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景观指数的南京主城区绿色空间演变特征研究-邵大伟.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基于景观指数的南京主城区绿色空间演变特征研究-邵大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景观指数的南京主城区绿色空间演变特征研究-邵大伟.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基于景观指数的南京主城区绿色空间演变特征研究Landscape Pattem Evolvement of Green Space:A Case Study of the Central Area of Nanjing邵大伟SHAO Dawei吴殿鸣WU DianmingUrban Green Space System技学院科研基金项目(编号XKQ201510)共同资助城区绿色空间格不断扩展,斑块催化了绿色空间、江苏省高校自4ZD55)和苏州科Abstract:Using GIS and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the dynamic features of gree
2、n space spatial patterns in the central area ofNanjingduring four periods of 1 979,1 989,200 1 and 2009 are analyzed based on remote sensing,economic and demographic data from theperspective of landscape ecological indexGreen space was in the decreasing,broken and decentralized tendencyThe public gr
3、eenspace and attached green space were expanding along with the increasing of the patch area,patch shape degree and accessibility levelParts of ecological green space turned into public green space,which got good protectionThe productive plantation area reducessharply and soon,and will disappear in
4、the near futureThe speedup urbanization brings about restructuring of green space in ChinaManmade factors of planning influence green space deeplyGreen space patterns transform仔om self-constructing to beingconstructedobviouslyKey words:landscape architecture;green space;landscape index;evolution;inf
5、luencing factor;the central area ofNanjing从田园城市到山水城市、生态城市,相关学者针对城市绿色空间的研究一直是城市研究的重要领域。近年来,绿色空间在城市蔓延过程中的演变及其对城市扩展的影响成为城市地理、城市规划、城市生态等学科的研究热点【3。随着高分辨率遥感(Remote Sensing)、地理信息系统fG S1等技术手段的成熟,此类技术在国外城市绿色空间的直观性、定量化研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4。国内结合RS、GIS等技术手段对于绿色空间格局的研究早已出现,数量也在逐年增多,但多以时间断面研究为主6。8,对于绿色空间中公园绿地、滨河绿地等类型的演变特征及
6、其生态效益的关注也是主要的研究趋势9-10。然而,在国内城市f央速扩张的背景下,对城市绿色空间进行系统化、动态化的长时序关注还相对较少。开展对城市绿色空间格局动态化、系统化、定量化的研究,有利于揭示其演变特征,为城市绿色空间规划提供更翔实的基础支撑,对绿色空间规划理论的提出及城市格局的优化调控都是一种有益借鉴。本文借助RS;fIGIS研究手段,选取中国快速城市化地区一一南京为案例地,对其1 9792009年间绿色空间格局的演变进行长时段的时序解析,探析演变规律,并对这一过程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丰富绿色空间基础研究,为绿色空间规划、城市规划提供可能的参照依据和一定的理论基础,促进城市的健康可
7、持续发展。103万方数据城市绿地系统1研究区域及方法11研究区域概况南京是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20世-B80年代以后城市增长速度加快,同时,园林绿地等基础设施在全国省会城市、直辖市中处于领先水平。进一步将具体研究范围限定在改革开放以来,城市扩展、蔓延程度最突出的主城区,即南京长江岸线、绕城高速所围合的范围,共约243km2111(N1)。12研究方法目前中国城市用地和城市绿地的分类标准较为成熟,相关统计数据资料相对丰富。故本研究按照1991年我国制定的城市用地分类标准及CJJT 85-2002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将绿色空间分为公共绿地、附属绿地、生态防护绿地和生产绿地4类(表1)12。为了
