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建筑技艺的文化传承问题(共4109字).doc
《中国传统建筑技艺的文化传承问题(共4109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统建筑技艺的文化传承问题(共4109字).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传统建筑技艺的文化传承问题(共4109字)摘要:中国的传统建筑技艺是中国文化内涵体现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传统建筑技艺却在不断流失,从中国传统建筑技艺特点、所处的时代环境、自然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分析传统建筑技艺流失的原因,并通过将传统建筑技艺与现代建筑技艺相结合的手法,解决传统建筑技艺流失的问题,对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减缓现代建筑材料对环境的压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传统建筑;技艺;文化;材料中国的传统建筑无论从形态、结构、技巧还是造型等方面都体现着中国独特的文化,但是,近几十年随着西方文化逐渐深入,中国现代建筑技艺正在往西方国家转变,逐渐失去了中国独有的特色。那么中国传统建筑技艺该怎
2、样传承?如何将中国传统建筑技艺中蕴含的中国文化融入到现代建筑中去,成为中国建筑特有的建筑文化而又不失现代建筑的特色,正式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1中国传统建筑技艺的特点与运用1.1中国传统木结构的特性及其在历史上的运用1.1.1木结构的特性中国的传统建筑多以木结构为主:从材料方面分析,它的主要材料是木材,耐火性比较差;从承重方面分析,中国的传统建筑多以“柱”来承重,随着建筑体量的变化,柱的布置也会有所不同。中国古代的民居多以“间”为单位,通过对柱子的布置,可以将建筑分为多间,而“间”的数量不同,其“柱”的布置都会不同,但是除了那些寺塔、楼阁等,大部分建筑都是单层或者两三层而已,这在地广人稀的古代,
3、满足人们的生存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现如今人口比较集中,而木材的的高度也有限制,木材越高,偏心率也越大,承重的效果也越不明显,所以木材的高度限制更加无法满足现代的建筑构造形式,单个柱子本身的承重效果也不太明显。一个房间需要多根柱子来承重。这样对房间空间的划分就没有那么灵活了,从资源方面来讲,如今的树木大量匮乏,对木构建筑的建造也是相当不利的。1.1.2传统木结构的运用在我国历史上,木结构建筑占很大一部分比重,甚至追溯到原始社会,这不仅仅是因为木材的资源量大,易于加工,大家都知道,木材是唯一在加工之前具有生命力的材料,所以木结构的建筑是有机的。从加工工艺上来看,木材的加工也是非常方便的,例如目前为止
4、发现的浙江余姚河姆渡的榫卯结构可以追溯到6000、7000多年以前1,如此可以看出,木质构造的历史相当悠久,而且制造也非常方便,甚至是21世纪的现代也会发现不少榫卯结构,只是工艺的流失,大型的木构也是相当少见的。再从木构建筑的造型上来看,那些诸如北京故宫、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等等存留到现在的古建筑,无论是悬山顶、歇山顶、庑殿顶或者是攒尖等其他形式的屋顶,都体现着中国特色,其形式优美,曲线流畅,比例协调,技艺深奥,这些都是木构建筑才有的特色。1.2中国斗拱的发展及其特征1.2.1斗拱的发展进展中国的斗拱有着数千年的历史以及多种优点,但是却没有将这个技艺很好的运用在现代的建筑中呢?说到底还是社会“
5、发展”造成的。斗拱本身也是从挑梁演变过来的,其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随着不断的发展与改进,宋朝的李诫所著的营造法式对斗拱有了详细的描写,以及将斗拱规格化,尺度化,有了材契制的概念,而有了材契制,不仅设计可以简化,工料估算有统一标准,施工也方便2。到了清朝,工部的工程做法采用斗口制,对斗拱的尺寸又是另一种划分。到了近代,中国的建筑形式西方化的更加显著,即使保留有的中国传统的建筑元素,也逐渐简化,直到流失。1.2.2斗拱的特性中国古代的木构建筑抗震效果比较明显。相比现代随处可见的高楼大厦,所使用的材料相对较“脆”,利用“缝”来达到抗震的效果,而古代的木构建筑木材本身就拥有良好的塑性,最重要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传统 建筑 技艺 文化 传承 问题 4109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