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各章知识点归纳_1.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初中物理各章知识点归纳_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各章知识点归纳_1.doc(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初中物理各章知识点归纳初中物理各章知识点归纳第十五章热和能复习提纲一、分子热运动: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若看成球型,其直径以10-10m来度量。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扩散现象说明:A分子之间有间隙。B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课本中的装置下面放二氧化氮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二氧化氮扩散被误认为是重力作用的结果。实验现象:两瓶气体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结论:气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固、液、气都可扩散,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分子运动与物体运动要区分开:扩散、蒸发等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而飞扬的灰尘,液、气体对流是物体运动的结果。3
2、、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分子间平衡距离r,引力斥力。时,引力斥力,斥力起主要作用,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之间的斥力起主要作用。时,引力斥力,引力起主要作用。固体很难被拉断,钢笔写字,胶水粘东西都是因为分子之间引力起主要作用。当10时,分子之间作用力十分微弱,可忽略不计。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镜块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的作用范围,镜子不能因分子间作用力而结合在一起。二、内能: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2、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既然物体内部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和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那么内能是无条件的
3、存在着。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3、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4、内能与机械能不同:机械能是宏观的,是物体作为一个整体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它的大小与机械运动有关内能是微观的,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能的总和。内能大小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快慢及分子作用有关。这种无规则运动是分子在物体内的运动,而不是物体的整
4、体运动。5、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温度越高扩散越快。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越大。三、内能的改变:1、内能改变的外部表现:物体温度升高(降低)物体内能增大(减小)。物体存在状态改变(熔化、汽化、升华)内能改变。反过来,不能说内能改变必然导致温度变化。(因为内能的变化有多种因素决定)2、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A、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如果仅通过做功改变内能,可以用做功多少度量内能的改变大小。()解释事例:图15.2-5甲看到棉花燃烧起来了,
5、这是因为活塞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燃点使棉花燃烧。钻木取火:使木头相互摩擦,人对木头做功,使它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木头的燃点而燃烧。图15.2-5乙看到当塞子跳起来时,容器中出现了雾,这是因为瓶内空气推动瓶塞对瓶塞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使水蒸气液化凝成小水滴。B、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的现象。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传递方式是:传导、对流和辐射。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热量),而不是温度。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热,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放热温度降低,内能减少。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
6、,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C、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区别:由于它们改变内能上产生的效果相同,所以说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但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不同,前者能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后者能的形式不变。D、温度、热量、内能区别: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温度升高内能增加不一定吸热。如:钻木取火,摩擦生热。热量:是一个过程。吸收热量不一定升温。如:晶体熔化,水沸腾。内能不一定增加。如:吸收的热量全都对外做功,内能可能不变。内能:是一个状态量内能增加不一定升温。如:晶体熔化,水沸腾。不一定吸热。如:钻木取火,摩擦生热指出下列各物理名词中“热”的含义:热传递中的“热”是指
7、:热量热现象中的“热”是指:温度热膨胀中的“热”是指:温度摩擦生热中的“热”是指:内能(热能)四、热量:1、比热容: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时吸收(放出)的热量。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的本领的物理量。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表示:1kg的水温度升高(降低)1吸收(放出)的热量为4.2103J水常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2、计算公式:吸m(tt0),放m(t0t)3、热平衡方程:不计热损失吸放五、内能的利用、热机(一)、内能的获得燃料的燃
8、烧燃料燃烧:化学能转化为内能。(二)、热值1、定义: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2、单位:J/kg3、关于热值的理解:对于热值的概念,要注重理解三个关键词“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1kg是针对燃料的质量而言,如果燃料的质量不是1kg,那么该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就不是热值。某种燃料:说明热值与燃料的种类有关。完全燃烧:表明要完全烧尽,否则1kg燃料化学能转变成内能就不是该热值所确定的值。热值反映的是某种物质的一种燃烧特性,同时反映出不同燃料燃烧过程中,化学能转变成内能的本领大小,也就是说,它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特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形态、质量、体
9、积等均无关。3、公式:Qmq(q为热值)。实际中,常利用Q吸Q放即cm(t-t0)=qm联合解题。4、酒精的热值是3.0107J/kg,它表示:1kg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3.0107J。煤气的热值是3.9107J/m3,它表示:1m3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3.9107J。5、火箭常用液态氢做燃料,是因为:液态氢的热值大,体积小便于储存和运输6、炉子的效率:定义:炉子有效利用的热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之比。公式:=Q有效/Q总=cm(t-t0)/qm(三)、内能的利用1、内能的利用方式:利用内能来加热;从能的角度看,这是内能的转移过程。利用内能来做功;从能的角度看,这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10、。2、热机:定义:利用燃料的燃烧来做功的装置。能的转化: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蒸气机内燃机喷气式发动机3、内燃机:将燃料燃烧移至机器内部燃烧,转化为内能且利用内能来做功的机器叫内燃机。它主要有汽油机和柴油机。4、内燃机大概的工作过程:内燃机的每一个工作循环分为四个阶段: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在这四个阶段,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和排气冲程是依靠飞轮的惯性来完成的,而做功冲程是内燃机中唯一对外做功的冲程,是由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另外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5、热机的效率:热机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做热机的效率。公式:=W有用/Q总=W有用/qm提高热机效率的途
11、径:使燃料充分燃烧尽量减小各种热量损失机件间保持良好的润滑、减小摩擦。6、汽油机和柴油机的比较:汽油机柴油机构造:顶部有一个火花塞。顶部有一个喷油嘴。不吸气冲程吸入汽油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吸入空气同点燃方式点燃式压燃式点效率低高应用小型汽车、摩托车载重汽车、大型拖拉机相同冲程:活塞在往复运动中从汽缸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点一个工作循环活塞往复运动2次,曲轴和飞轮转动2周,经历四个冲程,做功1次。六、能量守恒定律1、自然界存在着多种形式的能量。尽管各种能量我们还没有系统地学习,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有所了解,如跟电现象相联系的电能,跟光现象有关的光能,跟原子核的变化有关的核能,跟化学反应有关的化学能等。
12、2、在一定条件下,各种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和转移(列举学生所熟悉的事例,说明各种形式的能的转化和转移)。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的内能转移到低温物体。运动的甲钢球碰击静止的乙钢球,甲球的机械能转移到乙球。在这种转移的过程中能量形式没有变。3、在自然界中能量的转化也是普遍存在的。小朋友滑滑梯,由于摩擦而使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在气体膨胀做功的现象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在水力发电中,水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在火力发电厂,燃料燃烧释放的化学能,转化成电能;在核电站,核能转化为电能;电流通过电热器时,电能转化为内能;电流通过电动机,电能转化为机械能。4、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
