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徐志摩是散文家.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浅谈徐志摩是散文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徐志摩是散文家.doc(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浅谈徐志摩是散文家浅谈徐志摩是散文家摘要:“爱”是徐志摩诗作的动因和基本主题,他的诗作集中反映了他的罗曼蒂克的思想情调和创作风格,他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诗人、作家。他的一生是短暂的,文学生涯也是短暂的。他的思想和艺术比较典型的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思想动向和艺术趣味创作,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艺术风格,犹如矛盾所说:“徐志摩是中国布尔乔亚开山的同时,又是末代的诗人”。笔者认为,徐志摩不仅是资产阶级的伟大诗人,而且他还是一个优秀的散文家。诗和散文对徐志摩来说,犹如是鸟的两翼、车之两轮,缺一不成其为徐志摩,因而笔者从徐志摩的散文的内容和风格来洞察徐志摩的思想,以此来说明他不仅是诗人,而且还是
2、一位出色的散文家。关键词:象征 比喻 想象 爱国 散文 诅咒(一)徐志摩出生于1896年,死于1931年,时年36 岁,名章序,初字夕森,后更字志摩,*县人,出生于一个封建色彩浓厚的富裕资产阶级家庭。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诗人,作家,他的著作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叶、自剖、巴黎的鳞爪、秋,信札日记有爱眉小札;小说集有轮盘等。此外还有未收入集子的诗歌和各种形式的散文,散文和诗歌散见在各种报刊杂志上。徐志摩作为一个诗人,不管对他的评价如何的不同人们都是认同的,但作为一个散文家,在卞之琳的徐志摩序中却说还有待确认,其实早在二三十年代,对徐志摩的散文家地位,不仅
3、确认过,而且还把他作为一种散文流派的代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一集和一些散文、小品选集、都把他的作品作为一家选进去。他的散文曾经引起过研究者的普遍注意。徐志摩在世时就有人说“他的散文和诗歌都已经有一种中国文学里从来不曾有过的风格。”(陈西滢的作品闲话,现代评论1926年2月20日)。“在散文和诗歌方面,所成就的华丽局面,在国内还没有相似的另一人”。(沈从文的轮盘的序)。徐志摩逝世后,不少人在悼念文章里都谈到他的散文。“新月社”的人和他的学生,固然竭力推崇,说“他写起文章真是痛快淋漓,使得读者开不得口,只有微笑,只有倾服的份儿。”(梁实秋的谈徐志摩的散文;新月四卷一号)有的赞扬象他那样“文采华丽,
4、连吐一长串珠玑的散文作家,在现代还找不到第二个。”*景琛的志摩师哀辞新月四卷一号)徐志摩的朋友也*称赞,有的说他在散文方面的成就也不小,有的甚至认为他的散文比诗歌的成就还大,“他的散文远原是诗歌的扩演。”有的赞美其散文“象夏云的层涌,春泉的潺湲,他的文章的确有独特的风格,在散文里不能不让他占一席之地。”(杨振声的与志摩最后一别。显然这样的高度评价,有的还近乎吹捧,并不完全科学。也许由于同派、师生或朋友之谊的缘故吧,由于偏爱,故多溢美之词。不过徐志摩在散文在艺术上的成就和独特的风格,成为现代散文史上一种流派的代表人物,却是事实。在这一点上当时的左翼作家也给予应有的评价,认为“他的散文是诗歌的一种
