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良知先行——《知行合一》读后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良知先行——《知行合一》读后感.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让良知先行知行合一读后感让良知先行知行合一读后感导语:常言道,大道至简,知易行难,知行合一,得到功成。“知行合一”是明朝思想家王阳明提出来的,就是将知与行合作一处,才知便是行,能行便是真知。他首先强调人的活动是有目的、有意识的,主张“求理于吾心”,即“知行合一”,就是要使良知时刻关照着人的行为和心理,有所为而有所不为,使人不会失其本心,不会让意志为外物所动摇,沦为外物的奴隶。在17年12月30日结束的襄阳工业经营管理“复合型”人才培训班首期读书演讲比赛的活动现场,我们聆听了18位学员对于王阳明知行合一的精彩分享,小编在细细品读的时候也深受启发,因此,我们将在卧龙商学院微信平台开设分享栏目进行分
2、享,以期共勉!分享嘉宾:彭艳|鹰牌轴承副总经理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今天很荣幸,由我来给大家分享王阳明知行合一。初次读这本书,有诸多的不认同,为什么,首先对王阳明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就不能理解,在当时的时代,儒家思想,是要抛弃物质的东西,去享受精神层面的东西,但是在我们这个时代,我们不仅要享受精神层面的东西,我们也要享受物质层面的,我认为我除了吃饱以外,也要注意营养均衡。除了穿暖以外,也要注意衣着得体,让大家见笑了,这就是我当时初次接触这本书的想法,诸多评判。再次阅读这本书,我抛开我之前的态度,慢慢进入,反而越读越有意思,在读的过程中,悟到一些道理。其实,每个人在读书领悟中,都会有自己
3、的独到的想法,我们不能去评判谁对谁错,只能说如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就像王阳明他的成功也是吸收了道家、佛家、儒家的精华,成为他今天的心学。吸收对自己有用的东西,打开自己的思维模式并升华,而不是生搬硬套。就像王阳明格竹子格了六天六夜都没有格出竹子的道理,还把自己给格病了。而我们组的马威前几天在群里发:“竹子用了四年,仅仅长了3CM,但从第五年开始,以每天30CM的速度疯狂的生长,仅仅用了六周就长到15米。不要担心你此时此刻的付出得不到回报,因为这些付出都是为了扎根。”看,王阳明格不出的道理,被我们马威同学格出来了吗。我们现在不就对过去的文化进行升华了么。有些同学说,为什么读这本书呀?我又不想当圣人
4、,王阳明说的人人都是圣人,肯定认为是扯的事,怎么可能呢?其实我觉得王阳明说得对,人人都是圣人,只是分大圣小圣而已,为什么?如果我们对这本书融汇贯通后,把致良知做为以后做人处事的准则,去影响孩子,影响家人,影响周围的朋友,公文素材库()未必不可称之为圣,也可以向陈教授、胡清老师一样,向更多的人去传经授课,去影响更多的人。目前我们学习的九点领导力,也是让我们从心出发,遵循心中的善念,按照这种指引去工作,去生活。我认为王阳明的致良知,就是按照我们心中的善的指引,来做事情,处理事情,用向上向善的力量来影响身边的人,带动身边的人。我的三点感悟:(一)听从良知的第一感觉。每个人做事情,对错与否,首先是否从
5、心中的良知出发,前段时间我的好朋友说,如何练习好自己的情商,如何会说话,才是为人处理的道理,准备去买两本蔡永康的说话之道好好学习如何说话。当时我就告诉她,好好说话,如何说话是术,重要的是你的心,是否遵循良知的指引,良知是道,有术无道,你说的话只能让他人觉得你是虚情假意,甜言密语,并不走心。我们只有心到了,才能让别人觉察你的真诚。(二)凡事内求。舜和他老爹瞽叟的故事。正是舜常常内求,自以为是最不孝的,因此他能孝,舜每天想着自己不能尽孝之处,因此他就更加孝顺,等到瞽叟高兴时,他只不过是恢复了心中原本就有的慈爱的本体。所以当我们孩子有问题的时候,夫妻关系有问题的时候,上下级关系有问题的时候,朋友有问题的时候,我们向内求,按照良知的指引去做,所有问题都迎刄而解了,并不是说有问题是我们自己错了,只是更换一种思维模式,更换一种做事的方法,可能就能获得更好的结果和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马歇尔卢林堡的非暴力沟通,不就是让自己换一种沟通方式,有同理心,这样沟通就没有障碍了。(三)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必在于行,而不行不可以为致知也。也就是必须在事上练。我们知道了良知,也就是知道了道德规范,行为准则,但是不去用,那也不对,只有在事上练习多了,我们才能得心应手。作者:襄阳卧龙商学院彭艳 第 4 页 共 4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