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与素质教育(共3947字).doc





《创新与素质教育(共3947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与素质教育(共3947字).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创新与素质教育(共3947字)创新与素质教育 【摘要】创新能力,就是具有创造性的,充满新意的能力。托尔斯泰说:“如果学生在校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一生将永远是模仿和抄袭。”回首我们的教育工作,这也正是问题症结所在。【关键词】素质教育;思维;精神创新一、首先要有创新意识人的行为取决于人的思想意识,创新意识源于创新需要。研究化学的人很多,为什么只有门捷列夫才发现元素周期表呢?因为他做梦都渴望把元素排列成一张有规律的表格。爱德华.琴纳为什么发现种牛痘可预防天花?因为他亲眼看到一个个天真的儿童悲惨的死去。有了创新意识,才能产生别致的奇思妙想。二、实践出真知业精于勤。任何的发明创造都是
2、在反复的实践中获取,很多的科学家的发明往往受益于生活中的启发。牛顿,看到树上的苹果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鲁班,因为波细茅草刺破了手而发明了锯。因此,教学上,必须打破教师的一统天下,充分让学生活动起来,要像老教育家陶行知所主张的那样,让学生有“六大解放”: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们看社会、看自然、看生活;解放学生的双手,让他们动手操作,学做合一,切莫一上课就让学生背起手;解放学生的头脑,让他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切莫“只听不思”;解放学生的嘴,让他们有说的自由、问的自由;解放学生空间,引导他们走向课外,接触社会;解放学生的实间,不要让功课把他们的业余时间填满。三、指导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创新能力离不开思维
3、和想象。过去的教育往往教师的教只是“灌”“填”,学生的学只是“听”“记”“背”,这样的教学,学生发展的大多是顺向思维,而这样的思维方法往往扼制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和发展。我们应再次基础上,着重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即发散思维,力求突破常规的思维定势,引发奇思。因为只有突破常规才叫开“创”,只有求异,才能出“新”。想象,尤其是幻想,也是引发创新的源泉。创造性想象能推动人类认识的发展和进步,古典小说中的“顺风耳”“千里眼”现在不是已经成为现实了吗,如果学生能如此大胆地展开想象,这就是创造性的美好开端。四、运用发展教学法和成功教学法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就是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亲自在学习中产生疑点,提出问题
4、,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的方法。成功教学法,就是诱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给不同学生创造不同的学习机会,使学生各自获得不同的成功而愉快,产生自动力。这两种教学方法都是为了开发学生的潜能,因为每个学生都是有潜能的。只要遵循和不断的实践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定会被激发出来的。五、培养创新技法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想象并不等于创造,还应有一定的创造技法。创造成果=创造意识+创造思维和想象+创造技法。1.类比发明法。类比发明法,即从自然界事物中寻找出与创造对象相类似的东西,从而引起发明的方法,如按鸟的性能创造出飞机,按人的性能创造出机器人等。2.联想发明法。联想发明法,即从一事物联想起另一事物,以
5、此进行发明创造的方法,如由战斗机发明了隐形战斗机,由火力发电发明了海浪发电船等。3.检核目录法。此法适用于一切领域的创造活动,因而享有“创造法之母”之称。即在原有事物的基础上有所变化(或增加,或减少,或扩展,或微缩,或改变,或代替)的方法。(1)增加法。在原有事物基础上加高、加大的方法。如摩天大厦、万吨水压机、航空母舰等发明创造。(2)减少法。在原有事物基础上减少、省略、降低的方法。如无绳电话,无人驾驶飞机等的发明创造。(3)扩展法。在原有事物基础上放大、扩展的方法。如宽银幕。放大镜、种种多功能器物(智能陶瓷、多功能玻璃.)等的发明创造。(4)微缩法。在原有事物基础上缩小体积的方法。如从挂钟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创新 素质教育 3947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