5、形式”(穆木天的徐志摩论,见徐志摩选集 ,万象书屋1935年4月出版);然而,多年来对徐志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他的诗歌上,对他的散文的研究甚少有人问津。诗歌和散文,对徐志摩来说,犹如是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缺一就不成其为徐志摩,因此散文的研究也是不可偏废的。(二)比起诗歌,徐志摩的 散文更直接、更全面的反映了他复杂的思想和人生态度。诗歌侧重于抒发感情,散文更多的是直接表达作者对现实的感受和了解。了解徐志摩的思想,散文也许是更重要的一个途径。不满现实生活,诅咒黑暗社会是徐志摩散文的一个基本生命命脉。他回国不久,就面临*教育界以北大校长蔡元培为代表的进步势力,反对被称为“代表无耻”的教育总长彭云彝的
6、风潮,徐志摩散发表了杂感“就是打破了头,也要保持我灵魂的自由”,他认为风潮里有一点不能淹没的“理想的火星”“而保全这点小小的不灭的火星,是我们的责任,是我们良心上的负担”,我们应该积极的同情,支持蔡元培这种“拿人格头颅去撞开地狱门的精神”1929年底,在*女中的一次演说里,他反映了、也指明了国民党统治下战祸频频、灾民遍地的现实,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腐朽统治,他甚至把当时的反动当权人物比喻为“妖魔”,指出“妖魔”蹲踞在森严的魔窟中计较下一幕的布景与情节,为表现他们的贪、他们的毒,他们的野心、他们的威灵,他们手擎着全体民族的命运把它当作一掷的孤注。”揭露社会的黑暗,抨击人生的丑恶,在徐志摩散文中占有
7、一定的篇幅,而且贯穿散文创作的始终。对徐志摩这样的资产阶级作家来说是难得可贵的。然而,看到社会的病象不等于人生了社会的本质;不满现实更不等于积极的参加到变革现实的斗争中去。展示在徐志摩面前的现实是什么呢?“没有一片干净的土地,哪一处不是叫鲜血和眼泪冲毁了的;更没有平安的所在,因为你即使忘得了外面的世界,还是躲不了自身的烦闷和苦痛”可是对于这样的问题他不是从社会制度和经济制度、反动阶级的身上去寻找造成这种社会现实的根源,反而认为谁要把它归咎于少数的政客,少数的军人,或是少数的富翁,这是人们错了,而且大大的错了,是太恭维那些少数的人,是太瞧不起自己。在他看来,各个人的灵魂的肮脏与丑陋,才是根本的病
8、根,因为我们自身就是我们命运的原因,显然这就是他主观上的认识,是错误的认识。造成了直接为北洋军阀统治开脱罪责的客观效果。这反映了作为资产阶级民主个人主意者的思想局限。因此,他在“一剖”,“再剖”自己思想的过程中,虽然强调自己有一颗向往光明的“赤子之心”,并且痛恨时代的这种种病根病象(如猜忌、诡诈、小巧、倾扎、挑拨、残杀、忧愁,作伪之美),想用自己的一双手替这一时代开扇窗,多少让空气流通些,污浊的毒气出去,清醒的洁净的进来,也只能是一些空洞,浮泛话语。不过,我们也不能否定这种揭露对诱导读者思考的认识作用。崇拜自然,寄情自然是徐志摩散文的又一个重要的内容,他对现实采取不调和、不承认的态度,不承认现
9、有社会的政治、法律、家庭、宗教、娱乐、教育,认为这些都是影响性灵自由发展的东西,所以强调要一切重新来过;不是在书桌上整理国故,或是在空枵的理论上重估价值,所以重新来过就是要回到自然的胎宫里重新吸收一些营养。在鬼话里他一再说明自己是自然的崇拜者,认为自然界的种种事物,“不论其细如涧石、暂如花、黑如碳明如秋月、皆孕有甚深之意,只要学会研究这本书的方法,每页上都有无穷无尽的意义,那样我们的精神生活就不怕没有资养,我们理想的人格就不怕没有基础。从不满现实到逃避现实,从抨击混沌的社会到讴歌自然的魅力,这是一个不满现实而又不敢积极反抗现实的知识分子思想的逻辑发展。翡冷翠山居闲话细致地描述了徐志摩在意大利文
10、化名城翡冷翠山居时的心情,超脱、闲适,完全沉浸于大自然的美景,融入了*、幽静的气氛里,在山中的妙处是可以不修边幅、不打领结、不梳头、不刮胡须,一切随之自然,爱怎么着就怎么着,尽情的欣赏诗情画意的美景,在自己或朋友家里或办事的地方,要受到拘束,缺乏自由,那样的生活无非是在同一个打牢里从一间狱室移动到另一间狱室去。因此,他主张要一个人在山中或乡间闲逛,那是才是一个福星高照、自由自在的时候,肉体与灵魂行动一致的时候。所以,只有你单身奔赴大自然的怀抱时,象一个裸体孩子扑入他母亲的怀抱是,你才知道灵魂愉快是怎样的,单是活着的快乐是怎样的,单就呼吸、单就走道、单就张眼看、耸耳听的幸福是怎样的我们淳朴的天真
