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素描教学的艺术性回归(共3334字).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校素描教学的艺术性回归(共3334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素描教学的艺术性回归(共3334字).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校素描教学的艺术性回归(共3334字)摘要:素描是一切造型的基础,但也正因为这种基础性,长期以来高校素描教学变为了单一、枯燥的技术训练,素描本身的艺术性没有得到重视和彰显,既不符合素描的本质艺术规律,也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鉴于此,该文从素描的艺术性表现谈起,分析素描教学中艺术性的回归方式。关键词:素描教学;艺术性一、素描的艺术特征1.审美性与普通绘画相比,素描是单色的,可以被视为对其他色彩的高度浓缩和概括,这也是其可以成为一门独立美术形式的重要条件之一。看似简单的画面,却蕴含着丰富的内容,有着单纯和统一的审美性。马蒂斯曾表示,只有素描才能最及时、最准确地表现出自己的瞬间感受,自己的素描作品
2、是加一笔则多、减一笔则少的完美状态,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2.情感性素描的情感性,主要表现在绘画创作的起因和过程中。绘画者进行绘画创作,是因为个人情感受到了触动,并急需将其记录和表现出来。在这种状况下,短时间内进行油画、水彩画等创作是不现实的,只有素描最为便利,所以素描是创作主体情感重要的承载者和表现者。3.创造性从创造性思维的角度看,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中,无论是创作对象的瞬间变化,还是画面效果的呈现,都可以激发创作者跳跃式、即兴式的思维,并改变事先的计划和安排,获得崭新的效果。从创造能力的角度看,当代绘画者普遍具有语义转换和媒材变革两种能力。语义转换是指可以在自然物象和抽象视
3、觉符号之间、写实和写意之间转换;媒材转换是指根据创作需要,对素描材料和工具进行有目的的创新,以获得更理想的表现效果。素描的艺术性特征是十分丰富的,仅将素描作为造型工具,无疑是一种片面的认知。二、高校素描教学中艺术性的回归路径1.树立正确认识长期以来,素描的艺术性特征被遮蔽,基础性、工具性特征被放大,以至于人们形成了一种片面的认识。因此,首先要在观念层面予以纠正。一方面,素描是一切造型的基础,无论是何种风格和类型的绘画,素描的基础性地位都是丝毫不动摇的。绘画学习者必须具有扎实的素描功底,才能为后续发展打好基础。另一方面,素描本身也是一门创作艺术,有着多方面的审美特征。这种基础性和艺术性之间并不是
4、矛盾的,而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以创作的态度进行素描创作实践,感受素描特有的艺术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仅在创作范围或主题上进行限定,然后让学生自主创作,由此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果学生对表现对象感兴趣,那么学生就会乐于通过创作抒发情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自觉地探索新的素描形式,以追求理想的画面效果。由此可见,素描的基础性和艺术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方面,学生要在肯定素描的基础性的前提下,循序渐进地进行技术训练,不断提升准确观察和描绘客观事物的能力;另一方面,学生要将素描创作视为艺术创造的过程,倾注情感,敢于发挥。只有这样辩证认识和有机结合,才能最大化地彰显出素描的功用和
5、价值。2.创新素描形式20世纪中叶,苏联的契斯恰科夫教学体系引入我国后,得到了全面推广,逐渐形成了三大面、五大调子,重视解剖、结构等基本素描形式。不可否认其对我国高等美术教育的贡献,但是这种固有形式成为素描艺术性表现的桎梏。因此,学生应通过创新素描形式,为素描的艺术性表现打好基础。在构成方面,要打破传统素描的套路排线法和构图法,不断挖掘造型规律中内在的联系,运用点、线、面的节奏变化和构成安排等,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素描表现本身的趣味性,使形式依附于情感。在节奏韵律方面,教师应引导学生善于在创作中表现自己的情绪变化,发现创作中能够带动自身情感变化的关键点,继而使画面呈现出与众不同的审美情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校 素描 教学 艺术性 回归 3334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