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法在数学教学的应用(共2520字).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问题导学法在数学教学的应用(共2520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问题导学法在数学教学的应用(共2520字).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问题导学法在数学教学的应用(共2520字)摘要:随着新课改革政策的有效落实,在初中数学课堂上运用导学法成了当前教学中主要的教学引导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如何将学生的学习的难点转化为其学习的动力,是问题导学法的主要教学目的。因此,如何有效的在课堂教学中运用问题导学法对初中数学教师提出了更多的思考与挑战。首先阐述了问题导学法运用在数学教学中的主要作用,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应用对策,希望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关键词:问题导学法;初中教学;应用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学习来说,有兴趣才能引起对学习的关注,进而主动的投身于学习当中。与小学数学相比,初中数学的难度增加,存在着许多抽象性的概念与知识,这就
2、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使用问题导学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正数和负数”这部分课程内容时,教师在讲授了具体的课程内容之后,可以运用问题导学法的方式向学生提问“正数具有什么样的特征,负数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属于正是还是负数”,以促使学生形成主动思考的良好习惯。学生收到问题后,就会对问题产生解题的欲望,会去主动的思考正负数的区别,学生经过思考问答后,教师予以点评,就能及时的了解到学生对正负数课堂的理解程度与掌握程度,学生在经过问题导学后通过回答问题获取了教师的认可,这一过程充分提升其自身的荣誉感,进而更乐于解决问题,形成良性的循环,体现了问题导学的激发性作用。引导学生的思维模式在问题导学的
3、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设计提出的问题,还要让学生能够善于发现问题,进而提出问题,并逐步的增强学生提出更有价值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模式。例如:在“概率”一课中,教师在讲授主要内容之后,可以采用问题导学的方式给学生举例:“同学们玩过扫雷吗?你们知道扫雷中雷区的概率是如何计算的吗?”该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会产生解决问题的兴趣,进而主动的听教师的讲解,并根据教师所提供的图解进行分析,找到扫雷的技巧。然后教师将学生以分组的方式进行探讨问题,让学生提出生活中的概率案例,并评价谁提出的问题最好,该过程不仅锻炼到了被提问学生的思维,也锻炼了提问学生的数学逻辑。此时,课堂的气氛一下子就被点燃了,学生问学生“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问题 导学法 数学 教学 应用 2520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