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山东地理会考会考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pdf
《2022年山东地理会考会考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山东地理会考会考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宇宙的基本天体恒星和星云2、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3、太阳系八大行星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4、地球的特殊性 存在生命。外因:太阳光照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内因:日地距离适中;公转自转周期不长;质量体积适中;5、航天器发射基地的区位条件:纬度位置气候地形交通安全因素6、哈雷彗星回归周期76 年7、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1) 纬度:纬度位置低,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2) 天气:天气晴朗,阴天少,光照时间长,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的少,太阳辐射强。(3) 地势:地势高,
2、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的少,太阳辐射强。(4) 大气透明度:大气透明度好,尘埃少、杂质少,太阳辐射强。我国太阳辐射最多的地区青藏高原,最少的地区四川盆地。8、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提供光热资源;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9、太阳活动影响地球1. 太阳大气由里到外分层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光球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色球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日冕太阳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影响气候,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耀斑放出电磁波,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
3、暴现象;两极地区产生极光;10、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自转基本要素基本内容特征方向自西向东绕地轴转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周期恒星日即 23 小时 56 分 4 秒,真正的自转周期速度线速度1670cos千米 / 时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两极点为零角速度15/ 小时除南北极点为零外,都一样11、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现象昼夜现象产生原因: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昼夜更替原因:地球自转昼夜更替周期: 24 小时晨昏线判断:沿着自转方向,由白昼进入黑夜为昏线,黑夜进入白昼为晨线。水平运动的物体的偏转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左右手定则判断。通常
4、应用于河流泥沙沉积,沙洲形成,淘金,炮弹发射弹道路线,近地面风向的判断。地方时与区时的区别及相关时间计算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叫地方时,经度相同,地方时相同。地方时是东边地点时刻比西边地点时刻要早,表现为时间值东大西小。经度相差 15,时间相差1 小时。所求地方时 =已知地方时经度差/15 (经度差 4 分)计算时具体可分为四个步骤:一定时、二定向、三定差、四定时为了方便生活和生产,国际上规定全球共划分24 个时区,每个时区占15经度,以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整个时区的统一时间,叫做区时,又叫标准时。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差一个小时。中国统一用东八区的区时(即东经120的地方时),称为北京时
5、间,伦敦为0时区。时区号 =经度 15 余数 7.5 +1 余数 7.5 舍去区时=中央经线地方时中央经线 =时区号 15所求区时 =已知区时时区差步骤:定时区,定区时,定向,定差,定值自然的日期变更线: 0 点所在经线由西向东跨越日界线,日期要减一3 日界线与日期变更国际日期变更线: 180经线由东向西跨越日界线,日期要加一12、地球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周期: 1 年(恒星年约365 日 6 时 9 分;太阳年(回归年)365日 5 小时 48 分 46 秒)速度:近日点( 1 月初)最快,远日点(7 月初)最慢。冬至日夏 至 日秋分日春分日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6、-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 页,共 6 页 - - - - - - - - - - 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地球自转的平面叫赤道平面,地球公转的平面叫黄道平面,两个面的交角称为黄赤交角,目前黄赤交角约为2326二分二至图:(边看图边记)(1)冬至:(12 月 22 日)A、北半球:昼短夜长; (南半球:昼长夜短)B、正午太阳高度以南回归线为中心向南北两侧递减(南回归线上: H=90o)C、北极圈及其以北:极夜;南极圈及其以南:极昼D、南回归线及其以南:H达一年当中最大值;北半球则是 H达一年当中最小值E、南半球的白昼是
7、一年当中最长(北半球白昼一年当中最短)(2)夏至:(6月 22 日)A、北半球:昼长夜短; (南半球:昼短夜长)B、正午太阳高度以北回归线为中心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回归线上: H=90o)C、北极圈及其以北: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极夜D、北回归线及其以北:H达一年当中最大值;南半球则是 H达一年当中最小值E、北半球的白昼是一年当中最长(南半球白昼一年当中最短)(3)春分、秋分:(3 月 21 日,9 月 23 日)A、全球昼夜平分;B、正午太阳高度角以赤道为中心向南北两侧递减;C、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13、地球公转和自转共同产生的地理意义黄赤交角导致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一年有一次太阳直射的地区,南北回
8、归线,有两次太阳直射的地区,南北回归线之间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H=90 直射点纬度所求地纬度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 90 ,距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正午太阳高度角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昼夜长短的变化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夏半年 (3.
9、31-9.23) 1. 越往北 , 昼越长夜越短2. 北半球昼长夜短,夏至日昼最长, 夜最短 , 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冬半年 (9.23-3.21) 1. 越往北 , 昼越短夜越长2. 北半球昼短夜长,冬至日昼最短, 夜最长 , 北极圈内出现极夜春分日与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 : 各 12 小时赤道全年昼夜等分(3)四季变化规律和五带的分布特征(b)四季更替的原因是:地球公转,直射点的移动造成的;黄赤交角的存在是产生四季的根本原因。五带的划分: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有太阳直射到的地方);南北温带(回归线至极圈之间,无极昼极夜无直射)、南北寒带(南北极圈以内,有极昼极夜现象。 )五带反映了年太阳辐射总量
10、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的规律。14、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及各层的特点(a)范围基本特征划分依据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2 页,共 6 页 - - - - - - - - - - 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地壳地壳至莫霍面( 33km )坚硬、由岩石组成地震波传播方式和传播速度地幔莫霍面至古登堡面(2900km)分上下地幔地核古登堡面至地心分内、外核岩石圈的范围( a)岩石圈的范围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平均厚度为100-110 千米。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是岩
11、浆的发源地第二章1、描述大气与地面的热量传递过程(图)2、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和地面辐射(大气的直接热源)。大气的削弱作用:吸收和反射;晚上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3、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根本原因)- 水平气压差 - 水平气压梯度力(直接原因)- 大气运动4、热力环流:热低冷高(高低压是相对水平方向而言的); 画图(海陆风)5、三圈环流:(重点是气压带与风带)季节移动: 7月北移、 1 月南移。6、东亚季风环流:(1)成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2)陆地: 1 月是亚洲高压,天气:寒冷干燥;7 月是亚洲低压,天气:高温多雨7、亚欧大陆两岸气候差异:会考纲要8、热带雨林:受赤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山东地理会考会考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2022 山东 地理 会考 必修 知识点 归纳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