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知识生活化教学研究(共2213字).doc
《小学数学知识生活化教学研究(共2213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知识生活化教学研究(共2213字).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数学知识生活化教学研究(共2213字)摘要:小学数学教学应该重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数学教学应注重学生生活体验知识的应用,具体可在导入、内容呈现方式、问题探究、习题设计等教学环节设计中融入学生生活体验知识,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应用意识,进而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关键词:小学数学知识生活化1新课导入生活化华罗庚曾经说过:“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因此,从已有的生活现象,熟知的生活事例、常见的自然现象、亲近的社会生活中导入新知,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从而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
2、。如:在教学年月日时,可出示故事式趣题:“小明今年10岁,他的妈妈从出生到今年只过了8个生日,请同学们想一想小明的妈妈今年几岁?”学生顿生疑窦,在此基础上导入新课,学生探求奥秘的欲望油然而生。又如:在教学三角型的特征时,结合生活实际提问:“人字屋架、电柱支架是什么形状?为什么这样设计?”启发学生联想到三角型的稳定性,让学生深深的体会到教学与实际生活离的很近,数学问题就在我的生活中,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引入阶段正处在一堂课的起始阶段,处理的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情绪以及思维的活跃程度,结合学生身边的实例导入新课,不但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的内驱力,而
3、且可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因此,在新课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人到数学课堂教学之中,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求知成为一种内在动力。2呈现方式生活化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这要求教师要做教材的开发者,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内容,使数学学习内容呈现方式生活化,有效接轨学生的生活现实,有效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引领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建构”。例如:在两步应用题的教学中,面对教材内容枯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数学知识 生活 教学研究 221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