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离家出走案例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离家出走案例分析.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学生离家出走案例分析中学生离家出走案例分析经常听到同事说这样一句话:“我做学生的时候,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毕业,从来没有听到或是遇到过学生离家出走的事,怎么现在的学生动不动就跑掉了?”的确,做老师的会发现,以前的学生似乎都循规蹈矩,而现如今中学生离家出走的案例是越来越多,已经不再是个别现象,而是成为一种令人担忧的社会问题。虽然这些离家出走的学生是极少数,可是带来的影响却很大,家长动员一切力量不分昼夜地寻找,班主任发动所有学生提供有利信息,家庭、学校为之提心吊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从教七年来,我已经送走了两届学生,现在带的是第三届,每一届都遇到过学生离家出走的事件发生,并且表现形式各不相同,具
2、体如下:案例一:2005年11月13日(星期天)晚上十点多,班上学生N某(男)家长打电话给我说A某11日晚上因为上网与家长发生矛盾后离家,至今未回。家长已经找了两天两夜了,本来不想麻烦老师,但考虑到明天要上课,所以才打电话给我,希望老师帮助家长尽快找到N某。两天后的凌晨,家长在市府路一辆停在路边的三轮车上找到N某,看到冻饿得瑟瑟发抖的N某,家长心里是五味杂陈!案例二:2009年10月中下旬的一个星期五下午第一节课,班上学生Y某(女)未到校,我打电话告知其家长,家长说Y某有点不舒服,请假半天。两天后的早读期间,家长到校小声问我Y某有没有到校,生怕别人听见,原来Y某已经两天半未回家。家长希望能从Y
3、某最要好的同学那里获得有关孩子的消息。后来警方在潜山县城某小宾馆将Y某解救出来,家长说Y某是嫌自己过于唠叨而找同年级的一个朋友的朋友诉苦,表示如果能离开这个家就好了,正好,这个朋友的一个小学同学(已经辍学)当时也在场,他说可以帮助Y某,结果直接包了一辆面包车将其带到潜山县城,差一点以5000元的价格将其卖掉。案例三:今年四月,我班接连两次发生学生几天不回家事件,X某(女)因下课看到家长被我请到办公室,放学后便没有回家(此前,我曾几次通过X某转告家长来校交流未果);S某(男)因家长在学校门口未顾及自己面子而多天不回家,家长最终通过公安局网监锁定X某、S某上网时的IP地址找到孩子。看了以上几个案例
4、,我们不难理解本文开头老师们为什么会发出那样的感叹。但是,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我们除了发出感叹外,还应深入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及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学生自身心理层面分析,我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一、逃避惩罚心理青少年自尊心很强,最怕在同学面前丢面子,“掉价”。有的学生一旦在校犯了错误,生怕家长知道,所以能隐则隐,能瞒就瞒。当家长知道真相时,学生的精神压力超出心理承受能力,为逃避“惩罚”,便会产生离家出走的行为,如案例三中的X某。二、有家不想回的逆反心理让学生产生有家不想回心理的家庭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单亲型、重组型家庭,如案例三中的S某,另一类是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为表现的重
5、压型或唠叨型家庭,如案例二中的Y某。两类家庭的共同点是家庭缺少关爱和温情。前者由于学生父母离异,家庭重组,父、母、子女这种三角稳定性被打破,父母在各为生活时忽视了对孩子的关爱,或是只作生活上的供给而不给以思想上的、精神上的指导,导致孩子性格变异。后者在父母过分追求分数成绩时忽视了学生的心理、人格等情感教育,缺乏与子女的情感沟通和交流。开口分数闭口成绩,别无话题。父母与子女之间情感疏远,家庭失去亲和力和向心力。这两类家庭中的孩子均会产生厌家逆反心理,从心里渴望逃避家庭监管,以外出离家的方式来寻求解脱。三、威胁家长心理有的学生由于某些要求得不到满足,或者对家长逼迫学习过紧而产生反感,为了恐吓或威胁
6、家长而出走。有的学生直接跟家长讲:“你们要是再,我就不回家了”,以此威胁家长,如案例一中的N某。有的学生并不真正出走,只是在同学家住几天,制造一种紧张气氛,使家长屈服。当老师家长为自己的出走而心急之时,那躲在暗处的某生便窃笑不已,心想:看你们以后还敢不敢逼我!尽管离家出走的学生是极少数,可是影响却很大,而且有增加的趋势。那么,怎样预防中学生离家出走呢?一、家长要转变家教观念,关注孩子的心灵 现在的中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这些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多处于中心地位,是家中“一把手”,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家长,尤其是爷爷奶奶们过分疼爱,捧在手上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容不得别人,包括老师批评一句,从小娇惯
7、,没有育其品行和习惯,等到孩子大了,他们发现了问题的严重性时则束手无策,不管吧难成人,管吧是一讲就崩,孩子极度逆反,这时的家长便是欲哭无泪。此外,还有另一种极端现象过分苛刻和啰嗦,特别是作母亲的,成天絮絮不止,令人“反感”。如何正确对待子女的教育工作?首先,家长本身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其次学校要以家长学校的形式,请有关专家和“过来人”(家长)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方面的培训,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实际情况,懂得怎样才是爱子女,怎样对待孩子的缺点和错误,怎样才是严格要求等等,从而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子女。 二、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关爱每一个学生 如果一个教师在处理学生问题时态度生硬,方法简单粗
8、暴,对学生讽刺挖苦,或者将其赶出教室、停课检查,或者借助家长的威力来慑服学生这些做法都会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产生对老师的不满和不信任。对于缺乏生活经验、在家得不到温暖、在学校受到歧视的中学生来说,是很难承受这样的压力的,摆脱这种环境是这类孩子普遍的心理要求,采取离家出走的行动即是他们对环境的反抗。因此,我们每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应转变观念,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主动帮助学生排忧解难,真正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心理医生。马克思说:“爱就是阳光”,教师对学生要有深切的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关心体贴,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全面分析,耐心说服,融化他们心中的冰霜,这样就会让那些在家庭中缺乏温暖的学生产生
9、温暖,就会将学生吸引到自己周围,教师的教育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三、家长、教师要努力培养孩子判断是非的能力 家长和老师一定要实事求是地根据学生自身素质条件、个性特点,因势利导制订孩子未来发展的目标。这样的目标顺应了孩子的主观愿望和发展条件,就会成为一种激励力量。“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潜能”。其实每个孩子都渴望成功,只是方法不对,方向不明,孤立无援,才屡屡受挫。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天赋,看到他们的长处,肯定他们的闪光点,不断地引导、激励他们,让孩子能够在不断获得成功体验的过程中,追求新的更高目标。这样,孩子对未来理想的追求,就会始终充满信心和热情,促使自己不断上进。 让学生正确理解家长、老师的意图,明白家长和老师对他们的期望,运用正确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意见,遇事冷静思考,不要义气用事等。班主任可以利用主题班会等,科学地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对学生进行这些方面的教育,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学会正确处理问题,从而预防、避免学生离家出走这类事件的发生。 第 6 页 共 6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