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备课资料 .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备课资料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备课资料 .pdf(3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学简案桐乡市茅盾实验小学钱建洪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82 页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验证、合作交流,经历探究发现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抽象概括的能力。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 说说对三角形的了解。2、 谈谈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二、活动展开1、 组织讨论在什么情况下不能围成三角形?2、 猜测怎样的情况下能围成三角形?3、讨论以上想法。4、得出结论。三、总结关系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是怎样的?四、巩固练习1、挑三条线段围成三角形。2、有两根小棒分别为2 厘米, 5 厘米。
2、再配上一根几厘米的小棒就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小数的意义教学预案桐乡市石门镇中心小学胡国强【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50 页。【教学设想】本课是在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在教学时, 我先提出比较开放的问题“你对小数已经有了哪些了解?试图了解学生真实的认知起点。其次是把教材上的直尺图改为数轴图,通过数形结合, 知识迁移和实际操作等让学生主动建立小数与分数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另外是把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小数的读写法, 计数单位等知识也适当渗透,这些渗透同样能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精品资料 -
3、-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 页,共 35 页 - - - - - - - - - - 小数的意义。【教学目标】1、结合情景,让学生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了解小数的读写法。2、借助数轴图和实际操作、想象,推理等使学生明确小数的计数单位,小数与分数、整数的内在联系,理解小数的意义。3、通过观察、分析、对比、概括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过程预设】一、引入1、板书老师的身高1.79 米,到底是多高呢?2、你对小数已经有了哪些了解?3、你能举出几个小数吗?4、汇报,板书,交流读法。5、观察这些小数,小
4、数有几部分组成?二、展开(一)研究一位小数1、板书 0.1 米 ,想一想 ,什么意思 ?出示数轴图 ,下面请你借助尺和笔,分一分,找一找,画一画,表示出0.1 米?(学生操作)2、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交流评价。板书:0.1 米=1/10 米 =1 分米3、继续观察,引导学生在数轴图继续用小数和分数表示。4、 (讨论 )它们的关系很密切,你能用一句话说说这些分数和小数的联系吗?(二)研究二位小数1、想一想,如果现在要从0 到 1 米上表示出0.01 米 ,你觉得该怎么表示?说说你的想法 ? 2、引导学生得出0.01 米用整数表示是1 厘米,用分数表示就是1/100 米。请你推理一下,得出其它的两
5、位小数。3、选择一些小数和分数板书,观察后你能仿照前面一位小数的发现用一句话说说分数和小数的联系吗 ? (三)研究三位小数1、 想象一下 ,把 0.01米再平均分成10份,就把 0到 1米一共分成了几份?得出 0.001米=1/1000米=1 毫米。2、请同桌商量确定一个几毫米的刻度分别用小数和分数表示出来?板书一部分3、观察后你还能用一句话说说分数和小数的联系吗? 4、照这样分下去,还可得到四位小数、五位小数,分别表示什么?补上, 号(四)比较概括,归纳意义引导学生得出小数的意义。三、练习1、正方形纸表示1,你能表示出0.8 和 0.35 吗?想一想,怎么表示?交流方法。2、机动。四、总结:
6、经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疑问?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2 页,共 35 页 - - - - - - - - - - 植树问题执教者:嘉兴南湖国际实验学校王建良教学内容: 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第117 页教学设想:每上一节课, 总得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要上这节课?每一节总有其核心的价值所在,也就是我们最想带给学生的东西,我们习惯于将它称之为一节课的主导目标。在教学参考第189 页, 数学广角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描述如下:1、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
7、法。2、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材共安排了三个例题,两端都种,两端都不种,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在单元教学目标解读与教材分析的基础上,我将在不封闭图形上的植树问题安排在同一课时中教学, 主导目标确定为:让学生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在课堂教学实施中着力想解决好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如何让学生经历一个“将复杂问题转化为一个简单的问题来研究,再运用所发现的规律来解决复杂的问题”的过程? (与教参单元教学目标2 相对应) 在这个过程
8、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有:转化的需要,策略的产生,方法的可行性验证。二是如何让学生理解植树问题在不同的情境下段数与棵数的不同关系?(与教参单元教学目标 1 相对应)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正确表象的建立,段数与棵数的一一对应关系,处理好知其然与知其所以然之间的关系。教学目标:借助直观, 通过点与线段的对应,理解段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规律,建立不同情境下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 能运用得到的规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渗透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过程:一、在个体解读中理解情境1、出示情境:同学们在全长500 米的小路的一边植树(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2、独立读题与思
9、考,提出需要知道的补充条件每两棵树间隔5 米。二、在独立解决中寻找答案1、静静思考,请把你的答案写下来。2、你是怎么想的?三、在全班交流中形成冲突1、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2、到底哪个答案才是正确的?四、在独立探究中发现问题1、用什么办法才能说清楚到底需要多少棵?(画线段图)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3 页,共 35 页 - - - - - - - - - - 2、图画不下怎么办?五、在合作交流中提供帮助1、你是怎样画的?为什么这样画?2、试着画一画。六、在全班交流中发现规律1、你画
