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doc(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赵笑宇第二单元自然界中的水第一节水分子的运动1、水由固态变为液态,在有液态变为气态,水分子的数目和大小没有变化,变化的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和排列方式。2、水升高温度时水分子获得能量,运动加快,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水的温度降低,水分子失去能量,运动减慢,分子之间到的间隔减小,水由气态变为液态。3、分子的基本性质:分子很小,看不见,摸不着。分子不断运动,获得能量运动加快。分子之间有间隔,三态变化分子之间间隔发生变化。4、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微粒,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物质由哪种微粒构成哪种微粒就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2、5、水的天然循环:水的天然循环通过三态变化实现,太阳为水的循环提供里能量,植物的蒸腾作用,土壤的渗透作用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水的天然循环,即实现了水的净化,有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布。6、水的人工净化:水的人工净化主要包括:沉降、吸附、过滤、蒸馏、灭菌等方法(沉降过程中加入明矾,明矾是一种净水剂,溶于水可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而沉降。7、混合物纯净物混合物:有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没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纯净物:有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8、物质的提纯方法:过滤: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分开蒸发:把溶于液体的固体和固体分开蒸馏: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第二节水的分解与合成一、水的分解1、条件:
3、通直流电,在水中加少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可增强导电性。2、现象:两积极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阴阳两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2:13、验证两极产生的气体:用燃着的木条接触阴极产生的气体,气体燃烧火焰呈蓝色,说明是氢气;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触阳极产生的气体,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4、化学反应:2H2O通电2H2+O2I赵笑宇5、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化学变化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化学变化的实质)6、实验中注意的问题:氧气在水中溶解性比氢气大,氧气氧化性很强,有时会和电极发生反应,因此开始时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会大于2:1.为增强水的导电性,电解水时向水中加入适量的稀硫
4、酸和氢氧化钠。7、分解反应:有一种物质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其它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一变多)8、水的合成:氢气燃烧:2H2+O2点燃2H2O(氢气具有可燃性)现象: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点燃氢气前验纯方法:用一小试管,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管口,移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就说明氢气不纯,如果声音很小,就说明氢气较纯。(凡是可燃性气体与氧气接触,加热或点燃都有可能发生爆炸)氢气作为燃料的三大优点:来源广;放热量多;无污染。9、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在分)有些原子可以直接构成分子,有些原子可直接构成物质,有原子构成的
5、物质,原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有原子构成的物质10、化合反应: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产一种物质的反应。(多变一)11、氢气的性质:第三节原子的构成、粒子轰击金箔1、现象:大多数粒子穿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的方向,少数改变方向,极少数粒子被方向弹回。2、原因:大多数粒子通过原子内部空间的空隙,不改变运动方向;少数粒子碰到原子核方向改变甚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相同条件下最轻的气体。金属:MgAlZnFeCu等稀有气体:HeNeAr等部分非金属单质:石墨金刚石硫磷等II赵笑宇至方向弹回。3、原子的结构原子原子核质子(1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中子(
6、不带电)核外电子(1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4、原子呈电中性:原因是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和海外电子带的负电荷,电量相等,电性相反。5、原子中的数量关系: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一个质子的质量一个中子的质量(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电子的质量忽略不计)电子的多少决定原子的体积,电子越多体积越大。6、注意:不同原子,原子核内质子数一定不同。同种原子,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所有原子核内一定含有质子,但不一定含有中子。质子数决定原子的种类。、原子中的电子1、在原子中电子的能量不同,能量高离核较远,能量低里核较近。把电子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运动称为电子的分成排布。原子核2、原子结构示意图
7、及含义:3、原子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决定,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发生改变的只是核外电子。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带正电荷形成阳离子。非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大于等于4个,易得电子,带负电荷,形成阴离子。稀有气体原子:最外层8个电子(氦原子最外层2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极不易失也不易得。4、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失电子形成阳离子,得电子形成阴离子。带电的原子团也叫离子(如:SO4CO3OHNH4NO3等)5、原子和离子的关系(原子核不变,质子和中子不变,相对原子质量不变,只是电子发生变化)得电子阳离子失电子原子得电子阴离子-+-2-2-电子层+624质子数电子层上
