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下的群众主体意识教育(共4004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准扶贫下的群众主体意识教育(共4004字).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准扶贫下的群众主体意识教育(共4004字)摘要:贫困群众作为扶贫工作的主体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力量。充分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既要科学归纳群众被动脱贫态度的成因,也要在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化中注重对群众主体意识的教育,使群众充分具备从自主到自觉的脱贫志向,从根本上杜绝贫困的再次发生。关键词:精准扶贫;群众;主体意识;教育中国早期基层扶贫工作普遍重视“输血式”扶贫方法,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贫困人口“造血功能”的培养,这既体现在群众参与积极性的不足上,也从侧面印证了对贫困群众知识教育和人文关怀的缺失。而精准扶贫视域下,充分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扶贫观念是消除贫困群众消极态度、强化贫困群众主体意识的
2、出发点,也是加强精准扶贫中群众主体意识教育的关键。而强化群众主体意识教育,既要重视从被动到主动、从自主到自觉的发展和转化,也要抓住强化群众主体意识的教育重点。一、在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化中加强群众主体意识教育为了解决贫困人口中存在的“要我脱贫”现象,消除贫困群众的被动心态,要充分激发其内生动力,使其成为反贫困事业的主人翁。而被动扶贫到主动脱贫的转化一方面要充分培养贫困群体的脱贫志向,另一方面则要重点培育贫困群体的脱贫能力,最终使贫困群体走上有理想、有能力、有信心的脱贫致富之路。而在实现“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转化的同时,也要充分重视贫困群体的个人差异,聚焦个体深入挖掘致贫原因,并将扶贫工作与
3、扶志和扶智紧密结合。扶志工作可以帮助贫困群体树立志向,逐步获得脱贫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扶志工作主要围绕贫困群众的思想观念和意志展开,通过帮助其树立脱贫理想、决心和信心,使贫困群众先从观念上摆脱贫困,再通过实践参与到实际的扶贫工作中,达到彻底脱贫的效果。而在扶智方面,正如总书记在河北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所强调的,治理贫困要“先治愚”,且必须要“把下一代的教育工作做好”“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这才是根本的扶贫之策。”“能力贫困”是贫困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扶智就是要通过对贫困群体进行知识和技术的教育,提高贫困群体特别是青少年群体的学历、职业和社会等多方面教育,从而全面提升贫困群体的理论知识储备
4、和实践能力,深刻改变贫困群体的思维模式,着重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而建立起能够肩负起作为脱贫攻坚主体的主观责任感。之后,基层部门在践行扶贫工作时开始重视扶志和扶智的积极探索,充分激发了贫困群众的实践意愿和实践能力,这正是在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化中加强群众主体意识教育的最好体现。二、在从自主到自觉的转化中加强群众主体意识教育(一)反贫困事业中的群众自主曾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会议上就这个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群众参与是扶贫工作的重要基础,扶贫工作必须依靠人民群众展开,要积极培养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激发群众自主性,进而从根本上杜绝“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要
5、加强群众主体意识教育,必须要重视群众自身发展诉求和选配好带头人两个方面。1.重视群众自身发展诉求,培养其主人翁意识通过建立信访窗口及设立服务热线等方式重视群众自身发展诉求,使群众有更多渠道参与到脱贫实践中,进一步提高群众自主性。此外,还可以丰富发展政府调研机制,让政府有更多窗口了解群众发展的基本状况和要求,使政府和群众交流呈现出互通有无的状态。在引领贫困群众树立自主精神的过程中,通过健全群众的自主评议机制等方式帮助群众建立主人翁意识是十分重要的。2.选用优秀一线干部,推动基层自主脱贫建设优秀干部的选拔和任用是团结和形成基层群众主体的重要方式,并有助于群众力量的凝聚和发挥。在一线干部的带动下,要
6、积极推动贫困区域基层党支部制度建设,并形成公开透明的工作模式。同时对干部的监督要落到实处,要充分遏制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不正风气,通过完善申诉机制和中央巡查制度来促进群众与干部的无间配合,使干部真正融入群众之中,并在干部的带动下逐渐发展形成充满活力和凝聚力的自主发展主体。(二)反贫困事业中的群众自觉反贫困事业中的群众自觉尤为重要。作为扶贫工作的对象和主体,贫困群众要自觉认识脱贫事业的重要性,并要在精神上认可和支持扶贫工作,自觉地投入到脱贫攻坚的实践中。正如曾强调:“贫困地区发展要靠内生动力”,在扶贫扶智的基础上,培养反贫困事业中的群众自觉要多措并举,充分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从而在根本上提高其自觉性