10、了几段,种几棵?2、你发现了什么?七、在教师引领下提升结构1、在 100 段的时候需要多少棵?想象一下这幅线段图会是怎样的?2、在什么情况下只需要100 棵树呢?还有一种情况是什么?需要多少棵树?3、我们刚才是怎样学习的?八、在应用举例中解释模型1、基本练习:全长200 米,隔 50 米安一座,一共安多少座?(三种情况)2、举例:生活中的植树问题。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嘉兴市实验小学朱新强一、教学内容: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在省编教材中安排在第八册,是以单纯计算的形式编排的;而人教版实验教材根据标准的理念与目标要求“能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并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
11、标准 P21) ,采取的是与解决问题相结合的编排方式。在此之前, 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左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象“2482”这样乘除在后的类型是第一次出现) ,并对此前学习过的四则混合运算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概括和总结。本套教材对“混合运算”的编排结构如下表: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4 页,共 35 页 - - - - - - - - - - 年级单元具体内容一上第 六 单 元P72 610 的认识和加减法1连
12、加、连减521;8 22 2加减混合432;4 42 二上第 二 单 元P26 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1连加、连减283423; 8540 26 2加减混合672528 第 四 单 元P56 表内乘法 (一)乘加乘减332 431 二下第一单元 P4 解决问题1 加减混合(含小括号)54( 822)2乘加、乘减437;5 915 第 二 单 元P31 表内除法 (一)3乘除两步计算, 分步列式123=4;4 5=20 第 四 单 元P59 表内除法 (二)4乘除两步计算, 列综合算式643 三下第 二 单 元P37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加减乘除混合, 含有小括号的两步计算式题399
13、7294;(601 246) 5 第 八 单 元P99 解决问题2连乘、连除108 3;6025 3除减645 6088 四下第一单元 P4 四则运算系统总结梳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注:以上内容都是结合具体情境(解决问题)进行编排的。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两块:与解决问题相结合,整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有关 0 的运算具体安排如下:二、单元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2让学生在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三、编排特点1解决问题
14、与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的梳理有机结合。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5 页,共 35 页 - - - - - - - - - - 本单元在整理教学混合运算顺序时,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目的是使学生在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同时体会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从而系统地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2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情境和空间。本单元是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教学整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其中的问题是需要两、三步计算解决的问题。教材创设了热闹的滑雪场情境,由此生出
15、一系列的情境串,引出相应的4个例题。 每个例题都呈现了学生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以及整理混合运算的画面,以鼓励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积极思考,主动解决问题。四、具体编排及教学建议:1P23 主题图创设了 “冰雪天地” 的情境, 后面一些例题就以此为背景来解决问题。这里有 3 个活动区:滑冰区、滑雪区、冰雕区,同时还告诉了三个活动区的人数,为后面解决问题提供信息。2P4 例 1 以主题图“冰雪天地”的“滑冰区”为背景,提供了一天上、中午滑冰人数的变化信息,通过应用加减法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来明确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建议: 这样的数量关系在二上已经接触过,如上车下车、借书还书等等,教材呈现
16、了两个学生的解决方法, 一个是分步列式解答的,另一个是列综合算式解答的,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来说,两种形式是“等价”的,但从运算顺序的角度来看,要在充分肯定前者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列出综合算式。值得注意的是这里学生很可能就会用到小括号,我们在教学时要把握重点,合理处理。3P45 例 2 以 “ 冰雪天地 ” 接待游人的信息为素材,通过解决归一问题,整理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解决“6 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教材呈现了学生的两种不同解法,一种是先求出平均每天接待的人数, 再求 6 天一共接待的人数;另一种是先算出6 天里有几个3 天,再用算出的结果去乘3 天接待的人数。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也可能会列出这样的算
17、式:“987( 63) ” ,我们也应给予肯定。在例1、例 2 的基础上,教材总结出: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4P67 例 3 以解决小玲一家三口到“冰雪天地” 游玩,购门票的问题, 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建议: 这种数量关系学生也已接触过,只是这里比原来多了一步,原来一般是成人票的钱数儿童票的钱数,现在儿童票价说是半价,所以儿童票价要用成人票价2,而且这里要让学生把儿童票价列式表示出来,如果成人票的钱数用乘法算这样列出的综合算式就是“积商之和(差)的混合运算”。如果学生列出的是分步算式,我们要引导学生将其合并成一个算式。在计算时,
