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下的教育教学普及的障碍及优化策略(共3646字).doc
《微课下的教育教学普及的障碍及优化策略(共3646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课下的教育教学普及的障碍及优化策略(共3646字).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微课下的教育教学普及的障碍及优化策略(共3646字)微课下的教育教学普及的障碍及优化策略 摘要:发展和完善中的微课正面临一些挑战:微课教学的高效性不及传统教学,微课长期植入课堂滋生学生的惰性思维,对微课内容把握不当使微课流于形式。为提高微课的有效性,需采取一定的优化策略,如传统教学和微课教学相结合,培养提高教师的教育信息技术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加强师生互动性。关键词:微课;普及;障碍;优化策略一、微课的概念与内涵微课是指利用网络技术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510分钟的教学活动以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1。微课只聚焦于一个重难点或某个教学环节等有重要学习价值的内容
2、上,加上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既符合时展的潮流,也符合终身教育的理念,因此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应用性。二、微课的功能与效用(一)改变了传统课堂、班级授课制的弊端,实现个性化深度学习从学生角度看,微课能够在510分钟内把某一概念、知识点、方法、技能等讲解透彻,在最短的时间内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实现效率最大化;从教学组织形式看,班级授课制最大的弊端是难以实现个性化教学,不能兼顾每个学生,微课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一缺陷,它采用视频播放的形式,可随时停止、快进、回放,使学生根据自己的长短板和需求调整学习进度,增强学习的自主性;从微课制作上看,微课更好地完成了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教学目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作相符
3、的微课,让学生有选择地观看,从另一个角度实现了一对一的教学。(二)将微课引入课堂,改变传统授课模式微课形式新颖、时间短小、内容精练,完全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心理,相比传统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微课通过利用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甚至场景设置等生动形象的内容设计,一改传统课堂的沉闷气氛,让整个课堂活跃起来,更符合学生的心理特性,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三)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微课的使用形式看:课前,一般意义上的预习只是根据教师的要求初识新知,学生不能很好地把握自学的重点和方法,具有盲目性也缺乏主动性。利用微课预习,学生自己掌握预习进度,当新知不能与旧知
4、发生关联时,学生自觉查阅新知与旧知的连接点,完善知识体系;课中,教学环节和知识思考的过程仅靠语言、板书无法传递思维的形成过程。结合微课,展示思维的形成过程,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后,学生根据在课堂上获得的知识,完成作业巩固新知。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吸收知识的程度因人而异,学生在课上没理解透的知识,可反复观看微课直至掌握。在课上掌握的学生,可选择适合他们进度的微课,拓展延伸,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三、微课在教育教学中普及的障碍(一)微课教学的高效性不及传统教学从教师角度看,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按照考试大纲制订教学计划,课上采用班级授课制使学生有效地吸收重难点。在相同
5、时间下,传统教学和微课教学的课前准备相比,教师在对微课教学的设计上要耗费更多的精力,因为微课设计不仅要编写教案和制作微课,单制作微课这点就需要烦琐的程序,录制微视频、剪接、后期制作等,还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外读物,增加了教师负担的同时也没有表现出比传统教学模式更高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有些教师特别是老教师已习惯传统教学模式,排斥微课教学,使微课教学流于形式。(二)对微课内容把握不当,制作方法不当,流于形式部分教师对微课的实质、内涵理解得比较模糊,在微课的设计思路上延用传统教学设计思想,使微课沦为缩小版的传统课堂。有些教师在制作微课时将所有知识点都制作成微课,而不是针对一节课的重难点来制作微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微课下 教育 教学 普及 障碍 优化 策略 3646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