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精神中高校师德建设研究(共4086字).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大学精神中高校师德建设研究(共4086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精神中高校师德建设研究(共4086字).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大学精神中高校师德建设研究(共4086字)大学精神中高校师德建设研究 【摘要】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的灵魂之所在,其本质蕴含了深刻的德性要求并承载着丰富的德性内容,也提出其承载主体之大学教师的高尚师德要求。高校教师良好师德之形成,又有赖于特定大学精神之影响熏陶下而得来,这就需要通过以大学精神的塑造、培育与弘扬为前提,加强内外兼修的根本路径来实现。【关键词】大学精神;大学教师;师德建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如果没有高素质的大学教师,也就没有高水平的高等教育,自然就无法承担起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合格建设与可靠接班
2、人的使命与任务。高素质的大学教师,不仅要学为人师,更要行为世范。由于任何高校教师及其师德状况都受大学精神的影响并与之共生共荣,因此就必须大力加强以断铸大学之魂、塑造高尚师表为主要内容的高校师德建设。一、大学精神乃核心灵魂众所周知,人是需要精神的。作为众多教师与学生集合而成的大学也是需要精神的。正如精神之于人,就在于其“名片”角色,一个人没有名片,人们很难记住他。大学精神之于大学,也在于其“名片“角色。至于大学精神的理解,虽然学界目前对于大学精神的定义是观点迭出、聚讼纷纭,但都能达成这样的共识,即都认为大学精神从属于哲学与文化范畴的概念,是大学组织所内生积淀的、并具有普适性影响的一种非物质性存在
3、,它是与一所大学的整体办学理念、价值理想、文化氛围与思想作风及情感熏陶等综合而形成的精神气质与神韵品位。质言之,大学精神就是一所大学的内在灵魂。显然,大学精神的灵魂意义是非同小可的,是价值巨大的。深层次说,大学精神所体现就是一所大学的生命力、凝聚力与向心力,也是各大学彼此相互区别并相互竞争的关键之所在。事实上,追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凡具有较长办学历史的大学,都会形成出自身鲜明独特的历史传统与文化气质、内含着的一种浓厚的大学精神力量,它以其独立性、深刻性、批判性、文化性和教育性而立世。在一定程度上说,大学精神就是大学人的精神内涵,其本质就是一种群体精神与价值展现。因此,所谓大学精神,主要是指一
4、所大学的办学理念与价值追求,是在较长历史时期的办学实践过程中逐渐积累沉淀下来,并为人们所认可的群体意识、价值心理与独特气质。不难想象,这种群体意识、价值心理和独特气质,首先是无声无息、无影无形的;其次又是有声有息、鲜活灵动的,是可以让人深受熏染并能进行情感体验得到的。概括而言,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的灵魂之所在,是由全体师生员工所体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文化积淀与精神风貌。在一所大学精神特质非常鲜明并有所体现的高校里面,一定会无时无刻让人深切感受到知识的魅力与道德的力量,更有那众多师者辛勤耕耘与严谨治学、莘莘学子努力求知与寻求真理的浓厚氛围。二、师德建设是必然要求现代大学精神是一所现代大学的灵魂,
5、其本质蕴含了深刻的德性要求并承载着丰富的的德性内容,也提出其承载主体之教师的高尚师德要求。正所谓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我们的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其中又尤为重视师德建设。早在2006年9月,时任党的总书记、国家主席同志在给全国模范教师、北京大学孟二冬教授之女孟菲的回信中表示,作为教书育人杰出楷模的孟二冬教授,其身上所闪耀的师德光辉照亮了当前高校师德建设的方向和目标,他高度评价了孟二冬教授勤勉踏实的治学精神,集中彰显了孟二东教授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深刻阐释了孟二冬教授的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2014年9月,在与北师大师生座谈时,提出了“四有”好教师标准:一要有理想信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 精神 高校 师德 建设 研究 4086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