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doc(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第一篇: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实践表明,培养学生把解题后的反思应用到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养成检验、反思的习惯,是提高学习效果、培养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解题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必由之路,但不同的解题指导思想就会有不同的解题效果,养成对解题后进行反思的习惯,即可作为学生解题的一种指导思想。反思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各方面的培养都有作积极的意义。反思题目结构特征可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反思解题思路可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反思解题途径,可培养思维的批判性;反思题结论,可培养思维的创造性;运用反思过程中形成的知识组块,可提高学思思维的敏捷性;反思还可提高学生思维自我评价水平,
2、从而可以说反思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案例:甲同学在解完 梯形abcd中,点e是腰ab上一点,在腰cd上求作一点f,使cf:fd = be:ea 之后在作业的反思栏内写道: 老师,如果e点在底边上,如何在另一底上找到f,我有一种方法,不知对否?作法,1. 连结ac; 2. 作eo / dc交ac于o; 3. 作of / ab交bc于f。 ae:ed = bf:fc。 同时,另一位学生在作业本中提出同样的问题,写道: 如果,在梯形abcd中,点e是底边上一点,那么在另一底边找一点f,使ae:ed = bf:fc,应怎样找? 两位学生对同一个题目,提出了相同的问题,前者解决了问题,但不能用准
3、确的数学语言表述问题,后者虽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但能准确的描述问题,两位学生都良好的运用了直觉思维,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能力,我及时公布了两位的猜想,并鼓励他们的这种主动猜想的创新精神,公布之后,同学们反映强烈,并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并且在讨论中思维更加深刻,问题得到引伸,方法也出现了多种。第二次作业本交上来了,一位学生对在讨论中提出的新方法给出了证明,他写道: 今天乙说,如下图,已知梯形abcd,e是底边的一点,延长腰交于f,连结ea交ab与g就是昨天甲要找的点。我觉得它说的是对的;证明如下: (证明略) 我也即时公布了这位学生提供的乙的发现和他的证明,并说,乙能想到这种方法,正如他在反思中
4、所说,是他对解过的p244第22题的反思在这里起了作用,因为当时作了深刻的反思,从而对做过的题目有深刻的映象,自然很容易想到这种方法,因此,同学们应向他学习,解题以后不要停止,一定要多作反思。接下来的几天中,都有同学围绕着这个问题继续思考,并且有的同学还将此问题作了进一步引伸,如丙在反思中写道: 任意多边形,知道一边上一点,就可以由甲那种方法,在其它任一边上找到一点,使与分得的线段的比等于这点分得的这边上的两条线段的比,只要先把多边形变成三角形后就行。对吗? 我批语道: 你已推广了甲提出的命题,很好,且你是对的,请试一试能不能给出证明 。鼓励学生结合解题后的反思,提出问题,并将其指定为反思内容
5、之一,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又能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本文来自公文素材库dash;次函数复习课上传: 邱建鹏更新时间:202*-5-26 7:32:55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 次函数复习课一、教学目标:1、知道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定义;2、理解掌握一次函数的图象的特征和相关的性质;体会数形结合思想。3、弄清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区别与联系;4、掌握直线的平移法则简单应用;5、能应用本章的基础知识熟练地解决数学问题。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构建比较系统的函数知识体系,能应用本章的基础知识熟练地解决数学问题。 难点:对直线的平移法则的理解,体会数形结合思想。三、教学媒体:大屏幕。
6、四、教学设计简介:因为这是初三总复习节段的复习课,在这之前已经复习了变量、函数的定义、表示法及图象,而本节的教学任务是一次函数的基础知识及其简单的应用,没有涉及实际应用。为了节约学生的时间,打造高效课堂,我开门见山,直接向学生展示教学目标,然后让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复习目标进行联想回顾,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例如,在 图象及其性质 环节中,老师让学生自己说出一次函数图象的形状、位置及增减性,不完整的可让其他学生补充纠正。这样,使无味的复习课变得活跃一些,增强学习气氛。随后教师就用大屏幕展示出标准答案,然后教师组织学生以比赛的形式做一些针对性的练习。为了巩固知识点,学生解决每一个问题时都要求其说出所
