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研究(共3301字).doc
《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研究(共3301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研究(共3301字).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研究(共3301字)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1“校企共融、课程嵌入”的人才培养模式运行基础人才培养的模式改革,是专业教学改革的基础2,笔者根据本校软件专业的特点及社会需求,依托行业、企业,根据职业岗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深化企业行业标准和岗位标准,加强与江苏微软技术中心、苏州天平先进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等校企合作的力度,进行以“能力培养”和“利益共赢”为本位,以“项目导向”和“任务驱动”为原则,签订“校企共融、课程嵌入”的订单培养合作协议书。在充分听取行业、企业组成的“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关于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意见和建议,与企业共同制定以培养具有移动应用创
2、意设计与应用程序开发双技能型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切实实现校企双方人才共育、质量共抓、就业共管。1.1订单式培养,校企共赢学校实行“订单式培养”,就需要和企业合作,通过校企合作的平台,实现校企共赢。实行这一制度,这就要求转变传统教育观念,从“学校教育模式”到“校企教育模式”的培养观念转变。学生从入学起,学校和企业共同将就业作为课程项目进行规划组织,其中包括学校和企业共同研究社会需求人才变化走势、定位学生学习目标、实施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导向、同时对用人单位进行积极跟踪调查和实时反馈等,最终实现互动性的产学合作,以培养合适的企业人才而设计教学内容。1.2工学结合,提高人才质量工学结合理论联系
3、实际、强化职业技能,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3,使学生一毕业就能适应岗位要求,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提高企业对专业人才的满意度,软件专业实行工学交替式教学。学生通过在校学习,培养其专业基本技能、专业核心技能以及基本职业素质;工学交替期间学生到对应的企业实践,通过在企业学习了解企业文化与企业岗位的具体要求,通过企业师傅的指导与教授,锻炼和提高职业技能。并针对企业实际经营环境及岗位特点,开发“校企共融”课程体系,进行课程内容有机整合,将学生培养为“诚信好、沟通佳、经营活、创业成”的,具有高技能专门人才。2“校企共融、嵌入课程”的人才培养模式运行实践为了开发和实践“校企共融、嵌入课程”
4、的人才模式培养方案,学校开展了“企业流程引导、全真项目嵌入、四层阶梯”的教学设计流程,并完成教学项目,实行模拟和全真实例型教学方法,从而达到学生的“零适应期”。2.1学生职业能力初识认知阶段在学生职业能力的初识认知阶段,主要是软件项目引导过程,可以通过学习基础知识课程与职业能力初识知识实践相结合,可以体现出我们教学活动的多元化。认知教学主要集中在第一和第二学期,教师采用“项目引导”方法进行教学。第一,软件招标。学生需加入软件项目招标组,成为项目组成员,参与合作企业(江苏微软技术中心、苏州天平先进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软件开发项目招标活动,其中包括阅读和理解标书的可行性分析报告、掌握标书内容及聆听标
5、书的技术答辩,让学生理解和现场体验软件项目招标流程。第二,进行软件项目需求分析。学生通过企业软件工程师的任务,去理解和掌握项目的实际需求,去查资料和理解项目任务。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和训练,学生可以根据所了解的软件技术人员岗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及个人兴趣,从而选择第二阶段所需要学习的专业核心课程,以此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2.2学生职业能力形成阶段在学生职业能力形成阶段,主要是软件工程项目案例教学过程,教师通过工作分析和学生个人兴趣取向的结合,确定学生工作方向:软件UI设计、软件编程、技术支持和软件销售等,最终来对学生进行这几大方向进行定向培养,以此来体现培养软件岗位能力的多元化。这一阶段的教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职 院校 软件技术 专业人才 培养 研究 330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