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下心理健康论文(共3293字).doc
《课堂教学下心理健康论文(共3293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教学下心理健康论文(共3293字).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堂教学下心理健康论文(共3293字)课堂教学下心理健康论文 一、高校心理健康课堂教学有效性特征大学生学习的有效性特征表现为大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的提高。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学习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内容越多,学习效率就越高,学习的有效性就越强。高校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对学生的人格发展起到导向和辅助作用。如果心理健康课达到了其目的,则说明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高。学生学习的乐趣也是衡量学习有效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就可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果大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那么这种学习是有效的;
2、如果学生把学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当作是苦差事,这种学习是无效的。二、高校心理健康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高校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对促进大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远远没有很好地发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主渠道的作用,主要问题表现在课程建设不完善、教师队伍缺乏、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教学研究不足。(一)课程建设不完善其一,课程重视不够。自年起,浙江大学在全国高校率先开设大学生心理卫生课程。经过近年的探索和发展,目前,国内已有上百所高校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课程,也出版了多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著教材。但是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建设发展仍然非常缓慢,与其他公共基础
3、课的地位相比,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所得到的重视远远不够。目前,很少高校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列为必修课,而开设部分课堂的通识课,远远满足不了学生各方面的需求。其二,课程管理不到位。各高校开设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大多是选修课,如社会心理学女性心理学等课程,不仅课程名称不相同,教学内容也不具系统性。少数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的院校,由于课时少,教师传授的课程知识有限,教学内容粗放,更无法结合学生个性特点深入展开。由于教师数量有限,大班教学普遍,有些课堂达到几百人的规模,教学形式单一,无法更好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二)教师队伍缺乏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不同于其他的基础课和专业课,它的授课内容、方式等有一定的
4、特殊性。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需要具备高度的实用性和实践指导意义,这就要求任课教师除了掌握心理学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外,还要具备丰富的学生工作知识储备,并能够在教学中加以有效运用。当前许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师资的主体并非心理健康教育专职人员和具备学科背景的教师,他们主要是学校心理咨询中心老师、专职辅导员等兼职教师。教师队伍缺乏严重制约了高校心理健康课程的普及和推广。加快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的提升,满足日益增长的大学生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是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严峻考验。(三)学生主动性不够长期以来,高校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处于教师主导、学生被动参与的状态。教师是知识的化身,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
5、的地位,师生互动不足,教学便变成了知识灌输的过程。这种“填鸭式”的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十分不利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堂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获得的心理体验和感悟程度。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不够,再加上大班教学普遍,高校心理健康课堂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四)教学研究不足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仅仅停留在经验总结阶段,教学忽视了知识更新,忽视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未能从课程建设和发展的高度去研究,更没有取得显著的教学成果。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一方面是因为各高校对心理健康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另一方面专职心理教师工作压力大,没有精力进行课程教学研究。目前,高校数量有限的专职心理教师担负起全校学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课堂教学 心理健康 论文 329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