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必修一文言文《劝学》《师说》复习学案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必修一文言文《劝学》《师说》复习学案 .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必修一第一单元文言文复习学案劝学师说制作人:宋福盛审核人:王方丽一、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一)劝学 4 个(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通“煣” ,用火烘木使弯曲。 )(2)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 。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通“智” ,智慧)(4)君子生非异也。 (生:通“性” ,天赋,资质。 )(二)师说 2 个(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 ,教授。)(6)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 。 )二、找出下列各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一)劝学 6 个(1)舟楫者,非能水也。 (水,名词作动词,游泳)(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日,名词作状语,每天)(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名词作状语。上,向上。下,向下)(4)其曲中规。(曲,形容词作名词,弯曲的弧度)(5)用心一也。(一,数词作动词,专一)(二)师说个(1)吾从而师之。 (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2)吾师道也。(师,名词作动词,学习)(3)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下,名词作动词,低于)(4)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词作名词。第一个圣,圣人。第一个愚,愚人)(5)小学而大遗。 (形容词作名词。小,小的方面。大,大的方面)(6)而耻学于师。不耻相师。(意动用法,以为耻。)(7)孔子师郯子。 (意动用法,以为师。)(8)未见其明也。 (形容词作名词,高明的地方)
3、三、找出各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一)劝学 7 个(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君子:古义,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今义:道德高尚的人。博学: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广博精深。(2)輮以为轮。古义:把做成今义:认为(3)金就砺则利。古义:文中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今义:黄金(4)蚓无爪牙之利。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坏人的党羽(5)下饮黄泉。古义:地下的泉水今义:指阴间(6)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托身,安身。今义:把感情等放在别人/ 事身上(二)师说 7 个(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2)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古义:用来的今义:表示因果的连词。(3)吾从
4、而师之。古义:跟随、而且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4)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义:无论今义:没有,常为否定副词。(5)今之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许多人(6)小学而大遗。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指小学教育的阶段(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今义:不需要四、明确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重点句子,牢记: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 页,共 5 页 - - - - - - - - - -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判断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宾
5、语前置)不拘于时。(被动句)(一)判断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表否定的判断,非)(二)省略句略(三)倒装句之状语后置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善假于物也。而耻学于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学于余。(四)定语后置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五)宾语前置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六)被动句不拘于时。五、辨析下列各句中重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而1、连词,表转折。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
6、而寒于水。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惑而不从师。而致千里。而绝江河。2、连词,表修饰。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跂而望矣。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则群聚而笑之。3、连词,表递进。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4、连词,表并列。蟹六跪而二螯。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小学而大遗。5、连词,表承接。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2 页,共 5 页 - - - - - - - - - - 人非生而知之者。吾从而师之。择师而教之。犹且从师而问焉6、连词,表假设。
7、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7、语气词,罢了。如是而已。(二)焉1、兼词,于之,从这里风雨兴焉。蛟龙生焉。圣心备焉。2、代词,他犹且从师而问焉。3、句末语气词则耻师焉。或师焉,或不焉。(三)之1、代词。青,取之于蓝。 (代靛青)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代“冰”)人非生而知之者。 (指代知识、道理等)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指代童子)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代词,这)郯子之徒。(代词,这)作师说以贻之。 (代词,他,指代李蟠)(8)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代词,六艺经传)2、助词。不如须臾之所学。 (用于所字结构前,取独)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所字结构前,取消句子独立性)道之不传也久矣。
8、(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的)古之学者必有师。 (的)彼童子之师。 (的)(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的标志)(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的标志)(四)于青,取之于蓝(介词,从)而青于蓝。(介词,比)善假于物也。 (介词,向)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介词,比)而耻学于师。 (介词,向)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介词,对于)其皆出于此乎?(介词,从)不拘于时(介词,被,表示被动)学于余。(介词,向)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
9、师归纳 - - - - - - - - - -第 3 页,共 5 页 - - - - - - - - - - (五)乎1、介词,相当于“于”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对)生乎吾前,(在)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比)2、语气助词。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表反问,译为“吗”、 “呢”)其皆出于此乎?(表揣测,译为“吧”、 “呢” )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呜乎!师道之不复也可知矣!(表感叹,与“呜”连用,译为“唉”)(六)其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代词,他,指代“生平吾前”者)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
10、他的)其皆出于此乎。 (语气副词,表揣测,大概)其可怪也欤。(语气副词,表揣测,真是)(七)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其可怪也欤。(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文中类似的有很多)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文中类似的有很多)(八)则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却)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就)六、找出并解释下列各句中一词多义的词语。(一)师古之学者必有师。 (名词,老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动词,从师求学)吾从而师之。孔子师郯子。(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或
11、师焉,或不焉。 (名词作动词,从师)(二)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流传)六艺经传(zhuan)皆通习之。(名词,解释经文的著作)(三)惑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疑惑)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四)行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走路)嘉其能行古道。 (履行)(五)复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恢复)虽有槁暴,不复挺者。(再)(六)所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用来的)圣人之所以为圣。 (的原因)(七)道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风尚,传统)年相若也,道相似也。(道德学问)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4 页,共 5 页 - - - - - - - - - - 文档编码:KDHSIBDSUFVBSUDHSIDHSIBF-SDSD587FCDCVDCJUH 欢迎下载 精美文档欢迎下载 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5 页,共 5 页 - - - - - - - - - -
限制150内