7、。进行群众的自觉意识教育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1.以基础设施建设滋养群众自觉扶贫工作起步较为困难,是因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滞后,进而导致资金、技术、政策落实进度缓慢。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应主要围绕交通、电网、水利和互联网等方面进行重点建设,充分提高贫困地区的交通便利程度和信息交互频率,给贫困群体打开一扇向外看的窗户,从而激发贫困群众潜在的自觉意识。2.以文化自信促进群众自觉扶贫工作要深入发掘地方的特色产业潜力,深入挖掘地方有价值的特色文化并将其融入扶贫开发之中,形成因地制宜又顺应市场的特色产品或文化产品。此外还要有条件地结合地方开展特色旅游产业等项目,逐步打通拓宽贫困地区与外界的交流渠道,
8、通过交流促进群众致富、发展、抬头看路的自觉性。3.以基层制度建设巩固群众自觉在中国的社会主义扶贫事业中,必须坚持推进党对脱贫攻坚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基层党组织对扶贫工作领导的准确和权威性的同时,也要注重将群众团结于党组织周围,使群众形成团结稳定的脱贫主体。在合作中,群众在增强内生动力的同时,也因为团体成员间的相互促进而巩固了参与脱贫工作的自觉性,从而形成积极的正向循环。三、强化群众主体意识的教育重点要达成由消极被动到积极主动的转变,凸显贫困群众主体意识,必须要深入了解群众,加强对贫困地区的调查研究,从而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地开展扶贫工作。而在近几年的脱贫攻坚战中,扶贫与扶志、扶智双向结合的工作模
9、式开始被普遍应用,也深刻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贫困群众的关怀,如在基层开展文化教育、农业知识技能下乡活动以及提升贫困地区招考比例等。而为了进一步凸显贫困群众的主体意识,在实践基础上也必须要抓住三个方面作为强化重点:(一)价值引领对贫困群众的思想建设和价值引领是强化群众主体意识的核心举措,也是贫困群众从根本上摆脱贫困的重要基础。贫困群众只有充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贫困观,才能成为脱贫事业的“真正主体”。脱贫攻坚工作的有效推进需要吸纳一大批这样的“真正主体”,实现扶贫工作和贫困群众双向贴近的同时,也能够提高群众的“参与感”和“获得感”,从而充分塑造和巩固价值观并形成主人翁意识。(二)教育建设总书记在阜平县
10、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曾强调:“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这才是根本的扶贫之策”,这说明教育问题也是脱贫攻坚的重要一环,脱贫攻坚也离不开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配合。要强化贫困群众的主体意识,青少年的教育必须被高度重视,要牢固青少年的价值引领,形成牢固的主体意识,带动全家脱贫的同时也能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要号召非贫困地区对贫困地区的带动作用,倡导教育资源援助和支教活动,全面提高贫困地区教育水平,让主体意识从“娃娃”时期就建立起来。此外,也要注重对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进行职业教育,这也是教育建设的重要环节。(三)文化滋养文化建设是扶贫工作中需要重视的另一项重点内容。精神文明建设能够充分强化贫困群体的主体意识,充
11、分提升群众的自主性和自觉性。文化滋养也是扶志和扶智的重点内容,是提升贫困地区社会新风,改善贫困群体精神面貌的重要手段。要积极推动贫困地域文化服务体系的形成和发展,逐步丰富文化供给并提升文化供给质量。此外,在积极建设基层文化工作者的培养机制的同时还要为其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从而鼓励文化工作者深入脱贫攻坚的前线战场,还要注重培养贫困群众,为文化工作补充新鲜血液。四、结语中国的反贫困事业必须要坚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在实现共建共享的过程中必须要强化人民主体意识教育,让人民群众参与到脱贫攻坚工作的建设之中,并在这场战役之中强化自身,才能真正意义上共享脱贫成果。从早期的扶贫开发“大水漫灌”的方式与“输血式”的扶贫,到如今“精准滴灌”和“造血式”扶贫的发展,中国扶贫事业实际上是逐渐向贫困群众靠近,逐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具体表现。而在2020年的脱贫攻坚战的决胜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充分重视对贫困群众主体意识的教育,中国必将完胜这场脱贫攻坚战。参考文献:1庞柏林.我国扶贫开发中返贫问题研究J.商业经济,2019,(1):110111.2.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3谢学梅.精准扶贫政策下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职业教育的价值与途径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10):8788.第 7 页 共 7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