8、深入分析南京主城区绿色空间的空间格局特征,采用生态学的景观指数方法进行定量揭示。该指数能够高度浓缩景观格局信息,定量反映其结构组成和空间配置某些方面特征孤。在ArcGIS 92系统软件支持下,将南京主城区绿色空间利用矢量数据转化成栅格f1 0m X 1 Om)数据。应用景观格局分析软件Patch Analysis for ArcGIS,对南京主城区绿地景观空间格局特征参数进行分析。根据研究需要,选择以下景观指标来反映绿色空间的分布格局。一是反映绿色空间数量规模的指标,包括区域斑块个数(NVMP)、平均斑块面积(MPS)、斑块面积标准差(PSSD);二是反映绿色空间斑块形状特征的指标:平均斑块形
9、状指数(MSl)、面积加权平均斑块形状指数(AWMSI);三是反映绿色空间斑块空间分布的指标:平均邻近指数(MPI)、平均邻近距离(MNND)E。1 51。13数据来源及处理本文研究的绿色空间不仅针对绿地整体,还要深入解析内部类型,为此既要借助遥感影像提取绿地整体信息,还要利用土地利用现状图中居住、道路、公共设施等用地类型,进行绿色空间内部类型的划分。城市规划的修编时间限制了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的获取节点,同时参照其城市化进程主要阶段,选取1 979、1989、2001、2009年进行分时段研究。利用30m分辨率的TM、ETM遥感影像,并以1:50 000地形图对遥感数据添加地理参考。遥感图像使用
10、Eerdas Imagine 91软件处理,在解译过程中采用监督分类方法提取地物信息,对一些用地现状栅格图件矢量化(图2)。初步将图像分成4类,即城市建设用地、农地、绿地和水域。经检验总体分类精度达8538,Kappa系数为0836,满足研究精度需要。由于30m分辨率遥感影像解译的数据只能准确分辨出图1研究区域的选取(红线范围)图2数据处理流程图建设用地、农地、绿地和水域,而深入划分绿色空间的类型,需要借助土地利用现状图对绿地、农地等类型进行进一步细分。为此,根据1978、1990、2001、2009年南京市市区用地现状图(1:10 000),最终细分为公共绿地、附属绿地、生产绿地及生态防护绿
11、地,得到1979、1989、2001、2009年4期数据(图3)。面积过小、分散破碎绿色空间的游憩功能和生态效应相对有限,且本研究影像分辨率为30m,为此绿色空间斑块提取下限为2 500m2,以保证数据的精确性。2结果与分析21整体景观指数动态特征从整体上来看(表2),绿色空间整体规模呈现出逐年递减的趋势,斑块破碎化、小型化特征显著,但近年来平均斑块面积、斑块面积标准差又略有起伏。斑块数量减少幅度最大的是20012009年,减少261个,年均减少数量也最大。绿色空间形状指数越高,其形状则越复杂、越自然,4个时间段之间,绿色空间形状指数先降低后增加,表现出南京主城区绿色空间的规则化程度提高,后又
12、2万方数据表1 城市绿色空间分类体系系统 类型 地类公共绿地 综台性、社区、专类、带状公园及街旁绿地G1、Eg公共设施用地C。居住用地R14、R24、R34、R44。道路附属绿地 S1,工业用地M仓储用地w,市政设施用地U和特殊用绿色空问 地D中的较大规模(可由研究精度或需要具体而定)的绿地生态防护绿地 林地E4(属G5部分)、防护绿地G22耕地E2、园地E3、牧草地E5、林地E4(经济林部分)、苗生产绿地圃G21表2 1 9792009年绿色空间景观指数规模 形状 分布年份 斑块数 平均斑块 斑块面积 平均斑块 面积加权平均 平均最邻 平均最邻量,个 面积,m2 标准差 形状指数 斑块分维数
13、 近指数 近距离,m1979 2204 530 6916 157 107 76551 82001989 2214 515 4827 156 107 66258 7590。2001 2275 451 4841 156 108 28282 82902009 2014 474 49,51 157 108 11432 9260图例公共绿地圈附属绿地 生态防护绿地图3 19792)09年南京主城区绿色空间景观类型图2009在Urban Green Space System不断自然化的整体趋势,逐渐升高的面积加权平均斑块分维数也印证了绿色空间的复杂度、破碎度的增加。而且,斑块与斑块之间的联系逐渐降低,平均
14、邻近指数、平均最邻近距离逐渐增加,平均斑块之间距离已接近1 00m。22绿色空间不同类型景观指数动态特征从绿色空间内部结构来看(表3),绿色空间各类型景观指数表现差异显著。公共绿地斑块数量提高、斑块面积标准差在降低,斑块相似度在不断增加;斑块邻近指数和距离均在降低,空间分散设置的趋势增强。自然风景区、城墙内外沿护城河的绿地、游园增多,平均斑块分维数整体也是在变大,形状更加复杂、自然。对比城建资料亦可发现,期间南京市新建了大量大中型公共绿地,如北部新建幕燕风景区、二桥公园,东部的情侣园、花卉园,西南方向有绿博园、宝船遗址公园,西北方向的阅江楼景区等。附属绿地除斑块数量、平均斑块面积逐渐增大外,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于 景观 指数 南京 城区 绿色 空间 演变 特征 研究 邵大伟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