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习惯心理学探讨(共2463字).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体育习惯心理学探讨(共2463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习惯心理学探讨(共2463字).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体育习惯心理学探讨(共2463字)体育习惯心理学探讨 摘要:良好的体育习惯一个人养成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基础,让学生在青少年时期养成正确的体育习惯,是体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就体育习惯形成的心理学因素进行分析,为体育教师提供理论上的参考。关键词:体育习惯;形成;心理学;因素1习惯及其形成习惯是指人在一定条件下经常地作出某种行为或完成某种自动化动作的需要。习惯使人遵循一定的方式行动,并能体验到一种愉快感。一旦实现某种行为的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引起不愉快的情绪。例如,有些学生有课间10分钟要到户外去活动的习惯,若某一节课的教师拖堂,他们就会变得心情烦燥不安。习惯是人在生活实践过程中有意地反复
2、练习或无意地多次重复而形成的。从习惯的社会意义来看,可以把它分为有益的习惯和有害的习惯。有益的习惯能促使人们按照有效的方式行事,它在培养积极的个性品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卫生习惯、体育习惯都属于通过有意识地反复练习而形成的有益习惯,而打人骂人、不讲卫生、吃零食等习惯,则可能是无意地多次重复而形成的有害习惯。有些习惯可能并未经过任何练习,只要经历一次就巩固下来了。如某些不良的习惯。学生长期坚持参加体育活动是具有良好体育习惯的表现。这种习惯是在参加各种体育活动过程中,在教师和同伴潜移默化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它可以为学生终身参加体育活动打下一个良好的心理基础。2体育习惯的形成2.1
3、对自己从事体育活动能力的自信是形成体育习惯的首要条件通常来讲,学生对自己从事体育活动能力的自信程度越高,就越倾向于自觉地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例如,一个学生自认为具有从事打篮球的能力,他就会很乐意地去参加篮球运动。而多次在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参加篮球运动的锻炼实践,则有助于其体育习惯的形成。一些在夏天参加游泳、冬天参加滑冰或长跑、春秋天骑车郊游和轮滑等活动的学生,也是因为他们自认为具有游泳、滑冰、长跑、骑车、轮滑等动作技能,从而形成了这种体育习惯。当然,他们自认为具有的某种动作技能是为锻炼身体用的,并不是对成为专业运动员而言的。体育教师应当创造条件,使不同身体条件的学生参加适合于自己的活动,并使他们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体育 习惯 心理学 探讨 2463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