18、要让学生明确要先算乘除法,同时告诉学生这里的“”和“”可以同时计算。5P1011 例 4 通过解决冰雕区 “上午要比下午多派几名保洁员”的问题, 总结含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建议: 教材呈现了两种不同的方法,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同, 解决方法也不同,计算的步数也不一样。特别是要结合第二种方法,概括含小括号的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6 页,共 35 页 - - - - - - - - - - 混合运算的顺序。6P11 例 5 为了进一步体会小括号的作用,
19、教材安排了例5,它通过计算两个式题,这两个式题参与运算的数、 排列顺序及运算符号都相同,但计算结果却不同,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小括号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教材说明什么是四则运算,同时让学生结合具体混合运算式题,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7P13 例 6 第一学段中有关0 的运算是分散在四则计算中学习的,这里专门用一课时进行整理,目的是为了把分散学习的有关0 的运算这部分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整理概括知识的能力。有关0 的运算在教材中具体安排如下表:一上三上三下四下15 的认识和加减法多位数乘一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四则运算认识了 0 掌握了有关0 的加减法计算随着知识的不断扩展,认识了0
20、在乘除运算中的特性。之后,经历了许多实际计算,进一步掌握了0 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体会到0在四则运算中的地位和作用。 把分散学习的有关0的运算进行整理, 使知识系统化。同时说明0 为什么不能作除数。教材还通过 “ 注意 ” ,特别说明0 不能作除数及0 为什么不能作除数的道理。8P1416 练习二中相关习题的说明五、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1整体把握,有效落实。本单元整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目标中对“运算”和“解决问题”都有相应的要求,教学中,学生既要掌握运算顺序,又要理解解决问题的策略、步骤,可以说这是“两张皮” ,最理想的是做到两者有机融合,但在实际操作时是很难把握的。学生在这
21、两方面又有一定基础的,面对这样的教材编排和学生的现状,应该怎样进行教学呢?我们的观点是: 整体把握教材体系和目标要求,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在系统梳理和保证“底线”的基础上,寻求新的发展点。2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进一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单元的实际问题,有的数量关系学生比较熟悉或已接触过,但有的数量关系比较复杂(如:归一问题) ,让学生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进一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本单元的又一重点和难点。教学时,要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一方面, 采取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如:借助线段图,化抽象为具体,化隐蔽为直观,数形结合,形象地揭示题中的数量关系;另一方面
22、,在叙述解题思路时,要引导学生透过数看到量,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 如:可引导学生这样描述思路“先算出每天接待多少人,再计算6 天接待多少人。”不要停留在解释“每步表示什么意思?”或者“先用9873,再乘 6”的描述方式上,可能开始学生不习惯,但要逐步培养这种分析方法。3注意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良好习惯。如:递等式等号对齐、答句写完整等。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7 页,共 35 页 - - - - - - - - - -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桐乡市茅盾实验小学夏向阳一、教学内容根据
23、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二、教学目标1.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2. 使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三、编排特点1 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必要性。引入时,通过“公园定向越野赛”的情境,引出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知识,让学生知道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定向运动是一项健康的户外运动,通常在森林、 郊外和城市公园进行,也可在环境优美的校园里进行。 一般参赛的有几个队,各队由组织者配给指北针、定向地图。图上标有要到的检查点。 哪个队以最短的时间依次到访所有的检查点为胜。在这个过
24、程队员要借助地图和指北针,根据方向和距离来判断要到的检查点。2创设丰富的活动情境。教材创设了许多便于操作的活动情境,帮助学生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让学生在平面图上标出校园内各建筑物的位置根据同伴的描述画出路线示意图等活动使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掌握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四、具体编排位置与方向本套教材主要教学用两种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位置,即极坐标的思想。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位置(一下)上下、前后、左右;位置位置与方向(三下)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位置与方向(四下)东、南、西、北偏度(根据角度和距离确定位置)位置(六上)用数对确定物体
25、的位置本单元共安排了4 个例题。例 1 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例 2 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绘出物体的位置。例 3 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例 4 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路线图。例 1 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8 页,共 35 页 - - - - - - - - - - 教学根据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呈现了一组参加公园定向越野赛的学生,正在确定1 号检查点位置的情境,使学生明确可以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在确定物体的位置时可能会出现两种答案:东偏北 30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备课资料 2022 年人教版 小学 数学四 年级 下册 备课 资料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