8、的电子数III失电子赵笑宇、相对原子质量:+-271、定义:以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6的碳原子(碳12原子)的质量的1/12(约1.6610千克)作标准,其它原子质量跟它的比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质量(单位“1”通常不写)2、相对原子质量的理解: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一个C-12原子质量的112某原子的实际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个比值,单位“1”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质量近似相等,都约为一个电子质量的1836倍,电子的质量忽略不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原子的实际质量与相对质量成正比:第一节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一、溶解过程:溶质分子均匀的分散到溶液分子中间的过程。1、溶液:一种
9、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2、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溶质可以是气体、液态、固体。3、溶剂: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一种溶液中溶剂只有一种,一般为液态。4、溶液的基本性质(特征):均一性: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性质都相同。稳定性:只要溶剂不蒸发,外界条件不改变,溶剂和溶质就不会分离。均一、稳定的原因:分散到水中分子和离子直径小于1纳米,均匀分散到水中,跟水分子一起不停运动。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5、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判定固体、液态与气体之间形成溶液中一般把液体当作溶剂,固体和气体当作溶质。当两种液体形成溶液时,习惯上把量多的当作溶剂,量少的为溶质,只要溶液中
10、有水时,无论水的量多少,水总是溶剂。溶液的命名:溶质的溶剂溶液。如:氯化钠的水溶液,简称氯化钠溶液。6、电离:溶于水或熔化状态下能够产生自由离子的过程叫做电离。7、乳化作用:洗洁精、洗衣粉等含表面活性的物质可以使食用油等物质以细小液滴均匀分散到水中,形IV赵笑宇成乳浊液,这种现象称为乳化作用,油和洗洁精并没有形成溶液。二、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1、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的比值叫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2、公式:溶质的质量=100%溶液的质量3、注意问题:溶液的质量是指全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溶液的质量,不包括未溶解的质量。一定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注意判断溶液中
11、的溶质,特别是能与水反应的物质,溶质是与水反应的生成物。4、几个相应公式: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溶剂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5、配制溶液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主要仪器:托盘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钥匙、滴管。主要步骤:计算、称量、溶解V扩展阅读:九年级化学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总结 人教新课标版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教材概览(1)本单元是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内容标准:身边的化学物质地球周围的空气;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认识几种化学反应;化学与社会发展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中的重要教学内容,实施课程目标的重要起始阶段。(2
12、)本单元是继入门篇“走进化学世界”后具体地从化学这门自然科学的角度系统学习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制法的开始;学习最基本的化学概念的开始。其三个课题的研究对象:空气、氧气、制取氧气包含了物质的组成与分类、自然资源、环境保护、物质的性质、反应、制取等知识。由宏观用途到微观反应;由反应原理到实际操作,难度和要求逐渐提高和具体化,为今后学习单质化合物知识打下基础,是引领学生真正进入化学世界的三个台阶。(3)本单元是学生第一学习的单质化合物知识,学生感性认识丰富、知识相对比较简单,其中贯穿了最粗线条的物质分类和物理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分类,能直接观察的实验多、(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无界限,学生参与的机会增多)可
13、获取经验的途径多,不会形成太大的分化。知识结构透视装置组成及含量氧气含量的测定药品操作混合物空气各成分主要用途宝贵资源误差分析污染及保护物质分离物理性质性质化学性质(化合、氧化反应)纯净物氧气制法实验室制法(原料原理装置收集操作分解反应)工业制法催化剂物理变化概念实例变化概念化学变化类型(化合、分解)实例单元目标聚焦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初步认识纯净物与混合物的概念并初步应用;了解基本概念“物理性质”。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通过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理解什么是化学变化及其本质特征,能够区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理解由氧气的性质决定的
14、氧气的用途;初步学习探究氧气性质实验的操作。了解实验室和工业上制取氧气的原理的不同;知道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原理、装置、操作、气体收集及其方案选择;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用心爱心专心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学会分析实验结果的误差原因,感悟:实验过程影响实验结果、细节决定成败。通过氧气的性质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描述事物的能力、(如不同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不同现象;同一物质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不同现象)活动中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各种制氧气方案的比较、鉴别,学会选择最佳的原料、条件、原理、装置从而掌握上述三个实验室制取物质的原则;
15、在观察制取实验的过程中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空气质量的调查、对教材p26图2-8的解读知道当今世界的三大环境问题、空气的污染源、严重危害及防治,培养热爱自然关注环境的情感;通过硫的燃烧实验进一步感悟绿色化学的含义,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通过探究实验和学习空气组成发展史培养科学严谨的学习作风。重点难点扫描重点:空气的组成、各成分的用途、氧气的含量及空气的污染与防治。氧气的化学性质、化学变化。氧气的实验室制法。难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装置及产生误差的原因。化学性质与化学反应在实际应用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九年级 化学 第二 单元 知识点 总结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