11、是含羞草似的娇柔,一经同伴的抵触,他就卷了起来,但在澄净的日光下,他的姿态是自然的,他的生活是无阻碍的。这时候,连理想的伴侣都不必带,因为大自然就是最伟大的一部书。什么伟大深沉,优美的思想,都可以在风赖中、云彩山势与地形的起伏里,花草的颜色与香息里寻得,只要认识了这部书,那么,在世界上寂寞是并不寂寞,穷困时并不穷困;苦恼时有安慰,挫折时有鼓励,软弱是有督促,迷失时有南针。徐志摩厌恶现代的文明,认为文明窒息了人的性灵,影响人的自由;他赞美儿童“烂漫的童真”,例如小孩子在沙滩上种花虽然是白费力气,但他们这点爱花种花的“真”是永恒的生命。文明人不会去干这样的傻事,但他们缺乏这样的“真”徐志摩这种返璞
12、归真的欲望,只有从大自然中才能真正的得到满足,所以他的山水游记篇目,对大自然的景物并不去具体描绘,精心涂抹。大都借景抒情,富有田园牧歌式的情调。翡冷翠山居闲话是这样,天目山中笔记等也是这样。徐志摩对帝国主义和新旧军阀的态度是他散文中的又一个重要内容。其中的思想既复杂又有发展变化,必须进行具体的历史的分析。“现代评论”派是段祺瑞政府的“诤友”,后期“新月社”可以说是国民党政府的“诤友”,他们对北洋军阀和蒋介石新军阀的统治有过批评,甚至于抗议,但也有期待,并没有从根本上反对他们的统治,而徐志摩又是这两个社团的主要成员;大革命时期群众们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运动,违背了他要“自由而不是激烈”的理想,于是
13、就不满,说什么“如果有人拿一些实行的口号,什么打到帝国主义等等,或是分裂与猜忌的现象,去报告罗兰先生,说这是新中国,我再也不能预料他的感想了”他对群众的这种爱国运动指手画脚的责难,显然是错误的。这是资产阶级个人主意的思想,因而受到*迅先生的严厉批判是理所应当的。另一方面徐志摩在他的散文里还表现了他的爱国主义思想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他对帝国主义和新旧军阀不同程度的抨击,对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的同情。徐志摩害怕流血革命,他嫉恨军阀战争,在怨恨、猜忌、残杀的空气中,他“爱*”的“生性”受到了不可名状的压迫。在自剖里,他回忆1924年直奉战争时他极端的烦闷的思想感情,用他的话说就是“那段日子简直是一
14、团漆黑,每晚夜深时,独自抱着脑壳伏在书桌上受罪,仿佛是一团漆黑,而且整个时代的沉闷都盖在我的头上直到写下了毒药那几首不成形的诅咒诗以后,我心头的紧张才渐渐缓和下去。”段祺瑞制造了骇人听闻的“三一八”惨案,也引起了徐志摩的义愤,他觉得杀死的不仅是青年的生命,自己思想也遭到致命的打击。国务院前的断脰残肢再也不能回复生动与连贯,他从这令人悲愤的事件里,联想到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无穷灾难。激起了爱*,讲人道的愤慨,不但在散文里表示自己的义愤强调反对派的血腥屠杀,只能加速革命的爆发,而且创作了梅雪争春的诗篇,把在执政府前被杀害的十三岁儿童比喻作飞雪中的梅花。他主编的诗刊还出了纪念“三一八”惨案的专号,肯
15、定了这次爱国青年牺牲的意义,认为他们的血是不会白流的。应该指出,这时期,一方面,他对日本帝国主义不把我们当“人”看待感到气愤,对国民党统治的昏庸感到不满;另一方面,对革命文学持对立的态度,似乎有些矛盾。然而对徐志摩来说,是合乎思想认识的。这反映了资产阶级文人的两重性,既有一定程度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软弱妥协倾向。(三)大革命时期的几年间,徐志摩诗歌有过一个“情感关阑的泛滥”时期,同时也是他散文的研究创作的关阑时期,不但数量多,而且在艺术上也日益超乎成熟。过去人们对他散文的研究,无论是赞赏的,还是非难的,大抵偏重于艺术上着眼,这反映了他散文在艺术上确实具有鲜明的特色。徐志摩散文风格华丽夸饰,独树一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谈 徐志摩是 散文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