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分析(8篇)(共34628字).doc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分析(8篇)(共34628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分析(8篇)(共34628字).doc(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分析(8篇)(共34628字)摘要: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行为。它是教育主体与被教育主体一个互动的过程,是一个互相影响、教学相长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合适的教育管理来提升效率和效益,而爱与激励能使这样的管理和谐、协调、有序。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的基本前提下,对于高职院校这样的管理更有意义,更有利于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落实落细落到位,也是教育管理一个崭新的课题。关键词:高职院校;教育管理;爱与激励;和谐进入新世纪前后,为把我国从人口大国逐渐转向人力资源大国,国家做出了大学扩大招生的重大决策,一大批高等职业院校应运而生,目前高职院校规模已逾我国高等教
2、育规模的50%,它象肢体发育不全的新生儿,内力不足,外力不强。很多问题不由自主地暴露在办学者、学校管理者及教育行政部门的面前。一个十分严肃的教育管理问题摆在各级各类教育管理部门或人士面前,高等职业院校管理中的人、财、物、时间、科技等元素怎样和谐、有序、科学并可持续发展,对全面推进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助推实现中国梦及对刚开始执行“十三五规划”的政府是个检验,对教育界更是个考验:教育管理能提升教育的效率与效益,然而教育管理自身面对新事物、新问题应怎样提高效率与效益!一、高职院校管理元素的不和谐状态根据不完全调查,一些不和谐的状态在许多高职院校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3、。在影响管理效率和管理效益的同时,影响着办学的效益。1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师资队伍不适应,影响学校可持续发展高职院校比一般普通高校,学生来源复杂,其素质也参差不齐。一部分是参加高考升学的学生,一部分是职业高中(中专)对口升学的学生,部分院校还有少数从初中升入的五年一贯制跟读学生。由于生源成分的多样性,使学生的思想状况表现出了较大的差异性,教与学之间矛盾比较突出。一部分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综合素质良好,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较强,但为数不多;而相当一部分学生基础较差,常怀自卑心理,自觉处处不如人,从而对前途和命运感到茫然,破罐子破摔,纪律观念淡薄,生活散漫,学习无动力。多种思想相互交融,各种行为习
4、惯相互影响,师生之间难以形成共识,学生之间有矛盾,因而管理难度大。一组数据可从一个侧面说明一些问题:经过始业教育,一般每届新生都会有30%40%的人依据自己的政治信仰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但到党校基础班入学剩下只有不到15%,有的学生取得了进入党校高级班的资格半途中自动淘汰出局了,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不是学生信仰动摇,就是自信心缺失。同时,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大多教师刚从学校毕业不久,虽有一定的文化专业知识,但实际动手能力和教学能力都不强。师资结构和素质不仅不能适应学生求知的需要,而且不能适应现代高职教育的要求。社会要求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而我们的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却套用自身在本科高校
5、或自己在基础教育时期的传统思维方式。他们一毕业就忙于应付过于繁重的教学任务,无力承担自身知识和技能更新的任务,加上实习实训条件无法满足教学需要,导致学生学到有用的东西不多,严重制约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虽然近年来,不少院校引进了高学历教师,但教师队伍结构性盈缺及高能力的教师青黄不接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同时由于种种原因一些院校相应待遇等无法跟上,使得高学历或高职称或高能力的教师很难安心工作,影响了这些院校的和谐建设。此外,许多高职院校师生关系冷淡,有时师生见面互不搭理,形同陌路的现象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学生的失落感滋生,对学校的亲切感渐行渐远。这种冷漠的师生关系现状,严
6、重制约着“教书”与“育人”这两大教育功能的发挥。师生关系是由教师和学生双方面共同构成的,增进师生友谊,密切师生关系,就需要调动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需将“尊师”与“爱生”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2办学存在“路径依赖”,专业特色不突出,教学内容方法滞后所谓“路径依赖”,是一个经济学上概念,它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一旦选择进入某一路径,便可能成为一种惯性、一种顽疾,冲破它的禁锢需要努力,需要勇气。许多高职院校大都是由原来的大专院校兼并中专或中专学校升格而来,在专业设置上基本是原有的老专业,即使是新增专业,很多都是“跟风”或者政府部门政绩观所致,不能最有效的从有利于学生个体的和谐、全面发展,有利于学