13、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普遍的、最重要的定律之一。扩展阅读:初中物理各章节知识点总结初中物理各章节知识点总结2.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3-1-2-33长度的单位关系是:1千米=10米;1分米=10米,1厘米=10米;1毫米=10米人的头发丝的直径约为:0.07mm地球的半径:6400km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线是否磨损;(2).用刻度尺测量时,
14、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4).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5特殊测量方法:(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2)辅助法:方法如图:(a)测硬币直径;(b)测乒乓球直径;(c)测铅笔长度。(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6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秒表。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秒(s),它的常用单位有小时,分。1h=60min=3600
15、s.2.2机械运动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2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4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速度不变)5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6速度的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速度的单位是:m/s;常用单位是:km/h。1米/秒=3.6千米/小时7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路程除以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用公式:v=s/
16、t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平均速度。8.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s/t实验器材除了斜面、小车、金属片外,还需要刻度尺和秒表。3.1声现象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3声音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气直径,v=s/t体体快。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S总12vt总4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色、音调、响度。(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3
17、)音色:不同乐器、不同人之间他们的音色不同5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环境,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分贝。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4.1、光的色彩光的传播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2光的色散:将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3光的三原色: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4红外线主要特点:热效应,应用:取暖、摇控、探测、夜视等5紫外线主要特点:使荧光物质发光,应用:灭菌、验钞等,适量照射紫外线有利于身体健康,而过
18、量照射紫外线有害于身体健康,要进行防护。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影子、看不见不透明物体后面的物体、日食、月食,属于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886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m/s,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m/s。7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8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入射光法线反射光9.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10平面镜成像特点:(1)像与物体大小相等(2)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到镜面的距离。(3)像与物体的连
19、线与镜面垂直(4)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4.2光的折射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2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等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3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所以也叫会聚透镜。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4凸透镜成像:像距(v)物距(u)u2fu=2ff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还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4力的单位是
20、:牛顿,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2个鸡蛋所用的力。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6弹簧秤的原理: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的原理制成的。7弹簧秤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节指针,使它指向零刻线;(2)认清量程和分度值;(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完成上述三步后,即可用弹簧秤来测力了,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秤的测量限度。8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9力的示意图:从作用点开始,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来粗略地表示力。10弹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所产生的力。物体发生的形变程度
21、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11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12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N/kg,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N/kg);重力跟质量成正比。13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14静摩擦:物体将要滑动而未发生滑动,接触面所受到的力。(人走路时,脚和地面的摩擦力)滑动摩擦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它的方向跟物体运动方向相反15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有:(1)使接触面更光滑和减小压力;(2)用
22、滚动代替滑动;(3)加润滑油;(4)利用气垫。61二力平衡力和运动1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在伽俐略等科学家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内容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力或所受的合力为零的时候,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2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3二力平衡: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4二力平衡的条件: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5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
23、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7.1质量和密度1质量(m):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2质量国际单位是:kg。其他有:t、g、mg、,1吨=103千克=106克=109毫克3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温度,状态和位置而改变。是物体的物理属性。4质量测量工具:天平、杆秤、磅秤和电子秤。实验室常用托盘天平测质量。5天平的正确使用:(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处,这时天平平衡;(3)把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6使用天
24、平应注意:(1)不能超过秤量;(2)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且动作要轻;(3)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7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表示刻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计算密度公式是=m/v;密度单位是kg/m3,1克/厘米3=103千克/米3;8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水的密度=1103千克/米39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原理:=m/v步骤:10.密度知识的应用:(1)鉴别物质:用天平测出质量m和用量筒测出体积V就可据公式:=m/v求出物质密度。(2)求质量:m=v。(3)求体积:V=m/。11物质的物理属性除密度、比热外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 物理 各章 知识点 归纳 _1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