捷:模型的传递速度快,利于医生与技术人员的在线沟通3。其技术方法为间接法和直接法,前者可使用设备扫描模型,再用激光测量,最终获得数据信息。后者是于患者口腔内放置设备,直接测量后获得印模。可根据患者的疾病情况合理选择印模技术。但需注意的是,数字化印模所制作的修复体不够坚硬,需要通过固化处理后取得理想硬度。结果中,A组的总有效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数字化印模能够提高口腔修复疗效,减少并发症,缓解痛感,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参考文献 1张波,伊远平.数字化印模技术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贵州医药,2019,43(8):1297-1299.2韩晓谦,吕立霞,董志恒.数字化印模技术与传统印模技术制作全瓷冠的临床效果评价J.全科口腔医学杂志(电子版),2019,6(31):88-90.3刘一帆,郑秀丽,于海,等.数字化印模技术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6,32(6):879-885.第 4 页 共 4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