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师继续教育模式思考(共7221字).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职院校教师继续教育模式思考(共7221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院校教师继续教育模式思考(共7221字).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职院校教师继续教育模式思考(共7221字)高职院校教师继续教育模式思考 随着终身教育理论研究的不断深人和教师专业化思潮的广泛传播,在理论上,人们越来越接受了教师专业继续教育的观念。在实践中,高职院校的教师培训工作也被纳人到了高校教师培训规划之中,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高职院校的教师继续教育还没有完全实现由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的转变,教师继续教育仍然是以学历教育为主要目的,在内容上还无法考虑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意识还比较淡薄,还缺乏专业发展的自主权。教师专业继续教育的目标还不甚清晰。无论是在继续教育的取向上、内容上还是在模式上,都还不能完全适应素质教育及教师自身专业化的需要。一、
2、高职院校教师的基本特征高职院校教师既具有教师职业的一般特征,也具有自身的特殊性,高职院校教师的基本特征是由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职业教育的性质所决定的,具体地讲,是由高职院校教学的特殊性所决定的。高职教育教学的特殊性表现在教学目标的现实性(实用性),教育内容的应用性,教学过程的实践性,能力培养的互动性四个方面。(1)教学目标的现实性:这是高职院校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由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所决定的。因为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用性及适应性,所以高职教学必须紧密联系实际,在目标上体现其现实性。(2)教学内容的应用性:高职教育总的培养目标上的“应用型”,决定了各专业培养目标的“应用型”,同时也就决定了教学内
3、容的应用性,包括理论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教学等,都要突出其应用性。(3)教学过程的实践性:这是高职不同于普通高校教学的又一特点。高职院校是以培养技术人员为主的专门学校,而技术人员和工程师的区别就在于他们较少依靠系统的学科理论而更多地依赖工作技能和经验。比如,要生产一辆汽车,工程师设计出汽车和生产汽车所需的工艺装备,技术工人按规定的工艺路线,运用相应的工艺装备生产出汽车。相对而言,工程师主要是靠动脑来工作,而技术工人主要是靠动手来工作。这些都决定了高职教学过程的实践性,高职教育过程必须体现出劳动的过程,强调教学过程的实践性。(4)能力培养的互动性:传统的能力培养或者大多数研究教学型大学的教学过程中
4、的能力培养都是单向性的,学生的实验操作等都是服务于理论学习的,其主动性较差。高职学生能力的培养过程非常强调学生的自主参与、主动发展,师生之间的互动非常突出。高职教育教学的这些特殊性,对教师提出了特别的要求,反映出高职教师与普通高校教师不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能力上的综合性与适应性。所谓能力上的综合性与适应性,是指高职教育教师不仅要具有教育教学的基本能力,而且还要具备指导、传授专业技能,发展学生合作、创新等专业品质的能力;教师不仅了解所任教学科的发展,而且对本专业及相关职业发展情况也有较为深人全面的认识;教师不仅在理论上紧跟时代步伐,具有开阔的视野和敏锐的观察,以及与时俱进,不断学
5、习新知识、新技能的意识和能力,而且善于在专业技能上不断更新。(2)观念上的全民性与终身性。所谓观念上的全民性与终身性,是指职业教育首先是面向所有人的一种开放式教育,强调高职院校在实现社会公平,为每一个有接受高等教育愿望的人提供受教育的机会,目的在于加强高职院校与地方经济的联系,以充分发挥其社会服务职能。对于教师来讲具有这种观念有利于其主动参与地方经济建设,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知识、智力和技术上的支持;同时,教师在不断实践中努力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体现出终身实践、终身提高、终身服务的理念。(3)职业活动的完整性与过程性。所谓职业活动的完整性与过程性,是指教师的教学活动是面向技术工人职业劳动过程的,
6、反映职业劳动内容的,而不仅仅是学科体系,强调教师对“劳动过程”的完整认识和完整渗透与体现。二、高职院院校教师专业继续教育的模式国外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模式可分为三种:第一种是附加模式。即在专业技能经验的基础上,补充教育教学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使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成为合格的职教师资。比如丹麦、西班牙等国即采取这种模式。第二种是整合模式。指专业性知识技能的培养与教育教学知识技能的培养同时进行,并力求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掌握的一体化,采用这种模式的国家有荷兰、奥地利等。第三种是结果导向模式。结果指的是教师职业标准,为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提供方向。通过这种培训,达到职业教育教师标准,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
7、。采用这种模式的国家有英国、澳大利亚、美国等。在我国,教师继续教育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学历达标继续教育,其目的是提高在职教师学历(学位)层次,实现学历达标,适应办学要求;另一种是非学历专业继续教育,其目的不是获得学历,而是提高在职教师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提高其教育、教学、管理与研究的能力,实现专业自主发展,适应教师专业化要求。目前,这两种形式在高职院校教师继续教育中都存在,且任务都很艰巨。这是因为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本身很薄弱,大部分教师在学历和专业综合素质方面都不能适应国家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提出的要求。比如,国家规定高职院校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学位)的教师应达到30%,但目
8、前有关调查显示,我国高职院校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总数只有7%左右。再比如,国家规定高职院校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应占专业课教师的80%,显然,高职院校在实际上还达不到这一要求,且相差甚远。这种状况决定了我国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仍应坚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的方针,加强在职教师继续教育。本文所论“教师专业继续教育”是指基于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非学历的专业继续教育。“学习是现代人的基本生存方式,在职进修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因此世界许多国家都在教师教育改革中保证每一位教师都有机会进修,建立教师终身教育体系。”川而这也正是我们所努力的方向。根据高职院校教师的特点,我们认为其在职教师专业
9、继续教育可以选择下列两种模式进行更为合适。1.校本培训模式“校本”(sc俪1一based)是指以学校为本,它相对于以校外为本而言。校本培训模式,是以教师任职学校为中心的在职培训模式,也称“以学校为定向”的在职培训模式。“校本培训的初衷在于解决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分离,强化教师专业的实践性,加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联系。”它在形式上强调任职学校所在的空间,以任职学校为载体。然而,学校不是“校本”实质意义,它只是一个外在形式,就其本义而言,“校本”首先表现为一种理念闭,体现了对学校内在价值的尊重,对学校主体性的重视。其理论假设是高等院校为教育理论的增长提供了充足的条件,而教师任职学校则为教学实
10、践的培养负责。校本培训模式体现了教师任职学校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同时也体现了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的自主性。因为校本培训实际上是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基地,利用任职学校教育资源,以实际情境中经常性问题与教学经验为主要学习内容的一种培训,所以,它主要不是以理论培训为主,而重在解决教师日常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因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故而这种培训效果很明显,能有效激发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现有的研究资料表明,有关校本培训的研究与实践,大多是指向中小学及中小学教师,而有关高校教师校本培训问题则较少论及。在高校教师在职培训模式中,校本培训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表现在实践中,管理者和教师普遍看
11、重的是以提高学历层次和优化学科专业知识结构为主要目的的在职培训,如在职攻读学位、外出进修、访学、参加学术研讨会等,而把校本教师培训看作是可有可无的事情,或疏于组织,或消极应对。”闭这种情况在高职院校更是司空见惯,不仅如此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本来就很差,学校管理者虽然在工作过程中也很重视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能力与规范,但它的理论基础并不是来自教师专业化而只是教学评价。这时,教师是一种完全被动的发展。从校本培训的内容来看,它并不否定理论培训的必要性,但从高职院校教师的特点出发,校本培训更应侧重发现并解决教师日常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加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联系。其内容从理论上讲,应侧重于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职 院校 教师 继续教育 模式 思考 7221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