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融入工匠精神的策略研究(共4776字).doc





《高职教育融入工匠精神的策略研究(共4776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教育融入工匠精神的策略研究(共4776字).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职教育融入工匠精神的策略研究(共4776字)高职教育融入工匠精神的策略研究 摘要在经济新常态下传承和发扬工匠精神,是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需要。培育工匠精神需要学校、企业、社会的共同参与,重点要开展源头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工匠精神,营造尊重工匠精神的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和职业能力,有效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实现学生的人生价值,为产业的升级换代提供大量的优秀技能人才。关键词高职教育;经济新常态;工匠精神;职业行为;职业能力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策略、办学理念与思路确定、专业设置、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模式与方法的选择等,都应该适应经济发展形势的客观需求。近年来,在适应我国国情的基
2、础上借鉴德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已经形成了适合国情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满足了企业对产业从业人员的需求。目前,我国正在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高等职业教育有必要改变发展策略去迎接新的挑战,改变以往为传统制造业提供人才的发展策略,转变为适应工业、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等观念与理念为基础的发展策略,为中国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充足、优质的人才队伍,为经济新常态发展提供坚强的基础和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一、经济新常态对劳动者的影响在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长方式从高速增长转为平稳增长,制造业面临转型升级,从低端制造转向高端制造,打造以工业、工业互联网为依托
3、的产业体系。工业与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形势需要产品与服务做到模块化和标准化,产品的品质和工艺要有极高的稳定性。而要达到这些目标,一方面需要高素质的产业从业人员,另一方面要实现产品工艺路径和服务流程的优化、积累与传承。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技术传承存在断层,这造成了产品和服务质量的不稳定,严重制约了产业向工业的升级和工业互联网的打造。而改变这种困境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有效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为产业的升级换代提供大量的优秀人才。在工业时代,传统的大批量生产方式会逐渐被个性化的私人定制生产方式所取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成熟,特别是移动互联时代的来临,使得个性化消费和体验式消费成
4、为热点,并且必将成为今后主流的消费方式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为适应这种变化,在制造业中,柔性化生产将成为首选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对人力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劳动者的工作不再是简单重复的劳动,而是要应对多种的有时甚至是复杂的状况。要求劳动者不仅仅要具备合格的职业技能,还要具备持续学习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具备创新能力来为生产效率的提高和企业价值的提升做出贡献;具备快速决策能力以应对各种突发的状况,一方面可以使企业避免损失,另一方面可以让企业及时抓住机遇。生产信息快速迭代,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对劳动者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劳动者应紧跟知识更新的步伐,具备自主学习、持续提高的能力
5、,具备在海量知识信息中快速筛选的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确保自身的知识水平不老化、知识结构不落后。在工业与工业互联网背景下,企业员工的岗位能力由原来的单一化向复合的职业群能力转化。在这种形势下,劳动力的流动性将大幅度增强,这意味着劳动者的职业选择自由度在扩大,但同时就业的压力也在增大。由于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岗位不断涌现,人员与岗位也在不断地重新组合,再也难以实现从前的那种一劳永逸的就业。这就要求企业所需员工的岗位工作能力应以职业群为基础,强调员工具备在某一大范围职业中的迁移能力,能够迅速地将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工作岗位,也能够迅速地更新知识提升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以适应工作岗位能力要求。在新形势下
6、,更需要传承工匠精神,职业能力是工匠精神的核心所在,要重点培养学生高超的动手能力、突出的创造能力、极强的适应能力。二、高职教育如何培育工匠精神培育工匠精神是一项迫在眉睫的议题,需要学校、企业、社会的共同参与。全社会要对工匠群体给予更多的尊重,从人文的角度进行关怀,只有全社会理解了工匠群体存在的意义,工匠精神的培育与弘扬才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企业建立奖励工匠的激励机制,对工匠的辛苦付出进行奖励,对企业发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年国家设立了中华技能大奖,年了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实施方案,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大国工匠系列专题节目,这些均体现了社会对工匠精神的强烈呼唤。(一)营造尊重工匠精神的文化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职 教育 融入 工匠 精神 策略 研究 4776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