7、生就业,有利于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出发,设置具有较强适应能力和转岗能力的专业。因而导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能针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下学生的特点组织教学,满足学生的要求,满足全面开发人力资源的需要。最终,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适销对路”,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严重影响了高职教育职能的发挥。3学习生活环境和条件较差,校园文化无特色,制约学生的发展众所周知,校园环境在育人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特殊意义。而目前高职院校基本建设压力大,因此一些必要的活动场地和设施不完善,生活条件艰苦,绿化、美化工作受到条件的限制,不能给学生一种美的
8、感受,更谈不上富有职业特色的人文环境;文化生活单调枯燥,这与青年学生的成长需求极不协调,使得许多学生对大学生活的憧憬一下被打破,对前途不自信,甚至使其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缺失。同时,校园的人际氛围并非如许多学生在高中时的那样简单,一些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已不同程度被带进校园,校园暴力、上网电游、恋爱、追星等等也会时常出现。加之大多数学生均为独生子女,骄纵现象相对普遍,而父母大多期望值又较高。一旦遭遇挫折,既不敢与父母讲,又没有地方倾诉,往往导致一些学生想不开或抑郁现象的发生,严重制约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4管理模式不适应,岗位职责不明晰,学校运行机制缺乏活力目前,高职院校在管理模式上大致有两种,一是
9、“直接管理”,即沿袭中专办学的管理模式,管理工作依靠院(校)党委和行政领导的指令,部门负责人则按要求完成指令性任务,成了命令的简单执行者。这种体制难以调动部门负责人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更不能发挥自身的创造性。遇事不承担责任,有了矛盾就上交,结果是院(校)领导整天忙于事务工作、无暇考虑学校的发展大事,导致行政效率低下;二是套用一般普通高校管理模式,即院(校)系两级管理,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都采用这种管理模式。但由于高职院校起步晚,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因而出现运转不灵,政令不畅的现象。中层干部一时难以适应,有的不善于思考问题,不敢为主处事,依赖性强;有的自我意识太强,不按规程办事,互不买帐;有的各
10、行其事,把主动协调视为干涉工作,甚至误将协调当“指挥”,导致部门之间产生矛盾;有的则怕担当责任,遇事互相踢皮球,造成有事无人管,或者人浮于事,出现管理上的“空档”,领导行为挂得了天线但接不了地气,学校发展的压力全部落在学校领导的身上,学校规模越大负荷就越重。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发展应注重实情、科学发展,一味盲目扩张并不可取。以上所列几种不和谐状态的存在,严重影响高职院校教育管理的和谐,同样严重影响“立德树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影响我们所教育与培养的人的和谐、有序、全面的发展,影响着国家人才资源开发战略的全面实施,这不能不引起教育管理界的高度重视。二、产生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不和谐的背景
11、和内在原因1社会政治背景因素进入新世纪的前后,国家实现了国民经济指标翻番的目标,与此同时国家高层也清楚地看到了人力资源成了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同志深刻指出:“人才竞争,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十分严峻的挑战。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国家毅然做出了扩大大学招生规模,实现人才培养规模化、有序化的战略决策。全国一批高职院校在政府投入严重不足,也没有特别扶持政策的情况下匆匆诞生了,但是这种教育发展的外需性与教育内部资源配置的局限
12、性构成了很不协调的格局。这种格局经过多年的努力至今还没有得到根本有效的改善尤其是民办高职院校,很大程度上靠教育人自身的艰难努力去逐步实现与满足教育的外需要求。这可说是产生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不和谐的主要背景因素。2产生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不和谐的内在原因当前,造成许多高职院教育管理不够和谐的内在原因很多,就主观原因来说,教职工中年长者原有思维模式根深蒂固,即使在努力改变自己,以尽快适应现行高职教育需要,但在实际工作中却会自觉不自觉地步入习惯性的圈子。而年轻者则存在三不够、一不如意现象,即其阅历不够,学术学识水平不够,教学执行力不够,为教师的人格魅力不如意。就客观原因来说,一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起步相对较
13、晚,理论准备不足,教育教学模式尚处于摸索阶段,国家虽在高职教育的指导思想上和培养目标有了明确要求,但具体到每一所学校由于校园文化积累等情况不同,实施起来也就困难重重;二是社会对高职教育认识不足,认可度不高,一些人总认为职业教育是低水平、低层次的教育。因此地方高职院校常常遭人白眼与冷漠,学校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却招进相对较差的学生,这不仅给学校增加了教育管理的成本,而且大大增加了教育教学的难度,尤其是大大增加了教师对学生的心理承受的难度。三是由于院(校)初创不久,单靠院(校)的学费收入来改善办学条件只能是杯水车薪,导致办学条件一时难以满足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需要。三、用爱与激励写就高职院校教育管理
14、的和谐实践证明,高等职业院校尤其是民办高职院校财从生出,生源影响学校发展,生源是学院校生存的命脉,学生群体成为高等职业院校教育管理的核心因素之一。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做好学生的文章,能使高等职业院校教育管理和谐有一个根本性的保障。(一)正视弱势群体,重树学生自信高职院校的学生一般有两大来源:一是从普通高中通过高考升入的,二是中等职业学校升入的。这群学生的心理成分很复杂,不少学生的心理都受过不同程度的伤害。他们的外表显示很强,甚至很“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职 院校 教学管理 分析 34628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