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软件技术人才培养路径浅探(共5895字).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职软件技术人才培养路径浅探(共5895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软件技术人才培养路径浅探(共5895字).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职软件技术人才培养路径浅探(共5895字)摘要:针对如何高效地实现人才培养模式转型问题,分析工程教育“融合创新”范式对人才培养的挑战,厘清政、校、企三方对人才培养的利益诉求与职责,提出工程教育新范式下软件技术人才培养的思路,阐述以校企“双元育人”为中心的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最后说明实施效果与辐射效应。关键词:工程教育;“融合创新”范式;软件技术;双元育人0引言据相关统计,我国近年高校工科毕业生占全国总毕业生的33.8%,工学已经成为全国所有学科中的最大的一个分支,这标志着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工程教育大国1。2018年10月,教育部在沪召开了“汇博高等工程教育国际论坛”,参与大会的有CDI
2、O工程教育联盟、卓越工程教育校企联盟以及中、德、美、瑞士国的高校代表,大会积极探讨了工程教育质量保障、产学合作及人才培养的实践与变革等问题2。随着工程教育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工程教育的“融合创新”范式已经逐步取代“回归工程”范式,逐渐融入到目前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当中3。由此可见,我国要从工程教育大国走向工程教育强国,还需要深入研究“融合创新”范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输送符合目前国情的高水平工程型专业技术人才做出努力4。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工程教育“融合创新”范式首先强调的是融合,李茂国、朱正伟提出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将可能会影响人才培养的各个要素交织融合,实现工程技术与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的融合3
3、,也就是说,人才培养不能只局限于高校,应该与行业、企业进行有效融合,同时高水平人才应该具备多学科的知识、适应多岗位的能力和综合的素质;其次注重的是创新,工程教育的灵魂是创新,将创新的理念深入到每一位施教者和受教者,施教者要创新教育模式,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和鼓励受教者勇于创新。为迎合第六次科技革命的到来,我们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在工程人才培养新范式下,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对培养人才的定位、目标、方案、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提升毕业生的综合竞争实力5。1工程教育“融合创新”范式对人才培养的挑战1.1职业能力、素质的培养融入课程知识体系的挑战在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中,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是无法通过
4、单一的课堂理论教学来完成培养的,必须通过在课程体系中,增加大量的实践教学比例达到训练的目的,而这样又势必要压缩理论知识的学时,因此,就出现了重理论研究培养(本科)或重实践能力培养(高职)的两套教学体系。“工程教育新范式”的提出,其研究的关键就在于注重培养人才的工程知识应用能力、团队协同合作的能力、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以及能够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以及在重视理论知识培养的同时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效地解决了一头重的问题,因此对实践教学体系、内容安排、教学方式等改革创新也就成为了一种挑战。1.2教学团队与教学基础实施转换的挑战对于“融合创新”范式人才培养的转型,目前存在着两方面的挑战,其一是教学团
5、队的转变,其二是教学设施的更新。在社会分工精细化的今天,对教师团队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对学生进行教学之前,必须提前掌握系统的工程实践知识,具备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而对于教学基础设施的新要求也是十分明显的。在“融合创新”范式下,只能满足于理论知识验证的实验实训平台,绝对是无法胜任工程范式下对注重工程知识应用、独立完成工作、团队协同合作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要求,这就意味着需要进行更新换代,以达到工程教育新范式人才培养的需要。2工程教育新范式下软件技术人才培养的思路2.1调整软件技术人才培养的理念要做好工程教育“融合创新”范式的软件技术人才培养,首先是调整培养的理念,厘清各个要素的“融合”。如
6、新时代下软件技术人才有哪些培养方式,企业可以提供哪些软件技术岗位,需要哪些人才类型,培养过程如何融合等。在以往的软件人才培养过程中,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往往是分离的,老师负责在课堂上教,学生负责在学校里学,企业负责在毕业生中招聘,在岗位培养之后,胜任者录用,不胜任者淘汰。从而形成了一种只专注单一领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人才培养“离散式”链条。但是在“融合创新”范式下,人才培养采用校企联合双元育人,协调培养,课程体系与软件行业的发展相适应。因此,在新时代、新机遇的驱动下,软件技术专业需要更多地融入信息、知识和安全等交叉学科知识,并对本专业发展相关并有益的新技术、新平台,要有的放矢地进行补充和扩展,
7、同时也要更加明确本专业的定位和特色,巩固和发展本专业优势,提升软件技术人才代码优化、测试改进、平台融合、设计创新和文字表述、团队协作等方面的技能,培养出具备在进入工作岗位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同时,软件技术人才应具备的法律、商业、互联网、经济等领域知识也同步融入,最终培养成为多领域融合的复合人才。2.2调整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作为“融合创建”范式的人才培养,还需要对传统培养模式的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进行相应的调整。引入国际通用的软件技术人才教育认证标准,制定出与我国国情相符,同时又能满足软件技术人才培养目标的质量标准体系,这就必须采用“双元育人”,将企业中对软件开发的标准
8、引入专业课程体系,企业有经验的工程师引入教学团队,使软件技术专业建设与国际教育认证标准逐步并轨。对人才评价体系进行改革,进行全面立体的学习质量评价,改变以往只是通过考试的卷面成绩形成单一的终结性评价,将能够反映个体差异的过程性评价和能够反映各教学阶段学生学习进展情况的形成性评价相结合6。突出教师、学生、企业的三向评估,校企共同建立基于就业导向的综合评价体系。同时,在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时,聘请企业资深工程师参与其中,对实践教学的评价做到科学、客观、公正、公平。重视教学反馈,根据反馈结果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及时调整。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并建立良好的评价反馈与改进机制,这是融合的一个重要特征,即多元评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职 软件技术 人才培养 路径 5895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