7、运用的知识点。五、教学过程:1、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定义 :一次函数:一般地,若y=kx+b(其中k,b为常数且k 0),那么y是x的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对于 y=kx+b,当b=0, k 0时,有y=kx,此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k为正比例系数。2. 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区别与联系:(1)从解析式看:y=kx+b(k 0,b是常数)是一次函数;而y=kx(k 0,b=0)是正比例函数,显然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例,一次函数是正比例函数的推广。(2)从图象看:正比例函数y=kx(k 0)的图象是过原点(0,0)的一条直线;而一次函数y=kx+b(k 0)的图象是过点(0,b)且与y=k
8、x平行的一条直线。基础训练一:1、指出下列函数中的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y = x +1;y = - x/5;y = 3/x ;y = 4x ;y =x(3x+1)-3x;y=3(x-2);y=x/5-1/2。2、下列给出的两个变量中,成正比例函数关系的是:a、少年儿童的身高和年龄;b、长方形的面积一定,它的长与宽; c、圆的面积和它的半径;d、匀速运动中速度固定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3、对于函数y =(m+1)x + 2- n,当m、n满足什么条件时为正比例函数?当m、n满足什么条件时为一次函数?3、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正比例函数图象 位置(经过变化趋势增减性(y随着xy=kx
9、 的象限)一三二四00(从左至右)上 升下 降的变化情况)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7、k,b的符号与直线y=kx+b(k 0) 的位置关系:k的符号决定了直线y=kx+b(k 0);b的符号决定了直线y=kx+b与y轴的交点。当0时,直线;当0时,直线。当b0时,直线交于轴的;当b0时,直线交于轴的。为此直线y=kx+b(k 0) 的位置有4种情况,分别是:当0, b0时,直线经过;当0, b0时,直线经过; 当0,b0时,直线经过;当0,b0时,直线经过。基础训练二:1. 写出一个图象经过点(1,- 3)的函数解析式为。2.直线y = - 2x - 2 不经过第象限,y随x的
10、增大而。3.如果p(2,k)在直线y=2x+2上,那么点p到x轴的距离是。4.已知正比例函数 y =(3k-1)x,若y随x的增大而增大,则k的取值范围是。5、过点(0,2)且与直线y=3x平行的直线是。6、若正比例函数y =(1-2m)x 的图像过点a(x1,y1)和点b(x2,y2)当x1x2时,y1y2,则m的取值范围是。7、若函数y = ax+b的图像过一、二、三象限,则ab。08、若y-2与x-2成正比例,当x=-2时,y=4,则x=时,y = -4。9、直线y=- 5x+b与直线y=x-3都交y轴上同一点,则b的值为。10、将直线y = -2x-2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到直线;将它向左
11、平移2个单位得到直线。综合训练:已知圆o的半径为1,过点a(2,0)的直线切圆o于点b,交y轴于点c。(1)求线段ab的长。(2)求直线ac的解析式。教学反思:教学任务基本完成,最后剩下一道综合训练题没来得及探讨,留作了课后作业。从本节课的设计上看,我自认为知识全面,讲解透彻,条理清晰,系统性强,讲练结合,训练到位,一节课下来后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不会有什么漏洞。因为复习课的课堂容量比较大,需要展示给学生的知识点比较多,训练题也比较多,所以我选择在多媒体上课。应该说在设计之初,我是在两种方案中选出的一种为学生节省时间的复习方法,课前的工作全由教师完成,教师认真备课,初中数学教学案例与反思(一次函
12、数复习课)发布者: 卢敏君发布时间: 28/6/202* pm 9:46:59一、教学目标:1、知道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定义.2、理解掌握一次函数的图象的特征和相关的性质;体会数形结合思想。3、弄清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区别与联系.4、掌握直线的平移法则简单应用.5、能应用本章的基础知识熟练地解决数学问题。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构建比较系统的函数知识体系,能应用本章的基础知识熟练地解决数学问题。难点:对直线的平移法则的理解,体会数形结合思想。三、教学设计简介:因为这是初三总复习节段的复习课,在这之前已经复习了变量、函数的定义、表示法及图象,而本节的教学任务是一次函数的基础知识及其简单的
13、应用,没有涉及实际应用。为了节约学生的时间,打造高效课堂,我开门见山,直接向学生展示教学目标,然后让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复习目标进行联想回顾,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例如,在 图象及其性质 环节中,老师让学生自己说出一次函数图象的形状、位置及增减性,不完整的可让其他学生补充纠正。这样,使无味的复习课变得活跃一些,增强学习气氛。随后教师就用大屏幕展示出标准答案,然后教师组织学生以比赛的形式做一些针对性的练习。为了巩固知识点,学生解决每一个问题时都要求其说出所运用的知识点。四、教学过程:1、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定义 :一次函数:一般地,若y=kx+b(其中k,b为常数且k 0),那么y是一次函数正比例
