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保护工作情况汇报.doc





《“非遗”保护工作情况汇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遗”保护工作情况汇报.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非遗”保护工作情况汇报“非遗”保护工作情况汇报“非遗”保护工作情况汇报我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起步于202*年,经过5年的努力工作,先后编辑出版了两册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仪征市资料汇编,调查整理了120个“非遗”线索资料,建立了37个县级“非遗”名录,命名了34个项目38个代表性传承人,32个项目列入扬州市级“非遗”名录,2个项目列入省级“非遗”名录,还有2个项目正在申报省级项目之中。“非遗”保护工作在扬州各县市处于领先地位。回顾几年来的工作,我市“非遗”保护的主要做法是:一是普遍发动,全面普查。举办“非遗”普查员培训班,掌握普查知识和具体业务,专门召开“非遗”普查动员会议,发动各乡
2、镇专门组织人员逐村逐组普查。经过努力全市共普查出“非遗”线索241条。这些线索主要集中在民间文学、传统技艺、民间习俗等方面。二是明确重点,全面整理。在我们搜集的241条线索里,其价值有高有低,我们对其进行了认真梳理,梳理后,又组织老教师、老群文、老专家和基层文化干部,重新开展田野调查,全面搜集了解每个项目的情况,整理出比较全面完整的项目资料。共形成记录文稿54.56万字,录音17.5小时,文献资料180多册,基本摸清了全市“非遗”项目家底。三是逐级申报,建立名录。我们采取边普查边申报边建立名录的办法,努力做好项目申报工作。202*年我们首报扬州市级项目13个,全部获得通过,202*年,我市在上
3、级的统一部署下,首次建立县级名录,当年建立名录20个,同时成功申报两个省级项目,即:胥浦农歌、朴席制作技艺。“非遗”申报工作是2年为一个申报期,202*年,我们又新增县级项目17个,新增扬州项目19个,合计县级项目37个,扬州市级32个。这些项目主要是:民间文学类伍子胥的传说、大仪大捷的故事、捺山的传说、小秦王赶山填海到龙山的传说、二度梅口头文学等,传统音乐类胥浦农歌、月塘民歌、大仪民歌号子等,传统舞蹈及体育类新集跑驴舞、月塘舞镗叉、月塘玩石锁等,传统技艺类萧美人糕制作技艺、十二圩茶干制作技艺、大仪全牛席烹饪技艺、谢集臭干制作技艺、仪征绿杨春茶制作技艺、史家香制作技艺、周氏铁具制作技艺等,传统
4、医药类“臣”字门儿科中医术、新城姚氏肝胃中医诊疗法、大仪王氏妇科中医术、牛角山张氏祖传中医术等。四是加强保护,传承再现。我们克服重申报、轻保护的现象,做好有关项目的保护再现工作。对一些传统技艺类项目,我们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提高影响力和知名度;对文艺类项目通过开展特色文化团队创建、乡镇文艺汇演、重大节庆活动等进行排练、加工,使之得到再现。几年来,我们先后再现了新集跑驴舞、月塘舞镗叉、大仪民歌号子、胥浦农歌、月塘民歌,有的项目还走进了扬州电视台,参加了扬州电视台大地飞歌栏目表演,与高邮民歌进行PK对唱,民间文化得到了交流和传扬。我市的“非遗”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存在的问题
5、和困难依然不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保护经费捉襟见肘。今年我们打算建立“非遗”展示厅,预计需要资金40万元;在37个项目中需要进行录像的约有30多个,目前,有录像资料的只有4个项目,其它项目尚无;照片资料有一半以上因为缺少设备,像素达不到,画面质量差,不能作为宣传使用。代表性传承人命名后,无个人经费补助待遇;用于项目保护的相关设备缺乏,如:摄像机、资料硬盘、电脑、打印机、放映设备等;项目再现的资金,如:服装、道具、音乐制作、演员排练费等等。省市级“非遗”项目申报需要不少资金。这些资金均无处着落。二是高端项目尚待挖掘。我市“非遗”项目数量不少,但能冲刺省级乃至国家级的较少,多半“非遗”项目具
6、有兼收并蓄的特征,个性不够鲜明,影响力大的项目少,需要我们进一步挖掘整理。建议:一是政府加大对“非遗”资金的投入力度。设立专项资金,年安排经费不低于10元。二是要敦促乡镇政府对“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视。“非遗”项目都在各乡镇,他们不重视,仅仅靠基层文化干部无力承担保护责任,使一些项目不能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二一一年三月十日扩展阅读:关于非遗的调研报告关于保护、传承和利用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研报告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202*年4月)202*年4月16-17日,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组织调研组,由市人大教科文卫委主任周琴带领,就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的专题进行调研。调研组分别听取了
7、市文广新局及赣榆县文广体局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传承情况的专题汇报;实地察看了市民俗博物馆、新海小学非遗传承基地、汪恕有醋厂,赣榆县宋庄甜闷瓜、黑陶生产基地等。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市“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概况1、逐步落实政策、组织、设施、资金四大保障,为非遗保护奠定了基础。印发了连云港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管理办法,对非遗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项目申报与评定、规定保护与传承、管理利用等方面作了详细规定;市文广新局成立了专家委员会,对非遗开展咨询论证工作;各县区成立了由县区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的普查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县(区)和乡镇(街道)两级普查工作队伍;提请各级财政增
8、加保护经费投入,近年来,共争取国家、市级和区县财政对非遗保护的投入累计达到500万元。2、开始建立资源、名录、传承人、整体性四大保护体系,搭建了非遗保护的整体架构。圆满完成了全市非遗普查工作任务;构建起国家级、省级、市级、县(区)级四级非遗名录体系,全市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截止目前,全市有海州五大宫调、淮海戏、徐福传说等3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遗”目录,26个项目入选省“非遗”目录,106个项目入选市级“非遗”目录,106个项目入选县级“非遗”目录,基本完善了对国家级和市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申报、认定、管理和扶助体系。3、“非遗”的保护、传承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系统化、特色化轨道。创建了一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保护 工作情况 汇报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