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苦奋斗思想传统及当代大学生德育教育(共2230字).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艰苦奋斗思想传统及当代大学生德育教育(共2230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艰苦奋斗思想传统及当代大学生德育教育(共2230字).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艰苦奋斗思想传统及当代大学生德育教育(共2230字)摘要:艰苦奋斗精神是一种顽强拼搏、发愤图强的精神境界,是激励人们坚韧不拔、不畏艰难困苦、敢于挑战的积极动力,更是我们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当前部分大学生艰苦奋斗意识淡薄,不愿意吃苦、不勇于在逆境中拼搏,甚至有个别学生贪图享受、得过且过,缺失了锲而不舍追求理想信念的毅力。因此,对大学生进行艰苦奋斗思想教育十分必要也非常紧迫,应当更加强化在大学生德育教育中进行艰苦奋斗思想传统的教育力度。关键词:艰苦奋斗;德育教育;大学生艰苦奋斗作为一种思想传统,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承袭。在思想开放、理念更新、生活多样化的新时代,解析“艰苦奋斗”,远远超出了外在的
2、口号和形式,坚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就意味着保持一种生活准则,一种工作作风,一种精神状态,就其本质而言,艰苦奋斗思想主要涵盖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中国革命精神两个方面。艰苦奋斗思想在中国历史上早已有之,在古代,人们还没有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概念来对待,但从艰苦奋斗这四个字的解释中,我们大致可以把握其内涵。古汉语中对艰苦奋斗四字的解释分别是:艰,土难治也;苦,大苦苓也;奋,奞在田上,诗曰不能奋飞(奞,鸟张毛羽自奋也);斗,遇也从门斗声(门,雨士相对兵杖在后象门之形)。归结起来,“艰”常指艰难,如诗•邶风•北风记载:“终寡且贫,莫知我艰”,“苦”指性味苦,引申义为刻苦耐劳,“
3、奋斗”指奋力格斗。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程中,“艰苦奋斗”主要是指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刻苦努力的昂扬斗志,是一种奋发图强,艰苦创业,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乐于奉献顽强斗争的精神。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那一日起,艰苦奋斗精神就被顽强勇敢的革命先辈们赋予了强大的生命力。早在1925年10月,在广东省党部代表大会会场日刊发刊词中,就首次使用“苦斗”一词,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在西柏坡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社会物质财富日益丰富的今天,艰苦奋斗精神依然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抗震救灾快速重建,都是艰苦奋斗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艰苦奋斗 思想 传统 当代大学生 德育教育 2230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