14、函数:对于 y=kx+b,当b=0, k 0时,有y=kx,此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k为正比例系数。2、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区别与联系:(1)从解析式看:y=kx+b(k 0,b是常数)是一次函数;而y=kx(k 0,b=0)是正比例函数,显然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例,一次函数是正比例函数的推广。(2)从图象看:正比例函数y=kx(k 0)的图象是过原点(0,0)的一条直线;而一次函数y=kx+b(k 0)的图象是过点(0,b)且与y=kx平行的一条直线。基础训练一:(1)、指出下列函数中的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y = x +1;y = - x/5;y = 3/x ;y = 4x ;y
15、=x(3x+1)-3x;y=3(x-2);y=x/5-1/2。(2)、下列给出的两个变量中,成正比例函数关系的是:a、少年儿童的身高和年龄;b、长方形的面积一定,它的长与宽;c、圆的面积和它的半径;d、匀速运动中速度固定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3)、对于函数y =(m+1)x + 2- n,当m、n满足什么条件时为正比例函数?当m、n满足什么条件时为一次函数?3、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k,b的符号与直线y=kx+b(k 0) 的位置关系:当b0时,直线交于轴的;当b0时,直线交于轴的。 为此直线y=kx+b(k 0) 的位置有4种情况,分别是:当0, b0时,直线经过;当0, b0
16、时,直线经过;当0,b0时,直线经过;当0,b0时,直线经过。 基础训练二:1.写出一个图象经过点(1,- 3)的函数解析式为。2.直线y = - 2x - 2 不经过第象限,y随x的增大而。3.如果p(2,k)在直线y=2x+2上,那么点p到x轴的距离是。4.已知正比例函数 y =(3k-1)x,若y随x的增大而增大,则k是。5、过点(0,2)且与直线y=3x平行的直线是。6、若正比例函数y =(1-2m)x 的图像过点a(x1,y1)和点b(x2,y2)当x1x2时,y1y2,则m的取值范围是。7、若函数y = ax+b的图像过一、二、三象限,则ab08、将直线y = -2x-2向上平移2
17、个单位得到直线;将它向左平移2个单位得到直线。综合训练:已知圆o的半径为1,过点a(2,0)的直线切圆o于点b,交y轴于点c。(1)求线段ab的长。(2)求直线ac的解析式。五、教学反思:从本节课的设计上看,我自认为知识全面,讲解透彻,条理清晰,系统性强,讲练结合,训练到位,一节课下来后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不会有什么漏洞。因为复习课的课堂容量比较大,需要展示给学生的知识点比较多,训练题也比较多,所以我选择在多媒体上课。应该说在设计之初,我是在两种方案中选出的一种为学生节省时间的复习方法,课前的工作全由教师完成,教师认真备课,查阅资料,搜集有针对性的训练题,学生只要课堂上能按照教师的思路去做就很高
18、效了。可没想到,在课的进行中,我就听到有的教师在切切私语,都是初三学生了,怎么好象没有几个学习的。我也感觉到这节课确实有一大部分学生注意力涣散,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以致于面对简单的问题都卡,思维不连续。纠其原因,是我没有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学生没有发挥出学习的主动性。课堂训练以竞赛的形式进行,似乎有一定的刺激性,但缺少后续的刺激活动,学生没有保持住持久的紧张状态。课后我找到了科代表,请他们协助我一同反思本节课的优缺点,并把在以往的章末复习时曾采取过的另一种复习方案阐述给他们听,就是课前先把所有的复习任务都交给学生完成,教师指导学生浏览教材、查阅资料归纳本章的基本概念、基本性
19、质、基本方法,并收集与每个知识点相关的有针对性的问题,也可以自己编题,同时要把每一个问题的答案做出来,尽量要一题多解。再由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汇编,在汇编过程中要去粗取精。课堂就是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学生是主角,在这个舞台上学生可以成果共享,在这个舞台上学生收获着自己的收获。台上他们是主角,台下他们也是主角。但是在初三总复习时,我理解学生的忙,所以能包办的我就一律代做,以为这就是帮学生减轻负担,学生自己去做的事是少了,可是需要学生被动记忆的知识多;教师把一节设计的井井有条,想要学生在这一节课里收获更多,但被动的学生并没有全身心的投入到学生中去,降低了课堂效率,又把好多任务
20、压到课下,最后教师减轻学生的课后负担的想法还是落空了。通过这节复习课的教学让我从另一个角度体会到了减轻学生负担的深刻含义,不单指减少学生课后学习的时间,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效率,我的这节课失败之处就是过分的注重了前者,而忽略了实效性。那么在今后的复习课教学中我要多思多想、多问多听(问问老师、听听学生的想法),力求在真正减轻学生负担的基础上打造高效课堂。第三篇: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用函数的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一、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2理解抛物线交x轴的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理解何时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 数学 教学 设计 反思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